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學活動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相互作用的交往活動過程,也是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基本途徑。而語文教學中的師生互動有著豐富的內容和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應通過改進傳統的單向授受法促進語文教學中的師生互動,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有效地組織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
【關鍵詞】語文教學;師生互動;策略
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是教學活動的必然要求,它對學生的認知、社會性人格發展和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在教學中以語文文本為中介,以學生為主體,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教師和學生只有密切配合,在和諧愉快的情境中共創“師生互動效應”,才能順利進行生命的交流和智慧的碰撞,課堂教學的精彩才能有效生成,課程意義也才能得以不斷提升。本文僅就語文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的內涵、意義、存在問題以及如何促進師生互動的教學策略問題作點探討。
一、師生互動的內涵及時代意義
所謂師生互動,簡單地說就是指師生雙方或學生之間在教學過程中相互交流思想和情感,傳遞信息并相互影響的過程。在語文教學中,學生是認識的主體,是發展的主體。教師應為學生的認識和發展提供種種有利條件,通過啟發、引導、講解、督促評價等手段,使學生知道“應該學”和“怎么學”,使學生從愿意學、喜歡學到離開了教師也能學,這就是尊重學生的主動精神。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不斷向縱深發展的形勢下,語文教學中師生的互動行為已經成為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關注的重大課題。
二、師生互動教學在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對傳統“強勢地位”的依戀削弱了課堂共創互動的教學效應
實行新課改后,許多教師在尊重學生,努力創造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上都做了有益的嘗試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績。但總體來看,“師道尊嚴”教師的權威和強勢地位依然穩固,對學生的否定多于肯定,喝斥多于鼓勵,命令多于交流,居高臨下多于平等相待,這無疑抑制了學生的活力與個體的張揚,壓制了他們勇于創新的欲望,挫傷了他們探索和創造的信心和熱情。學生總是處于被動的、被支配的地位,因而導致了學生不想也不會對教學中的問題去質疑、思考和探究,更不會去挑戰總是處于支配地位的教師。于是,創新教育活動也就成了空談。
2.教師脫離文本導致課堂教學存在著文化虛假化的互動現象
目前,語文課堂教學互動文化的虛假化現象重點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只有教師單個人的思維和行為,課堂上沒有多少文化氛圍,單調和呆板成了主要基調,諸如“滿堂灌”之類的活動,學生沒有參與的興趣,只是被動挨問,故此類假活動只能造就假文化。二是一些師生的互動活動沖淡了文化的意蘊。具體表現在互動活動中,有相當部分是散漫的、隨意的、局限于表層的活動,缺乏明確的目的,對于師生互動的文化的形成沒有多少意義。
三、促進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的教學策略
要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就必須突破傳統語文教學模式,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重視教學中師生互動的平臺構建。
1.在閱讀教學中創設互動情境
教材文本都是經典名篇,較為典范,文質兼美,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難易適度,適合學生學習。而教材文本在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對學生的語文素養的形成和提高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善于創設各種互動情境,使語文教學過程真正成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動態生成的過程。
“創設互動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喚起學生的創新意識,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這也是當前我國語文課程進一步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確實,創設一定的互動情境,進而引導學生入情、入境、會心,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運用影視動畫創設互動情境
用影視、動畫(電腦課件)創設互動情境可以發揮學生視覺與聽覺的綜合作用,在身臨其境中進行聯想思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運用影視動畫,引導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讓學生通過影視動畫的聲音,動作,畫面去感受詩歌的意境美,情感美,不由自主地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如教學《天上的街市》一文,教師可先用導語編織一幅美麗的天街圖,以引起學生的遐想。然后可以引導學生:“牛郎織女在天上相親相隨,你們看,他們不正攜著手兒在天街上漫游嗎?”學生心里本來就是一個充滿奇異色彩的幻想世界,一經撥動,便會浮想聯翩,并勾畫出了潛伏于頭腦中的通過影、視、圖中感知的“仙境”的景象。此時,學生們凝神靜思,便會仿佛真的看到了白云縹緲中牛郎提燈牽牛、織女翩翩相隨的美景。為加強這一思維的發展,這時教師可以伴之以音樂、朗讀,借之以投影、圖片,進一步渲染這一情境。而學生就可邊欣賞,邊體驗,邊遐想;耳隨景,心隨情,升華飛騰,對這美妙神奇的境界心馳神往。播放完畢后,可給幾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們好好地回味,自由地想象。最后,就可以跟學生進行交流和討論,大家可以各抒己見,談談自己對這篇課文的理解,以及對美好未來的追求和憧憬。這種做法將引導學生情發于心,融情于文,領會到文中的情境美,音樂美,使讀者之心與作者之心真正得以溝通。這樣,學生學好課文自然事半功倍。
【參考文獻】
[1]路冬梅.新課程語文教學法[M].河南:河南大學出版社.2006
[2]王德勛.試論課堂教學師生互動的有效性[J].江蘇淮陰師范學院.2005.(9)
[3]王文良.論師生互動關系的時代意義[J].林區教學.2005.(4):1-2
[4]宣迪淼.如何構建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互動平臺[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08(6):45-47
(作者單位:四川省通江縣三合中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