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年級的語文老師,有一次年級語文測試,我班成績最好,別班老師說學生錯別字太多,尤其是一道形近字組詞的題目,失分嚴重,問我班怎么正確率極高?我不禁沾沾自喜,欣慰自己一直重視生字教學的備課。低年級語文,生字教學是重點,而寫字是生字教學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老師們普遍反映現在學生寫字過程中出錯較多,如何減少錯別字,在備課上須下功夫。于永正老師非常重視寫字教學的備課,他說“老師只有把教的生字,要指導寫的字揣摩透了,基本上能寫規范了,才取得了發言權。”,“越是揣摩得細,講得有道理,指出了大家容易忽視的細微處,學生的興致就越高,寫得越認真。”低年級寫字教學的備課,我通常是在課前細致研究、分析課文生字條上每一個的生字,了解和把握每個字的特點。
一、筆畫易寫錯的字,抓住關鍵記與練
漢字的結構非常繁雜,形近貌似的也不少。識字時一橫一豎的長短不同,一點一撇的位置不同,都可能造成“失之毫厘,謬以千里”的結果。學生的錯別字就容易產生了。為了不讓學生寫錯別字,我們遇到容易寫錯的部分,就著重強調,從記憶的角度來說,記憶有一個“先入為主”的特點,即第一次的記憶很重要,正確的印象可以在腦海扎下根來。如“吃”我強調并反復讓學生書寫右邊的筆順,并在本子上書寫、檢查。有的老師說“右邊千萬不能加一橫。”這是不可取的,因為這樣反倒強化記住了錯誤。“掉”學生愛把右下寫成“木”,我問為什么下面是“十”,學生觀察后說因為東西從一個架子上掉下來的,“十”像個架子。這樣學生永遠也不會寫錯了。
二、“孿生姐妹”字,巧妙辨析防混淆
低年級學生形象思維占優勢,對于比較形象的、能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加以區分的形近字,可讓學生在對比中進行區分。如:“漂”和“飄”兩字,可根據這兩個字的字形、字義的不同編一句順口溜,進行比較:“有風樹葉飄落,有水樹葉漂走。”又如:“渴”和“喝”的區分:“渴了需要水,來個三點水;喝水要用口,張口就是喝。”再如“辛”和“幸”兩字,字形相近,字義不同,學生寫錯用錯者仍不在少數。教師也編了一句順口溜“辛苦一點,幸福十分。”區別“巳”、“已”,“己”時,編成順口溜:閉口“巳”(s),巳時的“巳”;半口“已”(y),已經的已”;開口“己”,自己的“己”。
三、字形獨特的字,探求方法幫識記
1.聯想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打開記憶、聯想、分析這些思維的閘門,品嘗創造的快樂。如:“一人高處走,云在腳下行”(會);“一點一橫長,口字在中央,大口張小嘴,口字里面藏”(高)。這樣的學習,對培養低年級學生的創新思維是很有利的。
2.編故事。將一個個抽象的漢字活化成一幅幅圖畫或一段小故事。如:“籃球”的“籃”為什么是竹字頭呢?因為籃球運動始于美國,起初沒有籃板和籃筐,那時侯,人們在室內的墻壁上掛上一只籃子,把球往竹籃里投,為此“籃球”是丟在籃子的球,學生恍然大悟。在以后的作業中碰到這類題目,學生很自然就會想到籃球是丟在籃子里的球,所以是竹字頭。如:學“苦”時,說:舊社會,勞動人民生活很苦啊。冬天,一家十口都擠在一起,沒有被子,只能蓋些草。
3.編謎語。字謎既通俗、形象、簡短,又具有較強的思想性、益智性的字謎,讓學生猜測,非常有助于學生記憶。如“丸”:本來圓又圓,原來是九點;“臭”:因為自大一點,惹得人人討厭;“辛”:立著工作十個小時真辛苦;“解”:一刀砍了小牛的角等等。
4.研字理。我們的漢字形中有象,望字會意。運用造字原理,追古溯源,依據漢字形與義的關系進行形近字的區別,使抽象的漢字變得形象、生動,有利于學生提高興趣,增強記憶和發展思維。如“冠”字從冖(讀mǐn表示覆蓋的意思),從元(人頭),從寸(手),合起來表示手拿東西(帽子)加在人的頭上。“染”字:把染料(古時染料多為植物的皮、葉、根)加工成液體,經過多次反復的染色過程,使布帛等物著色。“染”是從木、從水、從九的會意字。“卡”:由“上、下”兩個構件組成,字義即為上不來,下不去,夾在中間,讀qiǎ。
四、不易寫好的字,揣摩結構多練習
教師要強調學生認認真真,一筆一畫,規規矩矩地寫字練字。我在教學寫字前,先讓學生觀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引導學生歸類,像同偏旁的字怎么寫,橫中線,豎中線上的筆畫是什么?觀察、揣摩其間架結構,教師作示范,邊寫邊講,再讓學生臨寫,最后進行評比。可先讓學生評判,鼓勵他們說出可取之處和不足之處。教師對難寫的字,再加以強調。課后,可將寫得好的字貼入“學習園地”。
總之,我在生字教學活動中,盡可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愉快的活動中,識記生字,體驗學習的快樂,我班的錯別字明顯少于平行班。
(作者單位:甘肅省白銀市白銀區第八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