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是小學生獲取科學文化知識的源泉,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閱讀教學過程應是學生、教師和文本之間對話、交流的過程。在新課程背景之下如何優化閱讀課堂,切實提高教學實效是一個值得廣大語文教師深入思考的話題。本文針對這一問題著重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論述:引入媒體創境,激發閱讀興趣;精心問題設計,實現以問促讀;尊重個性體驗,捕捉動態生成;構建閱讀模式,嘗試自主閱讀。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堂優化
一、引入媒體創境,激發閱讀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是個體力求深入地認識某種事物或樂于參與某種活動的一種積極的意識傾向,是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最實際的內部動力。正如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因此,在平時的閱讀課堂教學中,我們可想方設法創設趣味情境,從而充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電腦多媒體在語文閱讀課堂中的導用優勢可謂得天獨厚、如魚得水。實踐表明,通過積極媒體對話,創設文本情境,能使同學們的學習如身臨其境,從而實現“人乎其內”、“化乎其中”,最終“出乎其外”。例,一位老師教學《拉薩的天空》一文,積極運用媒體手段,結合深情導入,熏染朗讀情境:“拉薩的天空藍得令人神往,下面就讓我們借助語言文字,走進拉薩,感受那天空獨特的美。”(此時教者點擊課件,伴隨優美的音樂旋律,一張張有關“拉薩天空”的圖片緩緩播放)在此基礎上提出自讀要求:“請同學們認真朗讀全文,看一看你的腦海中浮現出了哪些揮之不去的拉薩天空的圖片,反復品味自己所喜歡的內容,不懂的地方可做上記號。”
二、精心問題設計,實現以問促讀
在平時的閱讀課堂教學中,我們發現有的老師為了突出學生的閱讀,要求學生一遍又一遍地反復閱讀,然而由于閱讀目的不明確,要求不具體,并沒有起到實際的閱讀效果,學生讀來讀去也讀出了厭倦。關于這一現象,張田若先生指出:“怎樣組織學生讀書?重要的方法之一,是以問促讀……每一次組織學生讀,都要有明確的目的,讓學生帶著任務讀。”“老師提出問題和要求,目的不在于讓學生立即找到答案,而是引導學生,誘發學生去讀書。問而后讀,讀而后答。”實踐表明,教師設計精當的問題進行提問,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書,是促使學生積極思考,進入課文“情境”中去的重要手段,是提高閱讀質量的重要保證。例,一位老師教學《珍珠鳥》一課時,巧妙地抓住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1)認識珍珠鳥的樣子;(2)作者是怎樣贏得珍珠鳥信任的?(3)珍珠鳥是怎樣與人親近的?著力引導學生圍繞具體問題,反復誦讀相關內容,在深情的朗讀中,學生讀出了畫面的美,情境的美,文本的語言美,體會到了人與動物之間的和諧之美。
三、尊重個性體驗,捕捉動態生成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我們必須變成一個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教學實踐表明,要想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彰顯個性的風采,前提條件就是要求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最大限度地尊重學生的主體感受。因此,在平時的閱讀課堂教學中,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充分關注學生獨特的內心世界,以平等心態和學生交流,允許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讀文本,允許他們擁有不同的閱讀理解,允許他們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只有運用這種寬容的心境才能引發課堂的動態生成,促使學生個性之花的綻放,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例,一位老師教學《白鷺》一文時,充分抓住課文首句“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總起下文,積極引導學生在閱讀課文中感受“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味無窮的詩”。雖然學生感受的具體語言不盡相同,但只要符合課文內容,教者都給予了肯定。對于學生美中不足的回答,教者所采取的態度是加以啟發誘導,仍然讓學生補充說出答案,再予以充分肯定。本節課的教學中,如此閱讀評價充分尊重了學生的自我體驗,張揚了他們的個性,打破了以往固定答案的條條框框和教者說了算的弊端,從而促進了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提升。
四、構建閱讀模式,嘗試自主閱讀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新課標準提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成效高低,其評價的著眼點主要在能否在活動中主動地發現問題和探索問題,能否積極地為解決問題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資料,并充分注意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所采取的思路和方法。”因此,在平時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我們可通過積極構建閱讀模式,讓學生嘗試進行自主閱讀學習。具體操作程序:“自讀入手、進入情境——自學質疑、討論解疑——擴展閱讀、遷移延伸——評價學習、自我反饋”,也稱為“四步閱讀教學法。”需要注意的是在自主閱讀實施的過程中,每個教師都要時刻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角色、位置,積極充當學生自主學習的服務人,生疑、解疑的引路人,學習情緒的調控人。在學生完成對文本的感受、理解、欣賞、評價過程中,教師應是學生情感的駕馭者,心弦的撥動者,積極思維的啟發者,自由想象的開拓者。
總之,閱讀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在新課改背景下優化閱讀課堂結構,改進閱讀教學方法顯得尤為重要。在今后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我們應加大這方面的思考力度,從而真正找尋到一條有效教學的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蔣麗清、薛輝.網絡環境下專題探究式閱讀教學模式[J].中小學電教.2005年07期
[2]孫建龍.對當前文學閱讀教學中幾個基本問題的思考[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作者單位:江蘇省阜寧縣陳集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