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情境教學符合新課程的要求,能陶冶人的情操,凈化人的心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鍛煉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促進學生全面、可持續性發展。
【關鍵詞】情境;認知;情感;探究;思維
新課程要求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建議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強調教師的有效教學應指向學生的意義建構,使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
情境教學具有鮮明的形象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的創設一些生動具體、帶著情緒色彩的情境,引導學生參與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引領學生經歷情感體驗,引發學生探索創新,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下面本人談談初中數學情境教學的一些體會。
一、目標明確,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新課程理念下教學設計的著眼點應以學生為中心,體現問題意識,激勵學生自主探索,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是學生課堂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本節課教什么,如何教,學生有何特點,如何達到教學目標,教學過程如何設計與安排等,教師在課前應該精心籌劃。
數學情境教學應該貫穿課堂的每一個環節,多角度,全方位呈現,以形成學習行為和認知趨向為價值取向。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時,以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為定向,有目的的提供產生數學問題的背景或材料,創設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有利于學生探索思考的情境,吸引學生積極投入到數學活動中去。
課例1:在學習“用一元二次方程解決問題”這課時,我創設下面問題情境:
小明把一個邊長為10cm的正方形硬紙板的四周各剪去一個同樣大小的正方形,然后折合成一個無蓋的長方體盒子(展示實物圖形)。已知長方體的的底面積是81cm2,剪去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
我采用實物演示、動手操作、討論、計算等手段,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解決這個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同時可以再設置與之相關的一系列問題串,層層遞進,拓寬學生的視野。數學教學情境必須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還要關注學生的經驗基礎,使其獲得有用的數學活動經驗。
二、內容真實,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
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數學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數學情境教學內容要有豐富的實際背景,這個背景同時還要具有一定的數學價值,這樣既引發學生探索數學的熱情,又能引起學生對現實生活的思考。
情境教學必須以真實性為基本前提,并以發展性作為價值導向。教師要合理開發運用各種教學資源,設計有彈性的情境,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相應的發展。教學情境要以恰當的方式展現,能使學生自覺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情境中,用心思考,真誠交流,在跌宕起伏的情感體驗中,自主地完成對知識的構建。
課例2:在學習“從三個方向看”這課時,我在講臺上擺放了乒乓球、熱水瓶、玻璃杯,邀請三名學生分別站在講臺的左側、右側和正前方觀察。請學生說說看到了什么。
七年級學生性格開朗,對新鮮事物特別敏感,置身此情境中的學生深切感受學習是自己的精神需要,容易產生探究的愿望、解決問題的熱情,他們立即投入到課堂活動中,踴躍發表觀點,較好地達到了新課程關于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目標。
三、科學引導,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
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科學有效地創設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學習數學知識,也可以將數學知識生活化,組織學生探索研究,幫助學生總結活動經驗,提高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對每個活動都要進行合理性評價,提出閃光點,指出不足,并作指導性建議。
課例3:在學習“三角形的中位線”這課時,學到運用三角形的中位線知識研究任意四邊形的中點四邊形的形狀時,我創設下面情境:今年是我們偉大的黨90歲生日,很多同學參與了學校的慶祝活動。張凱同學需要從一張任意四邊形紙片上取一個平行四邊形用作裝飾材料,我們幫他想一想,怎樣完成任務?
在問題情境中,教師恰當的引導是學生活動有成效的重要保證。解決了上述問題后,我又作深度提問:原四邊形是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它的中點四邊形是什么形狀?中點四邊形形狀的決定因素是什么?我提出了層次遞進的一系列問題,指導學生逐一解決,使學生經歷了由具體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發展,使學生逐步理解事物的本質,不斷發展自己的學力水平。
四、拓展延伸,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
初中學生正處于具體思維到抽象思維發展的重要時期,他們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有效的數學情境能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培養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幫助學生在問題解決過程中活化知識、拓寬思維,發展聯想和類比的能力。
課例4:在學習“等腰梯形的性質和判定”這課時,教師設計了下面問題:
春天到了,劉宏制作了形狀為等腰梯形的風箏,它的兩條對角線互相垂直,并且長度都是60cm。你能算出風箏的面積嗎?
在這個情境中,我鼓勵解決問題的多樣化方式,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學習。解決了這個問題后,教師把問題中的等腰梯形改成任意四邊形,其它條件不變,請同學們算出風箏的面積。教師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為學生創造積極思考、多向交流的空間,使學生達到思維的跳躍性提升。
作為數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該不斷學習、不斷探索、力求創新,設計有效的教學情境,為學生提供廣闊的探索空間和思維空間,充分調動學生的情商,使他們的數學學習變得有趣、有效、自信、成功。
【參考文獻】
[1]姚利民.有效教學論:理論和策略[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5
[2]李樹臣.精心做好教學設計.努力提高教學效率[J].中學數學雜志.2011.(02)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大縱湖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