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校企合作的研究是當前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中的熱點問題,對中等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模式進行研究,具有很強的現實性和針對性,其研究成果對于增強職業學校的辦學活力,提升職業學校畢業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技能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校企合作;中等職業教育;模式
校企合作的話題是中等職業教育中一個熱門話題,我國中等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發展至今,已經形成了多種校企合作模式,其中有些模式是學習西方發達國家的校企合作模式,有些是在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過程中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摸索總結出來的,種類比較繁多,也很難劃分,有許多的職業學校采用的校企合作可能是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的模式,還有一些是多種校企合作模式的混合衍生。這里筆者根據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中受教育的主體在時間、空間和組織方式等方面的差異,對我國現存的中等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模式進行歸納分析。
一、2+1模式
學生入校后第一年在學校主要學習文化課程、專業基礎課程;第二年開始學習專業技能課程,并根據學校實施性教學計劃安排,參加國家職業資格技能鑒定考試,在拿到相應專業的技術等級證書后,第三年開始進入企業頂崗實習,參加畢業實習,實習期滿后就業。頂崗實習之所以安排在第三年,也就是學生在校學習生涯的最后階段,這是根據學生成長的客觀規律決定的。
二、本地學習、異地就業模式
2010年教育部為了進一步擴大東部與中西部、城市與農村聯合招生合作辦學規模,在湖南省長沙市召開了全國中等職業學校聯合招生合作辦學洽談會。這種東西部聯合招生合作辦學的模式就是希望利用東部優越的工作就業機會吸引中西部學生到東部工作就業。
三、本土化雙元制校企合作模式
這種模式充分借鑒了德國“雙元制”教育的模式,在政府的牽頭引導下,企業與學校結成合作伙伴關系,共同組織培養學生,三年的中職學習,學生在企業的實習時間分配比例為1/3、1/2和2/3,企業投資在企業內建立培訓中心,培訓中心與生產車間分離,但培訓內容與企業生產同步,學生畢業后必須按照協議進入相關企業就業。
四、半工半讀、工讀結合模式
學校和企業結合,簽訂工讀結合協議書,學生一邊工作一邊讀書,學生的學習被劃分為幾個交替的階段,在這幾個階段的時間里,學生在校的學習與在企業的工作交替進行,這種模式有利于學生將理論知識的學習與實踐操作技能的學習相結合,在學習期間,學生通過半工半讀或者勤工儉學可以獲得一定的勞動報酬,將一部分用于繳納學校的學費,剩余部分可以用于生活補貼。
五、彈性學制的半工半讀模式
彈性學制的半工半讀模式其實是半工半讀的升級版,這種模式打破了學制對學生參與校企合作的束縛,增加了學制的彈性,適應了企業生產經營的季節性特征和周期性特點,學校可以靈活地安排工學的交替,有利于學生根據企業的生產安排更靈活時間進行工作和學習;對于生產有明顯季節性的企業、訂單隨機性的企業,這種模式有利于企業更好地組織生產;有利于學生對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更好地結合。
六、訂單式培養模式
所謂訂單式,就是指企業與職業學校按照企業的崗位需求簽訂用人協議,校企雙方共同制訂人才培養計劃,充分利用學校的教學資源和企業的實習實訓資源,校企雙方共同參與學生培養,學生培養完成后,由用人單位按照校企雙方簽訂的協議安排學生就業。在這種模式中,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發展的需要向學校要求訂制某些專業或者崗位的職工,這種模式培養的畢業生具有特定的技能、特定的規格、特定的數量,很適合企業的用人需求。
七、教學工廠模式
在這種模式中,校企可以有多種合作的形式,如學校利用自身的師資、技術、實訓中心的場地和設備吸引企業無償向學校贈送設施設備,同時向企業開放部分經營權,使實訓中心既可以用于企業生產,又可以用于學校的學生實習實訓。企業可以借助與學校的合作共同開發適合市場需求的新項目、新產品,學校的學生也可以進入實訓中心,以學生的身份參與實訓實習,以工人的身份參與企業的生產使得學校的實訓中心成為學生工學交替的實戰場所。
八、企業自建培訓基地模式
這種模式的實訓中心由企業獨立出資興建,往往被生產技術含量較高、自身規模較大的企業采用。實訓中心直接建在企業內部,企業給職業學校的學生安排頂崗實習的車間,為學生指派兼職或者專職指導老師,通常為企業內部的有經驗的師傅擔任。有些企業還設立了獨立的實習實訓車間,具有教學、培訓和實習功能,指派專業人員進行管理。企業對這種校企合作模式具有很強的主導權,教學可以完全按照企業的需求進行組織。
九、行業主導型模式
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校企合作,對企業也有一定的要求,我國有不少的企業屬于中小型企業,他們限于資金、技術、人員等方面的劣勢,不具備單獨與職業學校進行合作的條件,但是他們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與大企業同樣的迫切,在有些地區,由這些中小企業所屬的行業出面牽頭,為多個中小企業搭建與中等職業學校合作的平臺,為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提供就業的崗位、實習實訓的設備等。
十、職教集團模式
這種校企合作往往是以職業教育領域的龍頭學校為主導,聯合區域內多所職業學校共同組建的職業教育組織,這種組織加強校企合作和校校合作,打造了多企、多校、多專業合作的平臺,從組織上連接了大量的學校、企業和學生,形成了校企合作的集群效應。
(作者單位:江蘇省靖江職業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