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學課堂教學互動,開展互動教學是貫徹落實新課標的要求,是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需要。筆者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進一步提高了教學質量。
關鍵詞:課堂教學 師生互動 提高質量
教學互動是貫徹素質教育、創薪教育思想的基本要求,是老師課堂控制能力的一種具體體現,是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張揚個性,老師與學生共同研究、解決問題,實現教育相長的基本途徑。開展數學課堂教學互動,必須把握互動的內涵和要求,緊密結合數字教學特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增強互動效果和提高數量教學質量作為根本目的。
一、數學課堂教學互動存在的主要問題
隨著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等理念的不斷深入,研討式、案例式等互動式教學方法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逐步得到推廣運用,但由于受傳統數學教學思想的慣性影響,部分教學互動形式化,互動效果差,對課堂教學沒有起到積極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一是單一型互動。主要表現為老師是互動中心,是互動的啟動者和主宰者,學生處于消極被動地位。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占絕大多數,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只占很少一部分,課堂教學主體在互動形式上是單一性的。二是點綴型互動。主要表現為互動的目的是為了錦上添花,沒有互動實質。多數停留在“是否”型的簡單問答上或是對數量概念、定義、定理、公式的記憶背誦。三是模糊型互動。主要表現為互動沒有明確的目標,是為聽課而設計的,是為課程改革而安排的,完全不考慮數學特點、教學對象、教學內容、教學時間和教學效果等教學因素。這是數學教學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二、提高數學課堂教學互動效果的對策
(一)合理選擇教學互動問題。要實現教學互動,必須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選擇好互動題目。數學互動題目的來源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從講授內容中最富有啟發性、爭議性、批判性、創新性的內容中選擇;二是從以往數學教學中積累的學生學習中容易產生疑點、難點、重點中選擇;三是從課前教學準備會上,了解到學生相關問題中選擇;四是從與學生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數學活動中選擇。總之,選擇的數學互動題目要有很強的代表性、實用性和針對性,能夠真正調動學生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
(二)有效運用教學互動形式。綜合數學學習特點,從互動的信息傳遞方式來看,有效的數學教學互動有以下三種形式:一是雙向型。在這種互動方式中,老師與學生之間不間斷進行信息互送、互收、互相反饋。在課堂上主要表現為老師問學生答或學生問老師答的對話等形式。二是多向型。這種互動形式與雙向型互動不同點是,互動過程中除了老師與學生之間有相互作用之外,學生與學生之間也有相互作用和信息的雙向流通。在課堂上的常見形式是相互討論、合作學習和小組競賽等。三是網狀型。在這種互動中,學生和老師構成一張緊密聯結的網,每位學生和老師都是這張網上的一個結點,能夠牽一點而動全網,互動的輻射范圍非常廣。這種互動強調老師與學生之間平等參與學習活動,信息全面開放,教學不再是唯一的學習來源。在實際教學中,這三種互動形式往往交織在一起,缺一不可。就教學效果來說,雙向互動的效果比較差,效果最好的是網狀互動。
(三) 強化教學互動過程控制。數學教學互動應加強三個環節的控制:一是把握開講時的巧妙提問。巧妙提問是開展互動的前提。沒有問題的互動只是形式上的互動,特別在數學教學過程,這種互動深入到思維之中,是“假互動真作秀”。有效互動的提問重在引導,要避免大量的一問一答和一問齊答,.這會造成互動范圍小、學習被動或互動失真。提問題要緊扣數學特點、緊扣本節課教學目標,要有利于學生互動,要因人施問,要給學生思考的時間。二是互動過程中的啟發、引導和調控。互動過程中的啟發、引導和調控是開展互動的關鍵。對于互動過程中的困難和疑慮,老師要及時啟發引導,對于過程中的獨到見解和創新思維,要及時給予鼓勵和支持,對于互動過程出現的偏差要積極調控,準確把握互動的廣度和深度,積極引導、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創設寬容和諧的互動氛圍。要使每一位學生有所感、有所知、有所議、有所獲,確保學生全員互動、全程互動和有效互動。不僅要進行數學知識層面的互動,而且要進行數學方法、思維過程和情感體驗的交流。三是課堂小結時的評價、歸納、提升。對互動過程表現好的個人或小組要及時肯定表揚;對互動中沒有解決的問題或引發的新問題,老師要闡釋、歸納和提升;對個別互動不好的個人或小組,要課后了解原因,以鼓勵學生為主,以便有針對性地改進教學互動,提高互動效果,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當代中小學教育文刊》2010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