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教興國是我國的國家戰略與基本國策,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出:\"中國的未來發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歸根到底靠人才,人才培養的基礎在教育,必須全面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而教師是培養人才的,小學科學屬于學生的基礎教育階段,教師有責任和義務,構建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模式,逐漸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在問題探究中大膽實踐,鼓勵其創新,提高其實踐能力。在此,本文結合筆者的教學經驗,談一下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以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小學 科學 問題意識
一、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
在每節新課的開始教師要導學、激趣,創設好問題情境,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讓課堂有個和諧安全的氣氛,這也就達到了新課程理念下的科學課堂,而不是被動地只聽教師的言語講解,要喚醒學生的問題意識,激起他們的求知欲和興趣,讓他們積極主動地提出問題。例如我在教學《馬鈴薯在液體中的沉浮》一課時,我首先讓同學們將馬鈴薯放入清水中,同學們的實驗結論一致都說是沉,可當我進一步地問:“馬鈴薯在其他液體中會不會上浮呢?”全班學生就產生了分歧,這讓我感到很高興。因為我已經激發出了學生想要知道正確結論的欲望。這時我將馬鈴薯放在了我課前調制好的濃鹽水中,發現馬鈴薯浮起來了。可還有的同學對我的演示實驗產生了質疑,認為老師在騙他們,他們居然大膽地站起來問:“老師,你放的是馬鈴薯嗎?”“老師我感覺你放的是生姜?”“老師我也想調試濃鹽水,白糖水可以嗎?我發現全班同學都想親自探究,竟然連平時上課搗蛋的同學也把手舉得高高地要參與實驗。所以說借助課堂導入讓學生提出問題,不僅能培養學生問題意識,還能促進創新思維的發展,還能積極地投入到實驗探究中。
二、激發學生想象力
科學教學中學生的想象能力是不可缺少的。想象可以激發學生的潛能,實現創新。小學生想象力豐富,而且不受思維定式的限制,他們的想象往往能在科學學習中發揮重要的作用,解決成人沒有辦法解決的問題。因此,在科學教學中,教師首先要積極創設學生自主想象的情境,讓學生處于自由想象的環境中,為學生進行想象創造條件。其次,教師要啟發學生大膽地進行聯想和想象,在必要的時候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再次,要保護學生的積極性、自信心和自尊心,不能隨意否認學生的想象,要對學生的想象持肯定的態度。例如學習《地球引力》一課時,首先,讓學生通過閱讀、觀察、實驗等方法使學生知道地球引力的普遍存在。然后,讓學生想象對沒有地球引力的太空失重現象等。
三、尊重學生
有些學生由于自卑心理,尤其是一些成績較差的學生,他們擔心自己的問題太過簡單和淺顯,怕被老師批評或者是嘲笑,因此,不敢在老師面前提出自己的問題和表達自己的看法。小學生雖然年齡較小,但是他們相較于高年級學生來說更為敏感,心理承受能力更差,教師的語言和行為,甚至是一個眼神都可能對他們造成傷害,打擊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在科學教學中,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尊重學生的問題,保護學生提問的積極性。對于大膽提問的學生,不管問題是不是比較淺析和幼稚,教師都應給予充分肯定;對于問題不明確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理清思路;對于提出幼稚問題的學生,應在肯定他的勇氣的同時,與學生共同分析原因。當學生提問得到教師肯定的時候,他們就愿意將自己不懂的、持懷疑態度的知識呈現在教師的面前。他們就愿意提問,樂于提問,并在問題中進行探究,培養探究能力。
四、加強學生的雙基訓練
雙基訓練是指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雙基訓練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前提與基礎。如本研究中的現狀所反映的情況,許多學生受到個體知識面狹窄與思維能力的限制等因素的影響,個體的問題意識淡薄。因此,在科學課教學中教師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首先要加強學生的雙基訓練。科學課程設計的內容比較廣泛,但與生活聯系非常緊密。教師要把握科學課程內容的這一特點,做好學生基礎知識的鋪墊工作。科學教師可在每節課前布置好預習內容,讓學生提前做好準備工作,上課時在導入部分,教師可以先引領學生匯報成果,對本節課所需要的基礎知識與技能有一概括了解,在此基礎上在進行科學教學活動的開展,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培養良好的觀察品質
培養學生觀察力是開發學生智力的源泉,也是培養學生發現問題,進行創造發明的首要步驟,通過發現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興趣中、游戲中培養學生的觀察力,這樣才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也是科學探究的開始。看見了不等于觀察到了,科學史上的重大發明往往歸功于科學家細致的觀察結果,良好的觀察品質的養成對學生今后的發展十分重要。1)從小養成對待科學實事求是的態度,觀察時說實話,說真話,不偽造結果和編造數據,真實反映自己所觀察到的現象;2)能夠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察、分析,培養學生耐心持久的觀察品質,從而培養他們一絲不茍和持之以恒的科學態度;3)重視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隨時保持對事物發展變化的高度警覺,這是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的關鍵之處;4)引導學生全面地、多角度地對事物進行觀察,鼓勵學生嘗試用不同的感覺器官從不同角度來觀察同一事物;5)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只有帶著明確具體的目的去感知,才能觀察得準確、全面、細致。所以要引導學生明確觀察的方向,養成有意識、有目的的觀察習慣。
總之,問題意識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進行有效的、科學的學習,還能激發學生學習各種知識的濃厚興趣和熱情,也是鍛煉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有效手段。在問題意識的培養下,讓學生深刻體會到科學雖然嚴謹,但是可能因為學生自我的提問而不斷的獲得發現,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問題意識的培養要隨時存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舍得花時間讓學生提問,大膽放手的讓學生去做,學生自己在實踐中肯定會領會科學學習的真諦。
參考文獻:
[1]科學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馮建強.關于研究性學習課程的思考[J].教育發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