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經濟動員作為非戰爭軍事行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保障任務繁重艱巨,而且職能更加重要,作用更加突出,必須緊緊圍繞非戰爭軍事行動任務需要,大力開展動員工作研究。本文提出了國民經濟動員體系建設的新標準。
關鍵詞:抗震救災 非戰爭軍事行動 多樣化軍事任務 國民經濟動員
1、構建權威高效的經濟動員組織指揮體系
當前,我國現有的應急動員體制都是根據事件的不同性質由相關部門進行分類管理,如抗洪搶險的管理職能在水利部門,抗震救災的管理職能在地震科技部門,抗擊衛生疫情的管理職能在衛生部門。國民經濟動員機構雖然是一個綜合性動員機構,但由于屬于議事協調機構,不具備指揮領導職能,在涉及集中控制和調配經濟社會資源時,客觀上存在運行機制不夠順暢的問題。因此,應加強各類應急救災體制與經濟動員體制的對接,建立集抗擊洪水、地震、火災、疫情等多方面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應急管理體制,統一對人、財、物等各種資源進行指揮和調度。經濟動員應著眼新形勢、新任務要求,圍繞“雙應一體”目標,加快實現經濟動員體制與國家應急體制的有效銜接。要通過進一步明確經濟動員機構的應急職能,完善經濟動員的運行體系、法規制度建設。為推進此項工作,某些地區的發展改革部門已將應急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國民經濟動員辦公室,一個機構兩塊牌子,按照“平時服務、急時應急、戰時應戰”方針,進行應急應戰一體化建設的嘗試,相信會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
2、必須構建規范有序的經濟動員預案方案體系
近年來,各級經濟動員部門先后組織擬制了國民經濟動員綜合預案、專業預案和企業預案,水利、衛生、消防、地震等部門也根據各自職責,分別制定了各種應急預案,基本形成了較為全面、完備的應急預案體系。由于缺乏統一規劃,這些預案大都自成體系,甚至存在人員、物資等資源調度上的重復。為此,應按照“總體籌劃、各有側重、銜接緊密”的原則,對國民經濟動員綜合預案與各部門、各行業的專業預案進行整合與銜接,使人、財、物、科技等各種資源在應急處置中發揮最大的配置效益。必須切實搞好規劃、計劃和預案等經濟動員平時準備工作。一是要切實加強經濟動員規劃、計劃建設。要通過加強經濟動員規劃、計劃建設,將經濟動員應急功能的開發利用納入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之中,建立經濟動員應急功能開發利用的良性運行機制。二是要切實加強經濟動員潛力調查和信息化建設。要通過定期或不定期地組織開展經濟動員潛力統計調查,及時準確地摸清各類可動員資源的數量、質量、結構、規模、技術性能和地域分布等情況。要通過經濟動員信息化建設,加強對各類動員信息的傳輸、處理和安全管理,并搞好經濟動員信息系統與軍隊、地方有關部門信息系統的銜接與協調,以提高經濟動員工作的整體效能。要運用現代信息和網絡技術對國民經濟動員潛力進行信息化管理,實現潛力數據收集、傳輸、儲存、管理的數字化,加快構建軍地結合、平戰結合、上下協調、左右相連、互聯互通的信息網絡體系,確保應急處置快速、準確。三是要切實加強經濟動員預案體系建設。要以應戰和應急需求為牽引,以經濟動員潛力狀況為基礎,建立“責任清晰、任務明確、分層管理、分類保障”的經濟動員預案體系,并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做好預案的動態維護工作。四是做好經濟建設貫徹國防要求工作。在經濟建設中貫徹國防要求,是以較小代價獲得較大的國防安全效益的途徑。國外這方面的有益做法值得借鑒,比如有的國家出臺了嚴格的建筑法規,要求建在土質松軟地基上的建筑物之間必須留有一定的空間,避免地震和遭到空襲后房子互相碰撞而倒塌。汶川地震后的重建,也要充分考慮國防建設要求和防災應急需要。不但要強化經濟建設貫徹國防要求技術標準的制定,還要逐步建立相應的項目聯審機制,在經濟建設項目立項過程中征求軍事部門和突發事件有關主管部門的意見,以保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和重要產品生產能夠貫徹國防和應急要求。
3、必須高度重視戰略物資儲備體系
戰略物資儲備是實施快速動員的重要物質基礎。經濟動員應當針對軍事斗爭準備和搶險救災的實際需要,從利戰、利軍、利民的角度出發,建立軍民融合、軍民共儲、分工負責、儲備與周轉相結合的戰備物資聯儲聯保體系。要進一步理順儲備體制,逐步實現成品儲備與生產技術、生產能力、生產原材料等動態儲備有機結合,提高儲備保障效益。在儲備形式上,以儲備技術、生產能力、原材料為主,重點搞好生產技術能力儲備。在儲備布局上,重點加強主要方向、重點地區的軍民通用物資實物儲備,其他地區在具有戰時持續生產能力的前提下,以儲備生產技術和原材料為主。國民經濟動員物資儲備包括平時建立的儲備和戰時追加的儲備,是國民經濟動員潛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戰爭初期或完成大項任務中保障經濟動員需要的物資基礎。搞好經濟動員物資儲備的具體措施包括:建立以國家為主的儲備體制,做到戰略物資儲備制度化、法制化;在注重種類齊全、數量充足的基礎上,實行重點儲備;堅持儲備與周轉相結合,寓物資儲備于周轉之中;堅持儲備成品與儲備能力相結合,注重生產能力的儲備等。
4、必須建設專業技術保障力量體系
專業保障隊伍是組織實施國民經濟快速動員的人力保障。要根據軍事斗爭準備和搶險救災的要求,依托經濟社會體系預建各類經濟動員專業保障隊伍。在力量編組上,按照應戰和應急有什么需求、力量就怎么建的要求,按專業定人、按區域編組9便于戰時和急時快速定人定位定編。在訓練管理上,要將經濟動員專業保障隊伍納入民兵預備役訓練之中,由省軍區、軍分區和人武部負責制定下達訓練任務,并指導協助地方各級經濟動員部門組織施訓;在訓練內容上,增加應急訓練,簡化基礎訓練,強化專業訓練、應用訓練、協調訓練;在訓練保障上,要逐步將經濟動員專業隊伍訓練經費納入民兵軍事訓練經費統一保障,確保訓練任務的落實。必須高度重視各類民間社會力量和國際力量的支持作用。與以往應急動員相比,此次抗震救災中我國民間社會力量和國際力量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災情發生后,各地民營企業、志愿者和民間慈善團體紛紛動員起來,通過組織捐款捐物、組織擴大生產、派出救援人員、安撫川籍務工人員等形式,積極參與抗震救災。同時,國際社會也紛紛伸出援助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