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作者都知道,學生的全面發展是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綜合發展,如何利用教材使學生得到知識的同時得以全面發展是一個永不過時的話題。過去的英語教學往往局限于培養學生的應試能力,教師在教學中只注重句子及語法分析而忽略了素質的培養,我們只是用大量時間孤立地教授語言知識,不僅費時費力效果不佳,而且會加重學生負擔,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所以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滲透素質教學,培養學生交際能力,不僅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
一、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嚴格意義上說既調動學生的參與,讓他們利用課堂淋漓盡致的發揮自己的個性,讓他們不再害怕出丑,能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并提出疑問。既然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學生,那么教師的教學活動就應以人為本,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將知識的傳授與能力的培養有機地融為一體。我們的英語課堂教學比起中學其它學科來,在教學方法上,在師生關系的處理上,在教學設備的運用上都比較先進,我們創造實踐了一系列新的教學組織形式,如pair work, discussion等。老師們在課堂教學中已經或多或少地注意到了學生能動性和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比如把課堂教學的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多參與教學活動;盡力為學生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等。但我們對學生創造性的關注卻遠遠不夠。在教學中,我們過多地注重了方法本身而忽略了方法運用的目的。我們的課堂教學對“學生為主體”這一教學理念的認識還只停留在表面,沒有真正探究它的內涵??v觀我們目前英語課堂的教學行為,不難看出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只做了一些“蜻蜓點水式”的嘗試。與“學生為主體”的本質相去甚遠。
二、利用教編特點,培養學生語言實用能力
我們的教材以單元為基礎安排教學內容,每個單元以各個話題為中心,通過對話及任務設計的形式,開展聽、說、讀、寫的訓練,強調對語言的實際運用。利用教材特點,老師可以把一個個教學過程設計成一個個的任務,讓學生以小組形式逐個解決。這既有利于學生之間的互相學習,更為可貴的是能讓學生在小組的活動中培養互相幫助的精神及群體意識與團隊精神,讓他們能帶這種精神,面對生活。學習語言時,盡量結合國情,結合實際編寫例句。在學習某人物時,可查閱有關資料,同時也介紹生平事跡,通過他們偉大的光輝形象和生動事跡激勵學生。這些故事頗具感染力,不但能使學生樹立道德觀念,提高認識,而且可以熏陶他們的情感,從內心深處產生巨大的道德力量,推動他們去做有益于人民的事。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世界是通過形象進入人的意識的。年輕人的生活經驗越有限,生活中鮮明的形象對于他們思想的影響就越強烈。
三、重視學生知識系統性,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化習慣
語言是社會成員約定俗成的交往工具。掌握外語包括掌握語言和文化知識兩方面,這里的文化知識,主要是指風俗習慣和生活方式。只有既掌握語言又掌握文化知識,外語才能發揮其國際交往的功能。那么,如何使學生通過外語學習了解、熟悉所學語言國家的文化模式、日常生活習慣和風土人情,排除跨國文化的障礙,開拓視野,提高語言文化的素養呢?那就的挖掘教材內容,不斷增加信息量了。
我們要著眼于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語言實用能力、思維能力、創造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同時要盡可能通過價值觀念、 思維模式、文化風俗、飲食習慣、禁忌幽默的比較,使學生在理解和尊重外國文化的同時,更加熱愛祖國的文化。產生向往及為之實現的動力。進而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與判斷能力、豐富的想象力和細致的觀察能力等。因此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改變過去的一些教學方法。語言教學要聯系實際;要變 “填鴨式 ” 為 “ 引導式 ” ,實現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充分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空間;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啟發學生動腦思考,在重視基礎知識傳授的同時對學生進行四項技能的全面訓練,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四、重視學生的身心健康,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
意志是行動的推動力量,是成人、成才、成事的關鍵。無論從事什么活動,沒有良好的意志品質,都難以獲得成功?!坝兄菊?,事竟成”是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英語不容易學好,但只要我們有意志、有恒心,一定能學好它。所以我們平時要求學生按時做作業,書寫工整,每天堅持復習舊課,預習新課。設計有一定梯度的練習,鼓勵他們知難而進。對于學習困難的學生,不冷眼歧視他們,而是不斷鼓勵他們樹立信心,攻克難關,對他們的問題有問必答,有答必詳,不厭其煩地向他們作分析,同時不斷捕捉他們的閃光點,及時表揚鼓勵他們。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的積極思想內容,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我們要努力尋找各種途徑縮小差生面,要善于認識每位學生的個性,挖掘每一位學生的潛力,務必對每一位學生負責,對每一位學生傾注愛心,最大限度地調動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好地激發學生英語學習動機和培養學生英語學習的毅力。教會他們自覺克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取得更好的成績,促進學生英語學習的全面發展及綜合能力的提高。
課堂上教師要放下架子,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給予高度評價,使他們在自己的創造中,在成功的體驗中增加信心,從而發展創造力。不要讓課堂成為禁錮學生創新思維發展的牢籠。教師要學會容忍學生的錯誤,讓學生去冒險。不要嫌他們耽誤時間,不要怨他們答不出教師期待的答案,而要不露痕跡加以暗示,架設橋梁,給他們創設擔當“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勝利者”的機會。學生就會因為受到鼓勵而激發出更大的興趣,創造出一個和諧、寬松、友愛、平等的教學氛圍,從而在練習中自我認識并糾正,在成功中獲得自信心和喜悅感,以利于培養敢于思考、敢于創新的能力。只有做到上述這些,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素質教育。
參考文獻:
[1]朱媛 《構建從“文本”走向“人本”的英語教學》載(《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8年第6期)
[2]http://www.fsjxxx.com
[3]http://www.jysxw.cn
[4]馬亞娟《更新英語教學觀念,提高語言運用能力》2007(09)
[5]《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北
[6]張立杰《英語教育應該成為素質教育的組成部分》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