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改善農村職業中學的英語教學狀況,可采取教材研究法、演講研究法、聊天研究法、表演研究法、游戲研究法、辯論研究法等英語口語研究性學習策略。在這些策略運用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合理布置研究任務,使之達到切實性——生活化、提高性——層次化、豐富性——多元化的特點;適當控制研究過程,做到宏觀調控和微觀指導;適當點評研究成果,使教師的點評發揮鼓勵和引導作用。
【關鍵詞】研究性學習;英語口語;農村職教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優秀教師那里,學生學習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他們對學習的對象采取研究的態度。”而我們職業中學的部分老師往往存在這樣一個錯誤的觀點,即認為研究性學習法只有在那些知識基礎較扎實、學習態度又比較積極的“好”學生身上才用得上,而我們職業中學這些知識基礎較薄弱、又厭學的學生是“不配”用這種“高檔次”的學習方法的。尤其在農村職業中學,在英語這門學科上,許多農村職中生的英語基礎都很差,加上英語在農村缺乏“實用性”的誘惑力,許多職中生認為學英語派不上什么用場而缺乏學習英語的動力,所以有些教師就認為,要讓研究性學習法在農村職業中學的英語學科上派上用場就更難了。其實,引導學生領悟“研究性學習”的基本過程和學習要領,對于改善農村職業中學的英語教學狀況,不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
一、農村職業中學英語口語研究性學習可嘗試的幾種策略
(一)教材研究法
教材,對于許多職業中學的學生來說,好像就是為了給教師的“教”而使用的。課前,這些職中生們一般是很少主動去鉆研教材的,所以,為了改變這種學生被動學教材的不良教學狀態,教師可采用以下“教材研究法”:
第一步 明確研究任務
教師可在每學期開始,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研究性學習小組(一般根據座位將同座、前后座的4位同學組成一個小組),將教材的若干個單元分配給各個小組進行研究性學習,可以各組組長采取抓鬮的形式確定本小組所研究的單元。本著“既分工、又合作”的原則,各研究小組的幾個成員可分別重點研究單詞、詞組、句型和課文等項目,具體可研究單詞的讀法、詞組和句型的用法、課文的朗讀和理解等內容。
第二步 重視研究過程
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隨時來向老師請教在研究過程中遇到的疑問和困難,這既是幫助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同時也是為了檢查學生研究過程的進展情況。
第三步 展示研究成果
因為已經將教材每個單元都分配給各個小組進行研究性學習了,所以教師在課堂上的主要任務就是組織各研究小組匯報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了:
1.設計展示方式
一般來講,對單詞的研究可以通過朗讀的方式匯報;對詞組和句型的研究可以通過造句的方式匯報;對課文的研究可以通過朗讀或對話匯報。當然,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以自己比較新穎、獨特、有趣的方式向老師和全班學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以期能夠更有效地吸引大家的視聽,給大家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例如,對于課文,可以通過表演課本劇的方式向大家匯報本組的研究性學習成果。
2.評點展示內容
對于學生在匯報過程中出現的一些錯誤或一些困惑,教師可以再組織全班學生進行討論,讓其他學生來幫助解決這些問題,如果其他學生也解決不了,這個時候教師再指明正確答案,學生的印象就會比較深刻了。
這樣,采取這種讓學生以研究小組為單位,分工合作自主研究教材,并通過英語口語向全班學生匯報研究成果的“教材研究法”,學生在主動研究教材的過程中,在用英語口語向全班學生匯報研究成果的過程中,英語口語水平會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演講研究法
職中生的年齡一般都在18歲左右,即將步入成年人的行列或剛剛步入成年人的行列,都急于走向獨立,這種獨立的欲望首先表現在對于自我表現欲較強,對于社會和人生有了自己獨立的認識,而且急于向他人表達自己的這些認識,所以,教師可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讓學生在英語課堂上通過“英語演講”發表自己的這些認識。
(三)聊天研究法
聊天是日常生活中學生們之間相互交流溝通的一種最常見、使用頻率最高的形式,讓學生在英語課堂上用英語聊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學生們應該還是樂意的,如果學生之間能夠相互用英語聊天,那英語口語水平的提高自然是顯而易見的了。
(四)表演研究法
表演是大家喜聞樂見的一種形式,而且許多學生都有較強烈的表演欲望,讓學生在英語課堂上表演英語話劇,學生們還是會比較感興趣的。
每學期,教師可讓學生自由組合組成幾個英語話劇演出小組,要求每個學生都必須至少加入一個劇組,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劇本讓學生選擇,或者讓學生自己創作一些英語話劇劇本。教師可以每學期專門開設幾堂英語話劇表演課,讓學生展示自己的表演。像《羅密歐與朱麗葉》這樣的劇本應該是青年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內容,為了演好自己的角色,學生們大都會認真練習,這樣,在練習英語話劇表演的過程中,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自然也會得到有效的提高。
(五)游戲研究法
在課堂上讓學生們做游戲,學生們一般都會很興奮,注意力一般都會比較集中。
每學期開始,教師可讓學生每人至少提出一個英語游戲方案,然后教師可以采納一些比較可行、比較好玩的游戲方案,當然教師也可以自己設計一些有趣的英語游戲方案,利用每堂英語課的最后5分鐘時間,組織學生做英語游戲,如英語單詞接龍游戲(前一個人所說英語單詞的最后一個字母是下一個人所說英語單詞的第一個字母)、英語問答游戲(前一個人提問,下一個人回答)、英語翻譯游戲(前一個人說一句英文或中文,下一個人將之翻譯成中文或英文)等,這樣,學生在興奮、刺激、快樂的游戲過程中,英語口語水平也應會得到一些有效的提高。
(六)辯論研究法
喜好辯論是年輕人的特點,用英語辯論對學生來說會更加新鮮有趣!
教師可圍繞農村職中學生所關心的一些話題,組織學生用英語展開辯論。可以讓學生自選辯題,自由組合成辯論賽中的正反方代表隊,要求每位學生每學期都必須參與一次辯論。每學期可專門利用幾堂英語課時間組織學生搞英語辯論賽。這樣,在唇槍舌戰的辯論賽中,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應該會得到迅速有效的提高。
二、農村職業中學英語口語研究性學習策略的運用應當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合理布置研究任務
教師布置的研究性學習任務是否合理,這是學生的研究性學習能否取得成效的一個重要前提。不管布置怎樣的研究任務,教師都要努力使它們達到“切實性——生活化”、“提高性——層次化”、“豐富性——多元化”三個特點。
(二)適當控制研究過程
教師能否適當控制學生的研究性學習過程,這是學生的研究性學習能否取得成效的一個重要保障。教師既要放手讓學生自主完成研究性學習任務,同時又要適當控制學生的研究性學習過程。在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至少要做好以下兩個方面的工作:
1.宏觀調控
①統籌規劃研究任務。每學期需要學生完成哪些研究性學習任務、時間如何安排等,教師在每學期開始就要有一個統籌規劃。
②及時了解研究進程。在每項研究性學習任務進行的過程中,學生的研究進程怎樣、學習狀態如何等,教師要能夠及時了解并努力使每一位學生都積極參與到研究性學習過程的每一個環節。
③合理安排教學環節。在學生匯報展示自己的研究性學習成果的過程中,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使每一位學生的研究成果都能得到充分的展示,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說的機會,使有限的課堂45分鐘時間能夠得到最有效的利用,這就需要教師能夠適當調控課堂上每個教學環節的時間安排。
2.微觀指導
①明確具體任務要求,指點研究方法途徑。在布置每一項研究性學習任務時,對于研究任務的完成,要達到哪些要求、可以通過哪些途徑、可以運用哪些方法等,教師要有明確的說明和一些具體的指導,這樣學生才會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②耐心解答研究疑難,乘機進行口語交流。在研究過程中,學生必然會遇到這樣那樣或大或小的困難,教師除了鼓勵學生通過查找資料、相互商討等途徑盡量自主解決外,還要鼓勵學生在無法自主解決的情況下,來向老師請教。
(三)適當點評研究成果
對于學生的研究成果,教師給予適當點評,這是鞏固、深化和提升學生的研究性學習成果并保持和鼓勵學生的研究性學習熱情的一個必經途徑。對于學生研究成果的點評,教師要注意使自己的點評至少能夠發揮以下三個作用:
1.鼓勵作用
①讓點點進步激發熱情
教師的點評應該以激發、鼓勵學生的學習熱情為主要目的,所以教師在點評時首先應該充分肯定學生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一些優點或進步,哪怕只是一點小小的進步,比如音量比以前大了、發音比以前準確了、詞匯比以前豐富了、語速比以前流暢了等等,教師都要針對每個學生的不同情況給予適當的表揚鼓勵,以讓學生嘗到付出努力后取得進步的甜頭,以激發、保持和加強學生的英語學習熱情。
②讓英語閑聊蔚然成風
學生在英語口語上的每一點進步得到肯定后,在這些本來對英語毫無感情的農村職中生們面前,英語也許就會逐漸變得可親可愛,這時候教師再適時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用英語交流,讓英語逐漸深入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在課余時間閑聊時,能夠有意無意、張口閉口就來這么幾句英語!讓研究英語、閑聊英語在學生們中間蔚然成風!這樣在“活學活用”的濃厚的英語學習氛圍中,這些遠離英語環境的農村職中生也會自己創設英語環境,從而使英語口語水平能夠得到迅速有效的提高。
2.引導作用
①明確指出錯誤
教師的點評對于學生的英語口語努力方向還應該起到正確的引導作用,對于學生在匯報展示研究成果的過程中出現的一些錯誤,教師可以先讓其他學生指正,在其他學生也不能指正的情況下,教師一定要把錯誤指出來,不然,這些錯誤就會對學生產生誤導作用。
②適當作些示范
在錯誤較多的情況下,在指出錯誤以后,有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再來一遍,在“再來一遍”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適當做一些示范,比如教師可以通過參與學生表演、參與學生聊天、參與學生辯論的方式給學生一些示范性的引導,在教師的示范引導下,學生往往會希望自己能夠像老師那樣說一口流利的英語!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東職業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