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如何探學生所知,思學生所惑,解學生所難,進而合理地調控課堂呢?俗話說:望聞問切,對癥下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望”學生的表情和動作,揣摩學生的思維活動,判斷他們對知識的接受情況;“聞”學生的發言,教師變講為聽,讓學生變聽為講,展示自己的探索過程、解題思路;巧妙地“問”和“反問”,通過問答、交流等方式來糾正學生的認識不深刻、理解不到位;“切”準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把學習任務進行分解且環環相扣。這樣就可以有效地調控教學節奏與進程,輕易突破教學重難點,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望聞問切;課堂調控;數學教學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如何探學生所知,思學生所惑,解學生所難,進而合理地調控課堂呢?俗話說:望聞問切,對癥下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若能通過“望”學生的表情和動作;“聞”學生的發言;巧妙地“問”和“反問”;“切”準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就可以有效地調控教學節奏與進程,輕易突破教學重難點,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
一、“望”于操作引導之境
課堂上教師應細心觀察學生的一舉一動,因為思考、困惑、頓悟都表現在學生的臉上。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學生的表情和動作,揣摩學生的思維活動,判斷他們對知識的接受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語言和教學手段,真正做到走入學生的內心。
例如:有一次在課上遇到這樣一道思考題:每張課桌45元,每把椅子15元,每套只需50元,如果買2張課桌和3把椅子最少要多少元?這是一道靈活的生活題,多數學生是這樣算的:45×2+15×3=135(元),這樣算忽視了按套買會比較便宜。于是,我又讓他們讀了一遍問題問道:“有其他做法嗎?”學生們一時陷入沉思。這時,我發現唐杰在低頭比劃著什么,就悄悄地走到他身邊,看到他正把左右手各2根手指用力地兩兩對疊,這是多么形象的2套呀!我請他站起來向大家展示,并讓其他學生猜猜為什么這樣指指對疊?孩子們紛紛伸出手指模仿:手指對疊,2套余1把椅子立即呈現眼前。孩子們都露出醒悟的表情,意識到買2套更為便宜,教學難點在觀望中不攻自破。
二、“聞”至思維碰撞之時
“聞”就是要學會傾聽。課堂上教師變講為聽,并創造機會讓學生變聽為講,展示自己的探索過程、解題思路。不同的學生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可以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探討,通過彼此觀點的對比與交流,讓學生的思維在碰撞中不斷提升。
例如:我在教學《認識幾分之一》時,在教完“把4個蘋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后,要求學生填空“把4個蘋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有的學生說填,也有的說填。面對不同的回答,我沒有拋出答案,而是讓雙方各推薦代表進行辯論。這下學生們立刻熱情高漲,兩個陣營通過討論分別選出數名代表將看法和依據分別向全班闡明,又經過畫圖演示和精彩辯論,最終形成統一意見:應該把兩個蘋果看做一份,一共有這樣的2份,所以填。經過這樣的辯論過程,學生聽到了不同的聲音和看法,通過集體討論和甄別,不僅深刻體會到“幾個物體也能看做一份”,而且深化了學生對分數意義的認識,課堂也因此而熠熠生輝。
三、“問”在理解障礙之處
教學中的“問”,可謂啟發性的集中表現。由于認知的局限和思維的差異,學生在思考問題時難免會遇到障礙或出現疏漏,他們需要得到教師的幫助。所以教師要關注教學中的“問”,并能提出有價值的“反問”,通過問答、交流等方式來糾正學生的認識不深刻、理解不到位。
例如:曾經遇到這樣一題:張阿姨請小明從800個蘋果中數500個帶給幼兒園小朋友,小明每分鐘數60個,問5分鐘能不能完成?所有學生的答案都是:5×60=300(個),300<500,所以小明不能完成任務。我沒有告訴他們答案,只是反問他們:“‘反問’一下自己,500個蘋果一定是數出來的嗎?”我刻意強調了“反問”二字。學生們仔細咀嚼著我的話,片刻后部分學生興奮的喊起來:“800減去數好的300個蘋果還剩500個,小明不是數出500個蘋果而是靠余下500個來完成任務的。”其他學生聽到后也恍然大悟。就這樣,一個“反問”轉化全班學生的思考角度,使學生們體會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
四、“切”中知識要害之點
杜威曾說過:“教學必須從學習者已有的經驗開始。”所以在學生的認知實際和教學目標之間如何找到合適的切口,是決定一節課成敗的關鍵。如果切準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把學習任務進行分解且環環相扣,就能不斷地把學生的智力從一個水平引導到另一個新的更高的水平。
例如:我在執教《解決問題的策略—倒推》一課時練習中有這樣一題:小紅把自己郵票總數的一半少2張送給小蘭,自己還剩28張,求小紅原來有郵票多少張?有了例題倒推方法初體驗的學生們很快說:“少2倒過來就加2,一半就乘2。可以用(28+2)×2=60(張)。”我沒有評判,接著問道:“你們認為加2對嗎?”“對啊!”學生們疑惑地看著我說。我切住2的歸屬繼續深化問題:“那這2張郵票歸屬那一部分呢?想方法來求證!”學生們紛紛拿起筆畫起圖來。“哦,2張在28張中,不能再加了!”“送出的是一半少2張,表示余下的28張是一半多2張!”“要從余下的28中去掉2張才是總數的一半!用(28-2)×2=52(張)。”學生們猛然醒悟過來。
美國教育家哈羅德·泰勒曾說過:“教師的責任就在于運用各種方法、手段讓學生置身于一個可以活躍心靈以及充滿智慧與人類經驗的環境中。”在課堂教學中“望、聞、問、切”可以各自為戰,也可以互相聯系互相補充。我們要根據不同的課堂進程合理地整合運用它們,進而調控出一個充滿活力、高效流暢的數學課堂!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安縣李堡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