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際教育委員會提出:21世紀要把學生培養成為“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關心、學會做事、學會生活”的人,我們的語文教材正是與這樣的一種理念緊密相聯。而當前的語文教學太過于注重學科知識的傳授,忽略了兒童的個體情感、生活意識、道德品質等方面的培養。因此,要提倡讓語文教學多些生活色彩。課堂是兒童獲取知識和信息的主要場所。在語文課上,教者要啟迪引導兒童聯系生活,品味課文,讓生活中的情感體驗幫助感悟課文真情,以課文真情提升生活中的情感體驗。這樣的課堂煥發出活力,學生盡情享受著語文學習的快樂,生活的快樂。
【關鍵詞】生活經驗;情感體驗;語文教學
縱觀語文教材,里面的許多課文都貼近兒童的生活。但在實際教學中,老師們注重的是兒童怎樣把所有的知識學會,認為教材內容比兒童本身獲得的經驗重要得多。看一看這樣的課堂,教師在講臺前講得口干舌燥,學生在座位上聽得索然無味,師生間沒有互動,沒有共鳴,誰還樂意學語文?如果讓語文教學多些生活色彩,可避免語文教學形式的單一,內容的空洞,感覺的乏味,語文教學將充滿生命的活力,孩子們的語文學習也將會變得主動、輕松、有趣得多。
一、創設課文情境,感悟課文真情
低年級課文意境優美、感情真摯、語句通俗易懂。語文教師要以微笑的面容,期待的眼神,親切的話語感化學生,并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心理特點,努力創設生活情境,撥動學生的“情”弦,使其全身心投入、參與學習,以達到教得生動、學得主動的目的。如《送給盲婆婆的蟈蟈》一課的教學,教者和學生分別扮演成文中送蟈蟈的小男孩和鄰居盲婆婆,通過情景對話以及小男孩和盲婆婆的內心獨白,學生們充分感受到了盲婆婆生活的孤單,多么需要人來陪伴!小男孩送蟈蟈的這一舉動看似平常,卻為盲婆婆帶來了歡笑和美好的童年回憶。多可愛、多體貼的一位小朋友啊!孩子們自然而然的發出了這樣的感慨。那咯咯、咯咯的叫聲就像一股清泉流進盲婆婆的心田,也流進我們學生的心田。課文中的情感學生悟得透徹,他們的身心也倍受感染,達到了文道統一的教學效果。有感而發、水到渠成,不需冥思苦想、背負壓力,在不知不覺中,孩子們已將小男孩關心他人的美好品質深深印在腦海。
二、再現生活場景,巧破教材難點
兒童的生活經驗是兒童在生活中通過親身經歷、體驗而獲得的。兒童生活在瞬息萬變的社會中,各種各樣的生活現象會毫無阻攔地進入他們的腦海中,從而形成自己的生活經驗。雖然有時這種對生活的認識顯得片面、粗淺,甚至不科學,但它卻是難能可貴、十分真實的。教學中,如何利用兒童已有的生活經驗巧妙的突破教材難點——晦澀詞句的理解,起而不發的思考,難以調和的情感……再現生活場景,憑借生活經驗,不失為一種好方法。《誠實與信任》一文中那種人與人之間用金錢也無法買到的寬容與信任,孩子們難以明白。教者引導他們回憶生活中發生交通意外時,人們是怎樣處理的:有事故后逃逸的,有主動承擔責任的,有的和平解決,有的打架動粗……各種各樣的處理事故的方式,但主動承擔責任的似乎很少很少。生活中不小心碰壞別人車的常有發生,但主動留下電話號碼的卻從沒見過。有了這樣的比較,孩子們懂得了文中主人公那難能可貴的誠實,教材的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了。《放小鳥》是一篇充滿著濃濃的人文情懷的文章,講的是姑媽送“我”一只可愛的小鳥,“我”非常喜歡它,就把它養在籠子里,可小鳥不吃也不喝,經過內心的掙扎,“我”終于放走了小鳥。珍愛生命、保護弱小、享受親情是每個孩子的天性,這也是他們在生活中常有的體驗。但愛鳥容易放鳥難,每個兒童似乎天生就有著憐愛弱小動物的情結,更何況是一只有著綠色羽毛、黃色小嘴巴的可愛小精靈。教者引導學生回憶當爸爸媽媽忙于工作,自己一人被鎖在家中,沒有小伙伴的說說笑笑,也沒有父母的溫暖懷抱,那種孤獨、害怕的滋味。小鳥被關在籠子里,不也是同樣的滋味嗎?愛小鳥就要給小鳥自由,這一“放”,不正是“放”出了“我”對小鳥的愛,“放”出了兒童愛護動物、保護自然的純真心靈嗎?
三、體驗生活滋味,感悟做人真諦
傳統的教育認為學生只是承載知識的容器,他們受控于教師和教材。這種學科本位的思想壓抑了兒童的身心發展的健康,忽視了兒童的生活經驗,有不把兒童作為“人”來看的危險。教師不但要教書,也要育人。文道結合要講究春風入夜、潤物無聲。只有嘗試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學生才能了解生活,適應生活,創造生活,也才能更好的理解來源于生活的課文。有位成功的老師在學習《養花》這篇課文前,首先組織學生到校內的實踐基地去種菜。從種菜到澆水、施肥,必要的程序,一定的勞動時間,適當的勞動強度,學生必然產生豐富的勞動感受。體驗之后,學起《養花》來,自然順暢多了,學生切身體會到“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種菜如此,養花如此,做人不也如此嗎?有付出必有收獲,學生們都感悟到這一做人的真諦。
為了促進語文教學的生活化,教者還得作出多方面努力。課程資源要及時更新,積極開發并合理利用地方課程,課程的編排要切實貼近兒童的生活。作為一線教師,最重要的是要將兒童的生活經驗與教材相聯系,以兒童的生活經驗促進對教材的理解,讓教材內容豐富兒童的生活經驗。從貼近兒童生活經驗入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的生活經驗從幕后走向前臺,展現自我,課堂將會呈現出生活的斑斕色彩!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安縣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