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阿來的長篇小說《塵埃落定》曾獲茅盾文學獎。這部小說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除了故事本身題材上具有民族特色和濃烈的神秘色彩之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作者采用來了“傻子”這一獨特的敘事視角。作者利用這一視角對非理性領域進行探討,從而帶給讀者一種與眾不同的感覺和全新的視野。
關鍵詞:《塵埃落定》 敘事視角 傻子
西藏對于我們而言是遙遠的、神秘的。這塊神秘的雪域高原不僅有令人驚嘆的自然奇觀,而且還蘊藏著豐富的鮮為人知的神話傳說與宗教信仰。西藏文學也是因為這種特殊的民族風情和神奇的歷史文化而受到人們的關注。然而阿來則更注重民族的“集體記憶”,正如阿來所說,“這本書取材于藏民族中嘉絨部族的歷史,與藏民族民間的集體記憶與表述方式之間有著必然的淵源!”[1]他“要在作品里化解這種神秘”[2],他更為關注藏族人民的歷史和人生。從而讓我們對這神秘的雪域高原多一份了解,少一分神秘。
阿來的《塵埃落定》講述了四川阿壩地區,當地藏民古老的土司制度由興盛到滅亡的一段歷史。不僅讓我們對藏族的土司制度有所了解,同時也有深刻地歷史意味,讓我們看到了歷史發展的不可逆轉性和個人在歷史面前的渺小和無能為力。
一、“傻子”這一敘事視角的來源
作者想要為我們講述一段土司制度逐步走向滅亡的歷史,作者所需要的敘事主人公是一個既要置身于故事之中,同時又可以隨時隨地超然物外的人物形象。因此,作者想到了西藏民間文學中的智者形象——阿古頓巴。阿古頓巴非常憨厚但又極其聰明,雖然面目庸常,但身上卻時有靈光閃現。民間文學中的阿古頓巴,從來沒有復雜的計謀和心計,但他總是能夠輕而易舉的用聰明人始料不及的簡單來破解一切復雜的陰謀和詭計。
阿古頓巴這一形象正好和作者的敘事視角相吻合,于是作者就按照阿古頓巴的形象來塑造作品中的“傻子”二少爺。小說中的二少爺既傻又不傻,當他傻時會讓人哭笑不得,并且覺得他確實是一個傻瓜。但當他聰明時,他又會讓人大吃一驚,甚至讓我們分不清他到底是真傻還是在裝傻。巴赫金在《小說理論》之“騙子、小丑和傻瓜在小說中的功用”一節中分析了這三種人物形象在敘事中的特殊的角色意義,認為他們在敘述語氣上造成了一種“不理解”的形式,達到了陌生化的效果。不可否認,《塵埃落定》中的“傻子”的敘事視角確實造成了這種效果,作者也正是以這種獨特的視角記載了西藏的歷史和文化,同時也思考著人生的意義。
二、“傻子”這一敘事視角在文中的意義
首先,“傻子”這一敘事視角體現了作者對西藏土司制度的歷史思考。因為他是傻子,所以他不可能按照正常人的思維去考慮問題,所以他的思維和行動往往呈現出一種非理性的狀態。二少爺是傻子,但他也有不傻的時候,甚至于有時候他比正常人還要聰明。文中描寫道,傻子每天早晨醒來,總是問兩個問題:“我在哪里?”“我是誰?”如果沒有人回答他,他就丟失了自己,一整天都不知道自己在何處,癡呆地把一切都忘記了。雖然傻子的這一舉動看起來很傻,但卻是很深刻的哲理思考。“我是誰?”表現了傻子少爺面對現實的壓抑和無法擺脫現實壓抑的苦悶,是作者對人性覺醒的一種呼喚。“我在哪里?”則是土司制度趨于滅亡,傻子所感到的找不到歸宿的感覺。表現了個人在歷史根基動搖,改朝換代時的迷茫和失落。同時作者也正是通過傻子的不斷發問來不斷地思考個人在面對歷史時究竟該何去何從。
其次,“傻子”這一敘事視角表現了作者對土司制度的批判。在麥琪土司家中有兩個兒子,一個是藏族太太所生的大少爺,他英武彪悍,聰明勇敢,被視為土司的繼承人。而“傻子”二少爺卻是土司和搶來的漢族太太酒后所生,他生性愚鈍,癡憨冥魯,被排斥在繼承人之外,成天混跡在丫環、娃子之中,耳聞目睹著奴隸們的悲歡離合。在土司制度中,等級制度非常鮮明。在土司的管轄范圍之內,土司擁有者至高無上的權力,決定著生殺大權。“家奴是牲口,可以自由買賣,任意驅使。”土司可以把自由的百姓變為奴隸,只要針對人們容易犯的錯誤定下一些規矩就可以了。可“傻子”卻并不認為他們是奴隸,雖然他從小就不斷受到來自母親的等級制度的教育。可他還是擁有一幫奴隸朋友,受到人們的擁戴。
哥哥由于土司之位,而對傻弟弟心生嫉恨。在險惡的權力斗爭中,傻子也正因為“傻”才躲過了一次又一次的陰謀,化險為夷,因禍得福,最終成為土司的唯一繼承人。因此,“傻”便成為一種自我保護的方式,因為“傻”,所以才不會招來別人的嫉恨,從而得以在權力斗爭中保全自己。從而,我們也能夠從中看到土司制度的罪惡。它讓人們變得殘忍、貪婪,讓人們變得冷漠、麻木,權力的泛濫,讓人們迷失自我。他們把奴隸的生命看地如此卑賤,為了爭奪權力他們父子猜疑、兄弟相殘,然而這其中也不乏作者對人性的揭露和批判之情。
第三,“傻子”也是土司制度滅亡的見證者和送葬者。傻子對土司制度是既留戀又批判的,他深知土司制度的不合理性,也知道終有一天它會消亡,可傻子仍對土司制度充滿了留戀。他對權力十分迷戀,他能夠接受外國傳教士的新思想,在邊境開啟貿易,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把麥琪土司發展壯大,將土司制度繼續傳承下去,但是他卻無法主宰歷史。他對未來卻始終無法把握,他阻止不了歷史前進的車輪,個人的力量始終是渺小的,他改變不了歷史的發展進程。土司制度最終終將消亡,于是他選擇了死亡,成為歷史祭壇上的犧牲品。與這分崩離析的土司制度一起消失,幻化為歷史上的一粒塵埃。
三、結語
在小說的最后,傻子意識到自己將死“我看見麥琪土司的精靈已經變成一股旋風飛到天上,剩下的塵埃落下來,融入大地。我的時候到了。我當了一輩子傻子,現在,我知道自己不是傻子,也不是聰明人,不過是在土司制度將要完結的時候到這片神異的土地上來了一遭。”[3]最后,隨著官寨的倒塌,大地上升騰起一片塵埃,塵埃散盡,便什么也沒有了。權力、金錢、欲望……一切的一切都如這塵埃一樣,化為烏有了。
參考文獻:
[1]阿來.大地的階梯·后記[M].云南民族出版社,2000年
[2]阿來.自述:用漢語寫作的藏族人[M].於可訓.小說家檔案.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05.
[3]阿來.塵埃落定[M].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