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語文教學的實質是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通過訓練,全面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使用語言的技能屬于心智技能,心智技能有其自身的特點和形成的規律,語言技能的訓練必須遵循心智技能訓練的規律。要正確看待語言訓練的價值,不要誤將語言訓練的價值現象當作語言訓練的價值本質。
關鍵詞:語言訓練 心智技能 價值現象 價值本質
語言技能既然屬于心智技能,因此語言技能的訓練就是心智技能的訓練。心智技能的訓練,相對于操作技能,有著它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因此,語言訓練就必須依照、遵循心智技能訓練的特點和規律。
一、語言技能的形成過程要經過由外化到內化的過程
在上文提到語言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技能同樣屬于心智技能,下面依然以閱讀為例,通過對閱讀技能形成過程的剖析,試著加以說明語言技能是怎樣形成的。閱讀是以理解為核心的認知活動。是一種內隱的思維操作活動,隊眼球的移動沒有太明顯的外部表現,但是在表面的平靜下卻掩蓋著大腦內部緊張而有序的思維活動。這種活動是由一個連著一個的過程,按照一定的規則,以不同動作方式組成的。閱讀審視閱讀有著一定過程,且每個過程又是由一個又一個動作組成的。這樣的動作不是如肢體那樣可以直接感知的動作,而是由思維所作出的動作,動作有大有小,大到對一篇課文內容的綜合與概括,小到對一個詞的感知與理解;大的動作是由小的動作組成的,是小的動作的整合。比如,閱讀一篇文章,要從理解詞和短語開始,繼而理解句子和句群或段落,最后完成理解篇章的過程。
二、語言技能的訓練需要從整體出發,整體推進
任何技能都是一套完整的操作系統。比如語言技能,基本是由聽、說、讀、寫四項技能組成的操作系統。這四種技能又可以歸并為兩種技能,即理解技能和表達技能。兩種技能是相輔相成、密切相關的。基于它們的這種聯系,訓練的時候要強化這種聯系意識。比如,讀中有寫,即是說閱讀訓練中既充滿了閱讀訓練的資源,同時也蘊藏著寫作訓練的資源,從閱讀的訓練中充分挖掘習作訓練的資源,做到資源整合互補,不浪費資源,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讀寫結合。聽說結合、說寫結合亦是如此。雖然在四項技能的訓練中,在某一時間內會對某一項技能的訓練有所側重,但不應該孤立地、單一地進行某一項技能的訓練。這是語言技能訓練從整體出發、整體推進的一個層面。另外,心智技能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就是其中所包含的動作與動作之間的界限不是很明顯,雖然有順序,但順序也不是單一的。比如,理解文章中的詞和句子雖然是兩個不同的動作,但是這兩個動作可以而且應該同時進行;理解文章的內容和表達特點也是兩個不同的動作,但是這兩個動作可以交叉進行。將心智技能中許多動作加以分解,多數是人為的、主觀的;目的無非是將這些隱性的動作加以外化,方便訓練或說明問題而已,其實心智技能的內部動作有時很難分解,動作之間的界限亦比較模糊。
三、語言訓練要重視語感的培養
講到語言訓練,就不能不講語感的培養。語感是語言技能形成的基礎,培養語感是語言訓練的重要的組成部分。“語感”一詞,始見于1928年我國現代教育家夏丏尊所著《我在國文科教授上最近的一信念──傳染語感于學生》一文,文中講:“一般作教師的特別的是國文科教師,對于普通文字應該比學生有正確豐富的了解力。對于文學應有靈敏的感覺。姑且名這感覺為‘語感’”。[2]語感從它誕生那天起,就深深植根于語文教學這塊園地,和語文教學有著不解之緣。幾十年來,人們或從哲學角度,或從心理學角度,或從語言學角度,或從文學角度,或從教學論角度對它進行了研究和論述,但是對它研究和論述最多的還是語文教學。培養語感,為語言訓練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天地,它會使語言訓練真正落到實處,并提高語言訓練的質量,因此,我們應該重視在語言訓練中的語感培養。
四、語言技能的形成需要一定量的語言積累
小學語文課本所選的課文,古今中外,經典作品不少,這些文章可以說是書面語言的海洋,幾乎包羅了所有的語言現象。各種形式的語言應有盡有。所謂語言現象,就是按照語言的規律(如,語法的規則、修辭的規則)生成的無窮無盡的言語。在語言訓練中,引導學生認識更多的語言現象,了解更多的句子表現形式是必要的。當然,這種認識應該是感性的認識,淺顯的認識,非理性的、非系統的認識。因為語言訓練還有一項很重要的任務,語言技能的形成還需要一個必要的條件,那就是積累語言。沒有一定量語言的積累,則無法形成語言技能。
五、語言技能的形成需要一定的語言知識作依托
知識往往是技能形成的基礎,掌握與某一技能相關的知識對技能的形成會起到促進作用。但是,對學本民族語言的小學生來說,有無必要系統地學習有關語言學的知識,我以為是沒有必要的,原因很簡單,因為母語可以自然習得,人的幼兒期就開始逐步掌握各種基本的語法結構形式。不更多地講語法知識,并不會太影響小學生語言技能的形成,學會使用本民族語言,一般來說可以跨越對本民族語言知識系統掌握的階段,只要掌握了本民族語言最基礎的或相關的一些非系統的語言知識,就可以繼續學習如何使用本民族的語言;二是講多了反而添亂。
不對學生進行語言學知識的系統教授,是不是就意味著不能對學生滲透一些基本的、簡單的有關文字、詞匯、語法、修辭的知識呢?我以為這是語文教學中不容回避的問題。因為語言訓練會涉及到一些語文基礎知識。給學生滲透一些詞匯、語法、修辭的簡單常識,這對提高學生理解、運用語言的能力是有益無害的,不應該籠統地加以反對。
語言訓練是語文教學中一種客觀存在的現象,抑或是語文教學中一個永恒的話題。語言訓練的問題豐富了語文教學研究的內容,曾經為語文教學的研究提供了一條新路,對語文教學的研究和實踐起到過積極的作用。因此,語言訓練是有價值的,語言技能的形成,必須經過訓練。如果將語言訓練比作一個嬰兒的話,那么語言訓練本來是一個先天健全的嬰兒,不能因在訓練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偏差,就將嬰兒扼殺。我們也希望在這次語文教學的改革中,在給過去的語文教學“洗澡”之后,潑掉的是“洗澡水”,萬萬不能再將孩子連同洗澡水一起倒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