摘要:朗讀,其實就是聲音清楚、響亮地讀出來,也可以說是將沒有聲音的書面語言轉化成有聲語言的創作活動。朗讀訓練,是一種比較傳統的教學方法,能夠有效地讓學生在感知言語聲音的同時,真正地理解、領悟書本語言。
關鍵詞:小學 語文 朗讀
朗讀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最常用的方法。重視朗讀訓練,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發展語言,培養學生表達能力和審美能力。
一、培養學生讀的興趣
讀的形式多種多樣,有領讀、齊讀、自由讀、個人讀、分角色朗讀,等等。在教學過程中,要抓住每種形式讀的特點,選擇適當有效的方法來朗讀。各種形式可以交替進行,富于變化,使學生感到新鮮,吸引人,充分地調動學生讀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讀的興趣。如講讀《驚弓之鳥》一課時,我采取分角色朗讀的方法,讓學生不僅讀出不同身份的人物特征,而且加入表情和動作。這就要求學生不僅要把課文讀熟,而且要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這樣,學生便興高采烈、津津有味地準備,爭先恐后地表演,在歡笑中不僅鍛煉朗讀水平,而且充分理解課文內容,更增強朗讀的興趣。
二、明確目標精心設計朗讀訓練
每篇課文,都有它一定的教學目標,朗讀訓練要緊緊圍繞這一目標,為完成教學任務服務。如第一教時的朗讀一般為了學生讀準生字詞的音,讀通課文,大體了解課文內容。我們在設計朗讀訓練時,就應注意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讓學生重點讀準生字詞的音,第二階段要讓學生逐步讀流利課文,不斷讀,不讀破句,第三階段就要讓學生在前一階段的基礎上了解課文內容。第二教時的朗讀旨在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一些內在情感。這一課時的朗讀訓練要遵循目的明確、讀思結合、重在體會的原則。如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教師讓學生帶著下面的問題去讀:小女孩共劃著了幾次火柴?每一次她看到了什么?說明她渴望什么?現實中她是怎樣的?學生在以上問題的提示下,迅速找出相關段落,緊緊圍繞問題細讀深思,一步一步地解決問題,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知道小女孩過著饑寒交迫的孤獨的生活,深刻地體會到小女孩向往幸福生活的強烈愿望,對文中的感情會于心,發于聲,讀起來自然就抑揚頓挫,聲情并茂了。
三、情感是學生朗讀的基礎
和諧、平等、愉悅的學習環境能讓兒童擁有美好的心情,而美好的心情是學生朗讀的基礎,它能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大腦處于積極狀態,記憶速度快,也能使學生自主朗讀。作為教師,登上講臺,面對那些求知欲極強,充滿好奇心的眼睛,內心怎能不充滿激情?陽光的笑容像細雨滋潤;溫和的話語,猶如春風拂面,這樣的課堂,學生始終處在愉悅的情境中,教學效果能差嗎?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教師要努力展示自己,讓學生崇拜自己,好的“園丁”在教育過程中,能將心比心,站在他們的立場,設身處地的為他們想,讓他們明白為什么錯,錯在哪里?應如何改正,這樣他們便會心服口服,樂于接受,只有這樣,師生之間才能產生親和力,學生便會喜歡你,模仿你。每個小學生都希望教師喜歡自己,希望在教師心中占有重要位置,他們會在教師面前極力表現自己,教師要善于抓住這一點,當他們舉起可愛的小手時,教師一定要叫他們的名字,當他們完成“任務”,教師要毫不吝嗇地給予贊揚,這時你會看到學生的臉上洋溢著歡笑,自豪地坐在座位上,心里美滋滋的。他們的學習興趣便會油然而生,自然會主動、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相應注意力會更集中。在朗讀教學中,雖然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但這只是角色上的分工,在人格上師生是平等的。教師要從高高的講臺上走下來,深入學生中間,以飽滿的熱情,和藹的態度,良好的情緒和真誠的微笑面對每一位學生,使學生感到教師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從而樂于和教師交往,主動的參與學習。在朗讀過程中,教師要采取多種形式,使學生喜歡讀。在泛讀時,教師可指名學生讀,這樣會激發其他學生向他靠近,而這位學生因為自己讀的好而自豪,也樂于把文章讀的更好,他會盡力做好其他一切事。在自由朗讀的過程中,時間一多,學生的情緒會降低,好動的學生手里開始玩弄其它東西,這時,教師可采用分角色的方式朗讀,比賽誰模仿的像,這時學生的情緒會猛烈高漲,比賽完畢,教師給予適當的評價,我們會看到學生期待的目光,他們都想得到教師的獎賞,當教師給予表揚時,他們的心情很愉快。因此,在朗讀過程中,教師要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使學生在輕松、歡快的氛圍中朗讀。
四、扎實有趣,恰當選用形式
當前小學語文課堂上指導朗讀的形式豐富多樣,常見的有錄音泛讀、教師泛讀、學生自由朗讀、小組朗讀、分角色朗讀、表演朗讀、開火車讀、輪讀、比賽讀、對比讀、配樂或配視頻讀、齊讀等。朗讀的多種形式有各自的功能和適用范圍,要根據課文的難易程度,文章的層次,體裁的特點,靈活選擇朗讀方式,在有效達成訓練目標的前提下采用恰當的朗讀形式,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增強朗讀的效果。
五、合理評價,提升朗讀質量
教學評價具有導向、診斷、激勵、調控等功能。朗讀評價亦是如此,學生在朗讀之后,教師或者同學給予恰當的評價,對激勵學生的朗讀興趣,尋找朗讀存在問題,提升朗讀質量是非常重要的。什么樣的評價才是合理的呢?首要要準確,準確評價是根本,教師自己或引導學生評價朗讀,要結合文本進行準確評價,比如一個學生讀得好,可以表揚讀得棒,但是更主要的是要讓學生知道棒在哪里,不能一句“你真棒,大家也這樣讀一遍。”草草過場;第二要有層次,讀同樣的內容,在課堂的不同環節要求不一樣,課堂評價語言也應該有所區別,要與教學保持同步,由淺入深進行有層次的評價;第三,評價要多元,教師在朗讀評價上絕對不能家長制作風,要引導學生互相評價,也要鼓勵學生自我評價,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最后,評價還要注意激勵,讓充滿激勵的評價為學生樹立信心,獲得不斷前進的動力。
總而言之,朗讀的過程其實就是咀嚼、體會、消化的過程。有效地朗讀,能夠養成小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能夠幫助小學生系統地理解課文,體會出文章的感情,以及有助于培養小學生的動口能力。正是因為這樣,重視朗讀教學,既充分地激活了小學生的內心世界和個性的張揚,又使得小學生享受到閱讀教學的樂趣。
參考文獻:
[1]陳代倫.小學低年級語文朗讀教學的幾點建議[J].雅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
[2]蘇麗娟.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青年文學家,2009.
[3]曾鳳鸞.農村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現狀及對策[J].基礎教育研究,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