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物理感興趣,才想要學并主動學。那樣學習對他來說,就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我從四個方面談了如何提高興趣:進行情感教育,增強學習興趣;通過實驗和學生實踐活動,培養學習興趣;用物理故事提起學生的興趣;用良好的教學藝術,感染學生的興趣。
【關鍵詞】學習興趣;物理教學;提高
物理是一門自然學科,它要求學生在學習時要有良好的應變能力,要學好物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想讓學生學好物理,培養學生學好物理的學習興趣是很重要的。學習興趣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心理選擇和傾向,是其內部動機在學習物理時的具體表現;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物理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望,才會甘心情愿的去克服困難,做到勤于思考、敢于探索、敢于創新,不斷掌握新知識和新技能。以下是我在教學實踐中提高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的幾點探索。
一、建立融洽的師生情感,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人都有一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有感情。無論是誰,對于和他相處融洽的人都有一份感情,愿意聽他的話,喜歡他做的事。教師和學生之間也存在著這種感情,要讓學生愛上物理,就要先讓學生喜歡這個教師。
首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設計好發揮才智的舞臺,給學生留出表演的空間,并給予適當的指導和幫助,以平等的身份參與他們的學習和討論,并在課堂上、實驗里、布置作業和學生評價中把握好各個環節,讓學生體會到老師在關心鼓勵他,使學生自信、興趣增加。在學生取得成績時,老師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在和諧愉快的交流中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其次,教師要尊重學生,關心學生,愛護學生,讓學生感到老師像慈愛的父母,像知心的朋友,由此更愿意去接近物理。學生在初入門階段,會覺得物理枯燥難懂,容易喪失信心。所以就要求老師在學生有了困難或犯了錯誤的時候,要態度和藹,以朋友的姿態去幫助他們,不要簡單粗暴的指責學生,挫傷學生的積極性。
最后,教師要嚴于律己,起榜樣作用。教師的職責是育人、塑造人的靈魂。只有嚴格要求自己,處處堪為師表,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而且隨著社會進步,物理學知識也在不斷豐富、發展、更新,因此教師必須刻苦學習爭作學科帶頭人,讓學生以有這樣的老師而驕傲,并積極向老師學習。
二、用實驗、實踐活動培養興趣,激發好奇心理,從而激發他們思索探究的欲望
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物理概念的建立與物理規律的發現,都是以實驗事實為依據。在教學中教師應多安排一些實驗,通過實驗讓學生學會觀察和思考,學會探究和創新,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1.把實際生活中的現象跟物理實驗聯系起來,使學生感悟實際中的奇妙和規律性。根據學生求動、求知、求趣、求異、求新等心理特點,精心組織和設計課堂講授內容和實驗內容,把課本知識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例如在講到物體的失重和超重現象時,利用學生在生活中乘坐電梯時的感受,讓學生猜想有關其中的規律,再利用簡單的稱量體重的實驗,讓學生觀察站著不動、下蹲、蹲著不動、起立這些過程中體重計示數的改變,從而讓學生總結其中的規律。讓學生充分的參與其中,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自學能力以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還能進一步加深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理解。
2.通過趣味新奇的物理實驗演示,引發學生的好奇心理,從而激發他們思索的欲望。例如在講授水不善于導熱的內容時,在裝滿水的大試管里放入一條小金魚,并用網狀物將其隔在試管的底部。當在試管上部加熱直到沸騰時,底部的魚還在自由自在的游動,說明水不善于導熱。當在試管底部加熱時,不一會小金魚就會肚子朝天死了,這說明水傳熱主要是通過對流來實現的。通過實驗演示,讓學生認識到“幾乎處處是物理的世界”而激發出“我要學好物理”的積極性。
3.用實驗導入新課的方法,使學生產生懸念,然后通過授課解決懸念。例如在講動量和沖量時,讓兩支相同的粉筆分別從同一高度分別落在桌面上和鋪有厚毛巾的桌面上,可以發現直接落到桌面上的粉筆斷了,而落在毛巾上的粉筆卻完好無損,教師由此引入有關動量和沖量知識的講授。在切入課題時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情緒高昂,在好奇心理的驅使下進入聽課的角色。
三、用物理學故事引發學生興趣、激發學生動力
在教學中適時地介紹學史故事,即可引發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興趣,還能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例如,在講到焦耳定律時,介紹焦耳為了知道為什么每次閃電過后好一會兒才能聽見轟隆的雷聲,顧不得躲雨,拉著哥哥爬上一個山頭,用懷表認真記錄下每次閃電到雷鳴之間相隔的時間。開學后焦耳幾乎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做的實驗都告訴了老師,并向老師請教。老師耐心地為他講解:“光和聲的傳播速度是不一樣的,光速快而聲速慢,所以人們總是先見閃電再聽到雷聲,而實際上閃電雷鳴是同時發生的。” 焦耳聽了恍然大悟。從此他對學習自然科學更加著迷,并自學成為了物理學家。在饒有興趣的故事中,讓學生學會觀察和思考,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物理在學習時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抽象思維、推理和應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綜合性很強,很多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會覺得力不從心,逐漸產生厭學情緒,時間長了便失去了學習興趣。此時,除了及時進行學習方法指導之外,還可以介紹一些科學家的逸聞趣事讓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樹立學習信心。例如“愛迪生和白熾電燈”的故事使學生了解科學家的成才之路,并深深體會到“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靈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這一道理。
四、教師授課時要有良好的教學藝術
教學不僅是一門科學,而且是一種藝術。成功的教學,本身就是一種藝術的創造。如果掌握了這門藝術,就可以使物理課滿堂生輝,給學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
1.生動風趣,激發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生動風趣不但能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例如:牛頓第三定律可以用成語“以牙還牙”“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等語言來表述。楞次定律可以用“恩將仇報”“以德報怨”等來表述。類似這些可以舉很多,教師在備課和教學當中均可自由發揮,這不僅可以調節課堂氣氛,而且可以增加學生的記憶,提高學習興趣。
2.教師在授課時,要有豐富的情感,從而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
豐富的情感是課堂教學語言藝術的運用,也是教師道德情操的要求。課前,教師要進行自我心理調整,這樣在課堂上才能有聲有色,帶著愉快的心情傳授知識,從而使學生受到感染。富有情感色彩的課堂教學,能激起學生相應的情感體驗,能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能激發他們的求知欲,能使他們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
教學一方面是進行認知性學習,另一方面是情感交流,二者結合能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把智力活動由最初簡單的興趣,引向熱情而緊張的思考。所以師生間要形成一種融洽、和諧、輕松、愉快的人際關系,這樣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物理學習中化被動為主動。
3.教育學生留心觀察現實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從現象中感知物理意義
物理學是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很多物理定律和規律都是從觀察中發現的。例如,牛頓通過對蘋果落地的思索,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伽利略通過觀察吊燈的擺動發現了單擺的等時性。通過舉例,引導學生觀察實際生活中的物理現象。例如,為什么在運輸易碎物品時要在中間隔很多泡沫?天空為什么是藍色的?早上的露珠為什么特別透亮?運輸石油的汽車為什么要在后面拖一根長長的鐵鏈?讓學生體會到物理就再我們身邊,學習物理是有用的。這樣學生能激起學習興趣,在快樂中學習并學好物理這門學科。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學習對他來說就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學生會越學越想學,越學越愛學,學好物理將不再是難事。
【參考文獻】
[1]符策震著.教學的藝術.第1版.海南人民出版社.1986.3
[2]初立海.如何開啟學生的物理興趣之門[J].中學物理參考.2007.(11)
(作者單位:江蘇省江陰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