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性思維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已有知識的再創造和再發現的過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強化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創新思維。強化實踐活動,是學生在認知過程中不斷創新的保證,是發展學生智力的重要手段。現代教學論指出:知識只有靠思維得來而不是記憶得來的時候,才是真正的知識。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啟迪學生思維,培養和點燃學生創造的火花,使學生在接受知識的過程中逐步形成思維的有序性、靈活性、廣闊性。
一、重視概念引入,培養學生思維的有序性
在數學基礎知識教學中,應該加強形成概念、法則、定律等過程的教學,這也是對小學生進行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要手段。然而,這方面的教學比較抽象,加之小學生年齡小,生活經驗缺乏,抽象思維能力較差,學習時比較吃力。學生學習抽象的知識,是在多次感性認識的基礎上產生飛躍,感性認識是學生理解知識的基礎,直觀是數學抽象思維的途徑和信息來源。每一個數學概念的產生、發展、形成都有其獨特的思維過程,只有讓學生參與思維的全過程,才能學得快,記得牢,才能使知識逐步內化為能力。
例如,在教學長方體的認識時,我從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長方體的物體入手,逐步抽象出長方體的頂點、面、棱的概念,然后出示長方體的框架,讓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數長方體的頂點和面的個數以及棱的條數,抽象出長方體有8個頂點,12條棱和6個面,再讓學生自制長方體學具,讓他們認識長方體六個面的形狀和相對面面積的關系,每個面是分別由哪幾條邊圍成的,在頭腦中初步建立長方體的每個面的面積是分別由哪兩條邊相乘得到的。學生對長方體的認識由具體實物到抽象出它的本質屬性,培養和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思維的有序性。
二、精心設計練習,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學生對知識與技能的鞏固,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都需要通過一系列科學的訓練。那么如何更好地組織學生自主參與,達到更佳的訓練效果呢?應用列表或操作的方法,可以使原來抽象的問題變得具體,數量間的關系明朗化,再通過分析、綜合,可以培養學生思維敏捷性,提高學生解題的靈活性。
例如,教學長方體的表面積時,學生已知道長方體或正方體六個面的總面積叫做表面積,長方體放置的位置不同這時我設計了這樣一道題,長方體的長發生變化時,哪些面的面積發生變化?當長增加2厘米,寬和高不變時,表面積增加了72平方厘米,你可以知道什么?引導學生找出哪些面與長有關系并列成表,從表中可以看出長方體的上下面、前后面的面積與長有聯系,所以是上下面和前后面發生了變化,表面積增加72平方厘米就是因為上下面和前后面面積增加了,也就是2×高+2×寬的2倍是72平方厘米,由此得出高于寬的和是18厘米。
再如,用24個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擺成形狀不同的長方體,每種擺法的表面積相同嗎?通過引導學生操作擺弄,學生很快就明白,由于長方體的總棱長不變,擺成的長方體表面積也不變。這樣即鞏固了求長方體的表面積的方法,又訓練了學生的思維。
由此可見,設計訓練題不在于多,而在于巧。巧妙的設計能促進學生鞏固知識,掌握技能,更能充分培養學生的思維靈活性。
三、引導展開聯想,培養學生思維得廣闊性
愛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所以,數學教師要千方百計地激發學生想象和創造的欲望,提供有利于發揮學生想象的材料。聯想是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對一些較典型問題進行有目的、多角度、多層次的思維轉化,起到由此及彼、舉一反三的作用,可以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
例如,進行有關比的應用題時,我出示這樣一個條件:水果店里蘋果和梨子的筐數比是4:5,你還能想到什么?學生甲說:蘋果和梨子的筐數比是4:5,可以知道蘋果筐數是4份,梨子的筐數是5份,蘋果筐數是總筐數的4/9,梨子的筐數是總筐數的5/9。學生乙說:蘋果的筐數比梨子的筐數少1/5,梨子的筐數比蘋果的筐數多1/4。這樣把比和分數溝通了以后,又引導學生根據分數和百分數的聯系來想。又有學生說:蘋果的筐數是梨子筐數的80%,梨子的筐數是蘋果的筐數的125%;還有學生說蘋果比梨子少的筐數是總數的1/9……通過這道題得聯想訓練,既溝通了整數、分數、百分數、比的聯系,又培養了學生思維的發散性和廣闊性。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直接動力,是學生發展思維的關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就能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使他們沿著“愿學——樂學——好學——創造性地學”的軌道前進。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復興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