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們在朗讀中享受著快樂。朗讀幫助我們品味作品的語言美,朗讀豐富了學生的情感,朗讀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朗讀提升了學生的文明素質。
【關鍵詞】朗讀;快樂;提高
小時候就喜歡朗讀。
上小學時,老師經常讓我給大家進行課文朗讀的示范,每次我都賣力地讀著,盡量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其實,我不懂朗讀的方法,也不知這樣讀是否能把作者的感情表達出來,只是努力地讀著,享受著朗讀帶來的快樂。
上五年級時,班上轉來了一位女生。她的父母都是地質工作者,工作地點經常變換,小小的她也便隨父母不斷地變換學校。這使得她的普通話說得非常好,聽不出一點鄉音。第一次聽她讀課文,同學們便陶醉在她的朗讀中。這時我才知道,朗讀可以令人如此的享受。
工作后,我成了一名語文老師,不但有了自己朗讀課文的機會,還可以教我的學生們讀。漢語的魅力,在朗讀中得到了完美的體現。朗讀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背影》,我感覺是在聽一首如泣如訴的小提琴曲;而朗讀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與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我又感覺是在聽一首氣勢磅礴的交響樂。于是,我和我的學生們,在教室里,對著窗外變幻不定的白云讀;到郊外,對著樹木花草、飛瀑流泉讀。在大自然的清風鳥語和流水聲中,我們一次次地陶醉,我的學生們語文能力也大大提高了。
一、朗讀直接地品味了作品的語言美。有的作品有陰柔之美,有的作品慷慨激昂。陰柔的句子我們輕聲細讀;激昂的文章我們高聲誦讀,讓高亢的聲調直入云霄。國標本蘇教版教材《二泉映月》一文,無錫惠山的優美景色,阿炳賣藝度日的坎坷經歷,“二泉映月”那一道風景,阿炳愛故鄉、愛清泉、愛陽光、愛音樂的滿腔情懷,以及他在逆境中自強不息,艱苦奮斗,戰勝苦難的精神……這些優美的語言猶如春天里的一股柔風,輕輕地撫摸著人們的心靈,讓人覺得無比的愜意,就像聽著這首著名的二胡曲,眼前似乎出現阿炳創作時的情景,他靜靜地拉著,那種自我陶醉,那種全心全意,讓學生們不由得低聲吟誦,如泣如訴,柔美的語言也在潛移默化地吸收……《安塞腰鼓》一文,在朗讀安塞腰鼓舞動起來的整體氣勢這部分內容時聲音明亮高昂,語勢如起潮,峰峰緊連,勢不可遏。學生反復誦讀,自然而然地就體會出課文所描寫的安塞腰鼓獨特的魅力,黃土高原后生們粗獷、豪放的性格。作者為了充分表現安塞腰鼓的不同凡響、震撼人心,大量運用了排比、比喻、反復,以增加氣勢,給人以強烈刺激,使作品音韻和諧,如詩如畫。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反復品味語言的妙處。如“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一段,氣勢昂揚。在學生反復品讀的同時既可以積累課文的語言,又能感受課文的語言風格,感悟語言的詩意美,節奏美。
二、朗讀豐富了學生的情感。好文章不出聲地誦讀,就像是在商店里,面對自己心愛的玩具只能看卻不能買,有一種貓抓心的感覺。文章被大聲朗讀,作品所蘊藏的情感才能被充分釋放,讀者才能體會到作品的精髓,與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教學《歡樂的潑水節》,通過歡樂而深情地朗讀,體會出潑水節的歡樂,表達出對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小池塘》一課,描寫了春天的小池塘美麗多彩的美景,其中“池塘里的水波一閃一閃的,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寫得尤其靈動優美,引導學生讀出那份寧靜而又充滿生命力的韻味。通過語速的變化,讓學生感受到水波的蕩漾,把文字中蘊涵的感情通過朗讀表達得淋漓盡致,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教《鳥語》時,要使學生品一品“軟語”,嘗一嘗與鳥對話時的情趣。輕言細語,不嚇著鳥兒,其情溫馨,其聲動人,體現出學生對鳥兒的尊重和愛護。《在大海中永生》一文:與大海同在,與祖國同在,與人民同在。我們衷心愛戴的鄧小平爺爺在大海中永生。(只要有浪花的地方,我們就能看到他的身影,聽到他震撼人心的聲音):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聲情并茂的朗讀,將內心對一代偉人的崇敬和懷念之情傳得很遠很遠……
三、朗讀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小學階段,學生接觸的多是命題作文,比如《一件難忘的小事》、《我的老師》、《假期趣聞》等。命題作文便于小學生把握作品的結構和內容,但往往會寫得千篇一律,這就好比給學生四周修了一堵墻,使學生的思維模式化,沒有新意。朗讀卻可以幫助學生穿越這堵墻,看到墻外別樣的風景。比如教學巴金的《繁星》一課,我讓學生多次朗讀。朗讀讓學生塑造了優美的意境,把學生們帶到了和諧寧靜的夜晚,產生了豐富的聯想。在此基礎上,體味作者的獨特感受。然后,讓學生以《星空》為題,發揮自己的想象,從獨特的視角入題寫一篇小作文。學生們有的模仿寫出了美麗的夏夜星空,凄清的秋日星空;也有的賦予星空特殊的含義,表達了對牛郎織女的同情和祝福;還有的賦予星空以母愛、父愛、友愛的主題,使文章充滿溫暖。其中最讓我高興的是有一部分學生另辟蹊徑,從獨特的視角入手,把人類漫長的歷史長河比喻為星空,把歷史上出現的一代代英雄偉人比喻為繁星。星空之所以燦爛,就在于有這些星光璀璨的人物。獨特的視角使得作品散發出了一種與眾不同的氣息。另外,朗讀培養的語感,積累的語言都為學生習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四、朗讀提升了學生的文明素質。朗讀時,緊急、熱烈、愉快、興奮的內容要讀得快一些;平靜、莊重、沉郁、悲傷的內容應該慢一點。說話時聲帶拉緊,聲音就高;反之,聲音就低。作品內容不同,表達的情感不同,聲音也應該高低不一。興奮、喜悅、活潑的情態,聲音要響亮;沉痛、悲憤、安靜的情態,就要深沉……朗讀技巧的掌握,不知不覺影響了學生說話的藝術。與老人說話時的尊重,與孩童說話時的溫柔,快樂時的輕盈,難過時的凝重,學生個個變得會說話了,說的話越來越好聽了。下課的時候,再也聽不見學生聲嘶力竭的呼喊了,一些罵人的粗話、臟話也悄無聲息地消失了。學生們在美妙悅耳如朗讀般的交談中,溫馨地交流,快樂地嬉戲,個個如天使般可愛,人人似紳士樣文明。
朗讀是小學閱讀教學的一項基本功,我們應該積極探索朗讀教學的方式及策略,發揮朗讀在語文課堂中的作用,讓我們的課堂一片書聲瑯瑯。我愛朗讀,我要讓我的學生都愛上朗讀,讓朗讀之快樂感染每一個孩子,讓朗讀之益處使每一個孩子受益終生!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教學研究》
(作者單位: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