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產生滑動摩擦力的三個條件缺一不可,判斷滑動摩擦力方向、計算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關鍵詞】滑動摩擦力;產生條件;判斷方向;計算大小
滑動摩擦力是互相接觸的物體間發生相對滑動時,在接觸面產生的阻礙物體相對滑動的力。它與物體的重力、速度、運動方向無關。在我們常見的三個力當中,滑動摩擦力是學生們掌握的一個難點。以筆者的體會,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只要狠抓住滑動摩擦力產生的三個條件以及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計算,就基本能夠解決這一類問題了。
產生滑動摩擦力的三個條件:(1)兩物體直接接觸且接觸面粗糙(μ≠0)。(2)兩物體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彈力——正壓力。(3)兩物體接觸面之間有相對滑動。滑動摩擦力大小:f=μFN(FN為正壓力)。
下面就幾個例題談談這一類問題的解題方法。
例1如圖所示,在水平面上向右運動的物體,質量為30kg。物體與水平面的動摩擦系數為0.1,在運動過程中,物體同時受到一個水平向左的大小為20N的拉力作用,則物體受到的滑動摩擦力為(g=10N/kg)( )
A.30N,向右B.30N向左
C.20N,向右D.20N向左
解析:大小:物體對地面的壓力FN=G=mg=30×10=300N
地面對物體的摩擦力f=μFN=0.1×300=30N
方向:滑動摩擦力的方向總是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物體在地面上向右滑動,相對于水平面的方向向右,所以物體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左。滑動摩擦力的方向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與其它因素無關。故選B。
例2如圖所示,m和M用繞過滑輪的細線相連,m和豎直墻面接觸,且與豎直墻面的的動摩擦因數為μ(μ不為0),懸線保持豎直,M>m,M向下運動,m向上運動,m向上運動的過程中所受的摩擦力為( D )
A.μmg B.μMg C.(M-m)g D.0
解析:題目中雖然m與墻壁接觸且接觸面粗糙,但是懸線保持豎直說明m與墻壁之間無擠壓(無彈力),故滑動摩擦力為0。
例3如圖所示,當傳送帶(μ≠0)靜止時,小木塊從左端以速度v滑上傳送帶后,落到地面上的P點,若傳送帶逆時針轉動,仍讓小木塊從左端以速度v滑上傳送帶,那么(A)
A.它仍落在P點
B.它將落在P點右邊
C.它將落在P點左邊
D.無法判定落點,因為它可能落不到地面上來
解析:我們在分析物體在傳送帶上運動時,滑動摩擦力的大小f=μFN,只與小木塊的正壓力有關,與傳送帶逆時針運動的速度無關。所以,此題小木塊前后兩次到達傳送帶左端的速度相等,兩次在傳送帶上的滑動摩擦力也相等,由牛頓第二定律和運動學公式可知,小木塊兩次到達傳送帶右端的速度應該相同,再由平拋運動規律可知,前后落地的水平位移相等。
例4如圖所示,均勻木板長為L,重為G,放在水平桌面上,且左端和桌端對齊,已知木板和桌面的動摩擦系數為μ,現對木板施加一水平向左推力,則該力至少做多少功才能將木板推出桌面?
解析:要使得推力做功最小,應該勻速推動物體。推的過程中,只需把物體的重心推離桌面就可以了。那么,隨著木板的推出,木板與桌面接觸的面積越來越小,物體受到的滑動摩擦力仍然是不變的(物體沒有脫離桌面之前,對桌面的壓力都等于重力),所以該推力至少做功W=FS=μGL/2。
學生易犯錯誤:學生在生活中遇到這種壓力不變而接觸面積變化的情況很少,再加上對滑動摩擦力產生的三個條件理解不到位,遇到這類題目就只有胡編亂造了。
總結:1.判斷滑動摩擦力方向:(1)選取研究對象,并選與其接觸的物體為參照物。(2)確定研究對象相對參照物的速度方向。(3)判斷滑動摩擦力方向(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2.計算滑動摩擦力的大小:(1)選取研究對象,分析其受力情況。(2)根據所學知識求出正壓力。(3)根據f=μFN計算出滑動摩擦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職業教育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