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使他們形成良好的閱讀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英語教學中,教師一般只是向學生灌輸大量的語法知識,閱讀教學。本文通過“過河”前的準備、機智“過河”、讀后鞏固等方面,提出英語閱讀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英語;閱讀教學
教學過程是學生在老師的幫助和指導下掌握知識和形成技能的過程。教師應讓學生在活動中發揮主體地位,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閱讀教學是中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而不是只向學生灌輸大量的語法知識。那么,如何進行閱讀教學,讓“小馬”自己過河呢?
一、“過河”前的準備
在進行閱讀教學前應做好準備工作,閱讀前應有足夠的文化背景來啟發學生認知背景,盡可能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感知將要閱讀的有關信息,預測文中將要涉及的內容,以此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第一,背景知識的準備。背景知識是讀者理解文章必須具備的外部知識。如果讀者不具備相關的背景知識,便無法理解文章,背景知識對理解能力的影響大于語言知識。在具體教學中,如果學生不具備相關的背景知識,教師就應直接講述這些知識或是課前讓學生查找有關資料,這樣不僅能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更能豐富他們的知識結構加深對所讀文章理解,讓學生真正被文章思想情感和蘊含的內涵意義所熏陶。第二,詞匯的準備。教師可以利用錄音帶讓學生跟讀,培養他們與新詞初次見面的興奮感,讓他們從音、形、義三方面掌握每個單詞。也可以讓學生通過查閱英語詞典或向教師求助等方式解決文章的生詞和難詞,以此提高他們閱讀的速度和效果,幫助他們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第三,設置閱讀任務。設置閱讀任務是讓學生進入閱讀狀態的一種手段。學生在閱讀課文前,教師應先把問題提出來,讓學生根據問題預習課文。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緊扣課文內容,問題不宜過多、過細。設置閱讀任務能幫助學生更清晰地認識到文章表達的主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機。
二、機智“過河”
一個學生善于閱讀,能迅速從文字材料中獲取大量的信息,同時能把錯誤理解率降至最低。學生讀書的類型,有的用手指點著每個字,同時低聲念著這些字。這叫“發聲閱讀”。還有一類情況,雖然不念出聲,卻在心里一字一字的念,這叫“心聲閱讀”。還有一種在學生中常見的閱讀方法“回讀”。在閱讀過程中,學生不知不覺養成“回讀”的習慣,因為這些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有“譯讀”的習慣。每個句子都要邊看邊翻譯,害怕自己不明白文章中某個單詞或句子的中文意思,而影響對整篇文章的理解。這樣不但會影響閱讀的速度和效率,而且阻礙了英語閱讀思維的發展。針對這些現象,教師可采取以下方法:
首先是聽準錄音,教師要根據文章內容提出1-2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聽。在提高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捕捉”信息的能力,對課文進行初步的整體認識;其次是快速瀏覽,所謂快速瀏覽即是在限定的時間內,以較快的速度(每秒6個音節),有目的、有方法、有成效地閱讀,然后根據所獲得的信息,回答教師預設的問題。如教牛津英語9A第五單元Reading時,可以限定快速閱讀時間為6分鐘,教師發出“開始”信號后,立即計時,6分鐘后,發出“結束”信號。這樣做能讓百分之八十的學生了解文章大意,然后讓學生做教師設計好的問題。學生經過聽讀、快速瀏覽后,仍回答不出來的問題或不理解的生詞,教師要讓學生進行細讀,并根據上下文猜測生詞的意思,此時教師應在教室巡回走動,如果學生提出問題,應及時解答。如果提出的問題比較集中,等學生讀完后,教師要把難點加以講解。通過細讀,學生可以發現在文中不能直接找到的答案。最后要大聲朗讀,通過朗讀,學生可以深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朗讀的形式可多樣化,如:跟讀、齊讀、分組讀、男女生競賽等形式。朗讀時,學生要眼、口、耳、腦并用,增強對文章的理解和記憶。
三、讀后鞏固,學以致用
在閱讀活動結束后,教師不僅讓學生對文章透徹理解,而且要讓學生把所學知識通過語言實踐轉化為學習的技巧。讀后鞏固可以促進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和記憶,常見的讀后鞏固可分為復述、背誦等形式。復述,學生經過快速瀏覽、細讀、朗讀后,對文章已經很熟悉,教師可以讓學生丟開課本,將課文的內容敘述出來。如先幫助學生找出中心句和關鍵詞,列綱復述,讓學生用中心詞說句子,最后通過關鍵句,聯句成段,達到一定熟練程度后,最后連貫敘述。從而培養學生使用語言的能力。背誦,閱讀能力的提高,離不開理解背誦,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但不可強求學生對每一種語言現象都理解透徹再背誦,有些語言知識經過背誦,時間久了,就會在不知不覺中逐步被理解。背誦可以提高英語的閱讀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因此一些重點語法句子、精彩段落,教師要讓學生背得滾瓜爛熟。
四、要加強課外閱讀訓練
提高英語的閱讀能力,只對英語教科書的課文進行閱讀是遠遠不夠的,課內閱讀是根本,而課外閱讀就是必要補充。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鼓勵學生多選擇一些趣味性較強的資料來進行閱讀訓練。學生選擇閱讀材料的范圍比較廣泛。如:故事、人物傳記、科普性的說明文、歷史、各國家風俗習慣等都是中學生喜聞樂見的題材,有助于提高學生對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知識的掌握。閱讀大量的課外文章,可以進一步幫助學生擴大詞匯量、鞏固語言知識,豐富他們的閱歷。
總之,閱讀教學是提高學生英語成績的有效途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加強閱讀教學,讓學生真正學會閱讀技巧和學習方法。教師教授的知識是有限的,能夠讓“小馬”自己過河,才是學習無限知識的根源,久而久之,這些“小馬”一定會成為“千里馬”!
【參考文獻】
[1]《初中英語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吉林大學出版社
[3]《中學英語課堂教學方法實用大全》.內蒙古大學
(作者單位:江蘇省沛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