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目基本概況
我鎮杭州鄭氏蔬菜專業合作社,坐落于蕭山區戴村鎮郁家山下村,基地環境優美、交通便利,周邊無污染企業。自2009年成立以來,通過各級政府的重視支持,加大了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到目前為止已投入資金100萬余元,擁有生產管理房240平方米,運輸車輛三輛,小型農機等各種農業機械齊全,使基地成為旱澇保收豐產田。合作社現有社員15戶,基地面積400畝,注冊“郁家山下山”牌商標。杭州鄭氏蔬菜特色精品園,是有杭州鄭氏族蔬菜專業合作社創辦的,園區建設面積215畝。蔬菜特色精品園區常年種植各類蔬菜,其中建立設施蔬菜70畝,新建管理房450平方,產品全部銷往長山蔬菜市場、所前蔬菜配送中心等地。合作社現有社員15戶,2010年蔬菜總產量450噸,總產值100萬元。
二、項目實施內容
1、實施地點及單位:實施地點,戴村鎮郁家山下村,實施單位,杭州鄭氏蔬菜專業。
2、實施規模及周年布局:園區面積215畝、復種面積400畝。周年布局2011年基地茬口布局根據輪作要求科學合理安排前后作物:種植蔬菜品種有南瓜、茄子、絲瓜、 蒲子、 辣椒 、大豆、 青菜、 芹菜、 大蒜等20多個品種.
三、項目實施成效(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示范效益)
1、經濟效益:實施面積400畝(復種),全年畝產2015公斤,畝產值4354元,實現畝利潤1778元。總產量806噸,總產值174.2萬元,復種指數2.5.完成了項目實施計劃指標。
2、社會效益:為市場提供一大批優質商品蔬菜,繁榮市場,豐富居民的菜籃子。通過功能區建設,幫助解決當地的部分勞動力就業問題,同時減少了冬季農田拋荒面積,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的。
3、生態效益:通過功能區建設,運用防蟲網、性引誘劑等高效生態種植技術,提高農業投入品利用率,減少肥藥無效流失和浪費,減少農業面源污染,提高農產品品質。
4、示范效益:通過功能區建設,有利于改善目前南片稻區蔬菜生產技術落后、種植結構單一、冬季拋荒嚴重等現狀,大力推進南片稻區蔬菜的發展,實現蕭山農業結構的優化,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并起到很好的示范輻射帶動作用。
四、項目投入
(一)項目計劃投入資金66.16萬元。(1)新建B50U型渠道200米,投入1.3萬元。(2)維修B50U型渠道870米。(3)新疆70X50泥渠1500米,投入2.25萬元。(4)新建大棚1.6萬平方米,投入45萬元。(5)新建防蟲網1.6萬平方米,投入10萬元。(8)抽水5臺,投入1萬元。
(二)項目實際投入資金:實際投入75.84萬元比計劃66.16萬元新增投入9.68萬元,其中分項目投入(1)投入2.5萬元新建泥渠1500米。(2)投入3萬元安裝B50U型渠道200米。(3)投入25萬元新建鋼管大棚1.67萬平方米。(4)投入9.8萬元安裝噴滴灌25畝。(5)投入4萬元安裝防蟲網1.67萬平方米。(6)投入1.5975萬元新增遮陽網2.1萬平方米。(7)投入3.6萬元添置農膜2400公斤,投入2.3378萬元添置多功能大棚膜1785公斤。(8)投入1萬元添置全水泵5臺。(9)工程款3萬元。上述投入已完成了計劃目標任務。
五、技術及措施
1、引進新品種、新肥料、新設施:新品種,今年在蔬菜品種上重點引進“艷天辣椒、精品茄子1號茄子、江蘇1號絲瓜”等新品種;在新技術上重點引進作物輪作、間作套種等高產栽培技術;在設施引進上,新搭建鋼管大棚70畝,安裝噴滴灌70畝,遮陽網30畝。同時配置排灌機械;在新肥料引進上重點是引進應用高效復合肥,科學施肥。在蔬菜生產上,我們重點是增加農家肥的施用,每畝用量達到2000公斤。追肥施用上做到氮、磷、鉀配施。在使用方法上均按作物需肥規律,進行科學施肥。
2、標準化生產和品牌建設。
(1)實施綠色、無公害生產。在蔬菜病蟲害防治上,以清溝、摘除老葉、防蟲網為重點,盡量做到少施或者不施農藥,使作物達到綠色、無公害生產要求。品牌建設,合作社已申請注冊了“郁家山下”牌商標,合作社將按標準化生產技術要求抓好生產,確保產品質量,進一步加大品牌建設,加強技術培訓,擴大品牌知名度。
3、生產環境與產品質量。
(1)生產環境。園區選擇在戴村鎮郁家山下村,該畈土壤深厚肥沃,農田設施較全,周邊無污染企業,同時應緊密結合戴村農業產業發展規劃和特色,并與新農村發展規劃等相協調,生產環境是得天獨厚的。
(2)產品質量。一是建立完善農產品標準體系。堅持以市場為導向,進一步加快農業標準化模式圖的應用推廣;二是建立健全檢驗檢測體系。通過區農業局的投入,鎮、園區內已配備了蔬菜農藥殘留速測儀,基本建立健全了鎮、園區(基地)和市場檢測點為一體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三十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示范基地建立了無公害農產品專用農資定點服務部,搞好技術咨詢和專用農資供應;嚴把農藥準入關口,科學指導菜農安全用藥;建立好產品質量安全及生產技術規程,按照生產技術規程進行田間管理。完善農藥等投入品管理、生產檔案、產品檢測、基地準出、質量追溯等全程質量管理制度,構件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長效機制。
3、科技應用:在新技術推廣應用上,充分發揮現有農業技術推廣和園區自身的技術優勢,全面開展農業標準和實施以頻振式殺蟲燈、防蟲網、性引誘劑為主的物理殺蟲示范。同時積極應用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從而降低了生產成本,減少了管理工時。對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和品質起到重要作用。在示范帶動工作上,通過園區建設,充分利用南片稻區大力發展蔬菜生產。
4、保障措施:
一是加強領導:為完成該項目的實施,鎮、村、合作社組建了實施領導小組,做到分工負責,各負其職。鎮農技部門積極抓好各項服務工作,尤其是在土地流轉工作中,收到鎮村的大力協助和解決生產中的各種矛盾,為示范園區建立創造較好的生產條件。
二是抓好技術培訓:2011年合作社組織員工社員開展蔬菜標準化生產技術等培訓,邀請省市區相關專家,以集中授課的形式組織合作社全體員工社員參與培訓。培訓內容包括植保專業知識、新型植保器械的使用維修知識以及蔬菜標準化生產技術等,保證項目實施區域內的蔬菜生產符合無公害食品蔬菜生產技術規程。
三是邀請專家為技術顧問;為了抓好園區各項工作順利進行,要做到既科學又合理的規劃布局,達到高產高效益的目標,離不開科學技術和專家的指導.現已特請市\\區等高級職稱人員為技術顧問。他們已多次深入田間指導工作,有利地促進園區生產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