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末民初時期,許多學堂出現了具有啟蒙性質的學堂樂歌,大部分反映了近代女權運動或婦女解放的思想。這些學堂歌曲集中反映了清末民初以來,我國的女權運動,如批判封建禮教、提倡婚姻自由、改變生活習俗、參加社會政治活動和要求解放獨立等。
關鍵詞:清末民初 學堂樂歌 女權運動
清末民初時期,許多學堂出現了具有啟蒙性質的學堂樂歌,大部分反映了近代女權解放的思想或潮流。其中較著名的秋瑾創作的《勉女權》,沈心工作詞的《紙鷂》、《纏足苦》和《女子體操》,華航深作詞的《女革命軍》、李叔同創作的《婚姻祝詞》等等。這些學堂歌曲集中反映了清末民初以來,我國婦女在教育、婚姻自由、社會習俗、社會政治活動等方面的女權運動。
從學堂樂歌中展示出的清末民初女權運動或婦女解放思想,既潛移默化,又通俗易懂。其具體表現如下:
一、批判封建禮教
十九世紀前后,婦女解放運動的思潮隨著西方科技文化傳人,許多中國知識女性開始覺醒,其中尤以辛亥革命女俠秋瑾為代表。她極力批判封建禮教,提倡女性自由和解放。在她創作的學堂歌曲《勉女權》中,歌詞“智識學問歷練就”、“國民女杰期無負”強調了女性應受教育的權利。此外學堂歌曲《紙鷂》中的“功課完畢放學早”、“贊我功課做得好”和《體操》中的“吾既要吾學問好”向我們當時女性受教育的喜悅心情。辛亥革命勝利后,著名女革命家吳淑卿、向警予等積極倡導男女同校。之后許多知識女性展開“大學開女禁”運動,私立嶺南大學、南京高等師范、北京大學等校,在1918年至1919年先后招收女生,實行男女同校。[1]
二、提倡婚姻自由
提倡婚姻自由是近代女權運動的一個重要標志。十九世紀前后,雖然西方的婚姻自由思想在中國有了一些傳播,但舊有封建婚姻觀念仍占主導地位。當時深受“男尊女卑”的性別差異,“夫為妻綱”的家庭地位,“三從四德”理想人格模式,“從一而終”、“嫁夫隨夫”的貞潔恪守原則及“三寸金蓮”的審美情趣等封建舊禮教、舊制度的束縛,廣大婦女完全處于社會的底層。[2]不過進入十九世紀以后,尤其辛亥革命推進和勝利,在革命的洗禮下更多的知識女性開始要求“社會公開”和“婚姻自決”。因為“禮法”是幾千年來桎梏婦女的枷鎖,奴役婦女的教條,婦女要求解放自己,必須打破這種枷鎖。許多先進的婦女,并以行動,勇敢地沖破了舊有的藩籬。擺脫買賣式的舊婚姻,反抗封建家庭的事情時有發生。[3]如辛亥革命時期前后的吳淑卿、王碧華、秋瑾、蔡暢、向警予等紛紛沖破家庭的束縛,追求自己幸福而自由的婚姻。
三、改變生活習俗
數千年來的封建統治和束縛,廣大中國婦女在社會習俗方面一直處于被壓制的狀態。如“三寸金蓮”是對中國女子的摧殘性審美觀,女子不能拋頭露面是對她們歧視性的社會壓制。進入十九世紀后,隨著西方新的生活方式和社會習俗不斷傳人和影響,中國婦女生活習俗逐漸走向開放。尤其1912年辛亥革命勝利后,城市婦女帶頭剪發放足,農村激進女青年說服父母踴躍剪發放足,如湖南益陽、雙峰、沅江、平江、臨澧等縣都成立了天足會等組織。平江縣在南江召開了一次天足會,到會男女群眾各五百余人。平江啟明女校還將放腳作為入學條件載人章程。[4]在學堂歌曲《勉女權》中“愿奮然自拔,一洗從前羞恥垢”和《體操》中“嬌嬌這個好名詞,決計我們不要”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婦女社會習俗中的心理變化。如當時上海流行的街市民謠,“…風頭算出足,鬧市常绱祥,耍吊膀子霞飛路”更突顯了這種變化。
四、參加社會政治活動
大批知識女性積極參加社會政治活動是清末民初時期社會變革一個重大潮流,更是近代以來婦女的一次規模宏大的女權運動。首先是積極參軍,直接參入辛亥革命的戰斗。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后,革命婦女紛紛行動起來,許多人要求參軍。民初著名女革命家吳淑卿得到黎元洪的批準,組織女子革命軍。廣州組織了廣東女子北伐隊,上海出現了“女子敢死隊”、“女子北伐隊”、“女子軍團”等一系列組織,一時間女子軍四起。[5]其次強烈要求參政。中國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后,上海各界婦女掀起了要求參政的運動,得到了孫中山的理解和支持。[6]第三,她們廣泛地參入救亡圖存運動之中?!拔逅摹边\動爆發后,北京女校成立了“女學界聯合會”,向全國婦女發出《告全國婦女界書》,明確提出婦女的責任:“我中國女子,遂無生氣乎!何數日之吞聲緘口寂然無聞也。青島為中國之青島,中國為四萬萬人之中國,非獨男子之中國……”。[7]“天津女界愛國同志會”也宣稱:“蓋國家之興亡,匹夫有責,際茲危亟之秋,焉有袖手之舉?我女界亦國民分子,豈能不盡其衛國責任?......”。[8]湖南省立一女師學生發布《女學生提倡國貨通啟》,表示“我女界同人,分屬國民之一,國家興亡,與有責焉,縱不能揮戈殺敵,效力疆場,然抵制外貨一端,責人人能盡之責。”[9]
五、要求獨立解放
清末民初廣大婦女踴躍參加社會政治活動,彰顯了當時婦女強烈要求解放獨立的博大氣勢。許多學堂歌曲較突出反映了這一思想或潮流,如《勉女權》中的歌詞:“我輩愛自由,勉勵自由一杯酒”,“男女平權天賦,豈甘居牛后”,“責任上肩頭,國民女杰期無負”等主要宣傳了女性要獨立、要自由和要自強的時代強音。《女革命軍》中歌詞:“女革命,志滅清”、“擯棄那粉黛去當兵,誓將胡兒來殺盡”等展示了許多知識女性同男同胞一樣積極參入救亡圖存的社會政治活動之中?!扼w操》中的“體操二十世紀中,吾輩也是英豪”進一步顯示了廣大女性要求解放,巾幗不讓須眉的一面。
參考文獻:
[1][3][4][5][6]張崇,田順靜.辛亥革命的婦女解放運動[J].文學界,第169頁
[2]楊紅玲.論鄧穎超婦女解放思想及歷史啟示[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0,(6):20
[7]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資料編輯組.五四愛國運動(上冊)[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版社,1979
[8]天津歷史博物館,南開大學歷史系.五四運動在天津:歷史資料選輯[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
[9]女學生提倡國貨通啟[N].湖南大公報,1919,(6):18
[10]向警予.評王碧華的女權運動談(1923年10月10日)[M].向警予文集,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
第11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