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者針對在初中物理中交互式教學做了一些理論和實踐的探討,包括交互式教學方式的原則,并對交互式教學方式的策略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初中物理 交互式教學
新課程改革提出“一切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確立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改變了傳統教學中的師生地位和作用,從而把教師也從一個“教書匠”轉變成了幫助學生學習的管理者、組織者、引導者,學生從之前的被動接受知識者轉變為主動學習知識者,從之前的“聽知識”轉變為通過與教師、同學、教學內容三者之間發生交互后獲得知識、感悟知識、最終完成對知識的建構。相比較于傳統的“傳授—接受式”的教學方式,在新理論的指導下、新課改的要求下,如今教師、學生與教學內容(或教學媒體)之間不再是單純地單向方式,而應該是雙向,甚至是多向的交互方式。交互式的教學方式增加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對話的機會、平等了師生之間的地位,使得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當學生有了主人翁的意識后,學習的興趣和參與學習的熱情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激發,使得教學的有效性得到提高[1]。
1、交互式教學方式的原則
1.1課堂教學更民主和開放,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
學校教育教學的重中之重是培養適合社會發展的人才,即培養出來的學生除了具有基本的知識之外,還要具備善于合作與交流的能力,具有責任感的觀念。但是要培養這樣的學生以教師的“滿堂灌”的說教方式是不可能實現的,而是應該給予學生更多討論的時間和互動的空間。教師應該給學生更多表達自我,更多與同學、老師交流的機會,使學生在“做中學”,在實踐中習得知識的同時,自信心、成功感等情感方面也得到發展和提升。
交互式的課堂上應該更多的體現民主和開放,充滿民主和開放的課堂意味著能承認多元的價值判斷,意味著無論學生差異如何,每個同學都能夠,也應該參與到學習中來。而教師要本著這樣的信念:經常不參與的學生慢慢會失去對學習的興趣和關心。所以物理課堂上應該充分利用物理教學中大量的實驗教學,讓所有的學生參與到實驗的操作中來,讓他們的五官都動起來,不要排除任何的學生,以防使得他們失去學生的興趣。
1.2教師的經驗和示范是與學生進行交互的一種方式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是一種心智的活動,沒有思維的學習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學習,這點我們古人早已有之,“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而思維的動力來源于問題的提出。當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問題時思維就開始了。在傳統的物理教學過程中,知識的傳授是通過教師講解、分析,然后把結果灌輸給學生。之后學生能夠通過“依葫蘆畫瓢”的方式解決相同或類似的問題,但這對學生的思維能力的提高和個性的培養是沒有實質性的意義的。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曾說過:“奴隸之所以為奴隸,乃是他的行為并不代表他自己的思想,而是別人的思想”。因此在交互式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用自己的經驗為學生需要學習的內容創設適合的情境,同時通過教師自己的示范為學生的學習樹立一個榜樣,達到激發學生的興趣,鼓勵學生通過動手實踐參與到學習中來。學生在交互式教學過程中所得到的除了知識之外更重要的是經驗。而交互式的教學方式遵循了美國教育學家杜威的“做中學”的思想,把學習過程變成了解決問題的過程,實現的不單是知識的積累,更重要的是經驗的積累[2]。
2、交互式教學方式的策略
2.1結合課本知識,師生合作發現和分析問題
在現階段,學生所接觸和涉及的物理知識主要來自課本,這種單一的信息來源容易造成學生的思維狹隘,迷信書本和權威,囫圇吞棗,照搬課本結論。教師受到諸多條件的限制又很難直接介紹或引用更多的物理知識作為教學依據,因此只能圍繞課本來進行教學設計。不過,要重視學生本身所掌握的各種生活物理知識,可能是嚴謹和科學的,也可能是模糊的。教師就要在這樣的情況下,把課本上的新知和學生已有的舊知相結合,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基本物理概念和知識結構。交互式教學方式主張:一方面,教師要在了解課本,結合生活實例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而不是由教師提出問題然后讓學生解決,亦即把“設疑”放在“尋疑”之后。
2.2確立關于交互式教學的評價體系
任何一種教學模式的過程和效果都必須能夠評價,以達到無論是在形式還是在看內容上推進其不斷發展。由于不可能在每課時中都完整和全面地反映出既定教學目標與實效,更不可能在短期內就結出科學素養的碩果,因此有必要破除以往急功近利的指導思想,改變對課堂教學的評價標準。根據交互式教學方式的特點,在制定評價標準時,除了能反映出學生基本的學習情況外,還要能反映出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促進要素及其內容,即更多的關注學生素質提升方面的評價。但在實踐中會不可避免地遇到相沖突的地方,因此需要更多、更長的時間來進行改進,需要更多的專家來進行“會診”。在物理教學中,制訂一套完整明確的評價目標和體系,能很好地幫助物理教師在學生鉆研、探究精神和科學素養的培育方面不斷總結、反思和前進。
2.3以物理現象為核心,師生共同展開討論和探究
“物理來源于生活”,生活中的各種各樣的物理現象是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過程中的切入點。中學物理教科書是主要的知識來源,但在學習新內容的時候教師有必要補充一些先前學習過的知識或者與探究內容相關的理論知識,讓這些知識作為師生進一步討論和探究活動的“墊腳石”,也為學生進一步思維鋪好階梯,讓進一步討論的問題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內,讓學生踮一踮腳就能摘到成功的“果實”。在組織進一步討論和探究學習活動時,教師首先必須給學生確定明晰的學習目標及其指向,不要拘泥于傳統的“雙基”要求,而是利用豐富的物理資源,著力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學素養。
3、結論
總之,交互式教學方式是順應了新課改“一切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立足于改善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發展的一種教學方式。
參考文獻:
[1]陳麗.遠程學習的教學交互模型和教學交互層次塔[J].中國遠程教育,2004(3).
[2]王陸.信息化教育研究中的新內容:互動關系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