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源于思,思源于疑。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引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走向自主探索的道路,是廣大教師應努力的方向。在新課改所倡導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的指導下,課堂教學更加需要激活學生的參與熱情,讓學生都積極地參加到知識的探索中來,這樣才能從根本轉變傳統教學中“你聽我講”、“滿堂灌”的教學現狀及問題。因此,本文主要探討如何才能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如何巧設疑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初中數學;巧設問題;課堂教學;方法與技巧
拋磚才能引玉,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對于知識的教授,并不是單純的依賴于教師講授這種途徑來傳播的,而應拋出問題,引導學生來進行自主的探索。因此教學過程中,除了教師的教學技能以外,還應包含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求知欲望這一心理,但是,在以往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忽視了學生這一心理特征,而單純從教師自身出發,去完成教學任務,因此導致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養成了求知的被動性和依賴性。所以,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注重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在教學中努力創造數學情境,讓學生在“置疑”與“提問”中完成課堂學習。以下將從問題情境的創設、對問題的合作分析和對問題的拓展探究這三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一、巧設情境,拋出問題
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就要提出問題,而提問的方法及其教學策略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題目類型有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理解方式,但是問題的產生依賴于提問者對問題信息的收集、分析與處理,教師需要根據題目的信息進行有效的“加工處理”,變成一種問題情境的模式,這樣才能更好地刺激學生問題意識的萌發。
數學情境在本質上是一個包含性較強、具有某種刺激性的信息源,其中有數學條件和背景信息,如何利用這些信息刺激學生的問題意識,是教師進行情境教學面臨的一個問題。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初始條件和信息的不同處理方式,提出數學問題。由此提出的問題,是建立在對題目信息掌握并變換的基礎上的。這種對題目信息直接的掌握和變換,是學生問題意識刺激的第一步,對學生將來數學問題意識的培養具有基礎性作用。如在進行多邊形外角和的教學中,筆者就根據題目的初始條件和信息進行調整,給學生創造了“問題”的情境。
二、小組合作,對問題的分析與解答
研究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是初中學生學習數學的基本步驟。解決數學問題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目標。可以說學習數學的過程,就是不斷解決問題,又不斷分析問題的過程。因此,學生數學問題意識的強弱就直接影響到了學生數學成績的好壞。在新一輪課改的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師應該要基于提出問題的數學教學進行研究,教師應該“有計劃地要求學生基于各種數學情境提出自己感興趣的數學問題,包括數學內部的和外部的問題”的要求。
例如,多邊形外角和。S3、S4、S5分別表示下圖中三角形、四邊形和五邊形的外角和。如果Sn表示幾邊形的外角和,試求Sn。
從信息條件的情況看,這是一個問題顯現型情境,其中,(1)、(2)和(3)中的邊、角是情境的初始數學條件,多邊形的外角和Sn是需要解決的數學問題,即情境的目標信息。為了探究問題Sn,同時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示數學思維的機會,筆者先讓學生形成學習小組,然后分別來探討問題,從初始條件看,S3、S4、S5涉及三角形、四邊形和五邊形的外角和,因此它們的大小及其相互問的關系如何,這是一個易于學生發現的數學問題。通過直接詢問初始條件,學生就可能提出諸如“S3、S4、S5,分別是多少”“S3比S2多(少)多少”的問題。從而為進一步猜測Sn的大小提供了前提和可能。
三、拓展問題,探究學習
為了進一步拓展問題,教師應創設更寬廣的情境,因此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個步步為營的教學環境下,學生的數學思維,數學視野,已經對數學問題的理解能力會得到不斷的拓展,問題意識會得到不斷的提升。當然這需要教師在此過程中,不斷的對問題信息進行拓展,在新增問題的情況下,讓學生主動的去探索新的問題。而且,這種通過擴充創造新問題的方式,也會減少學生學習的壓力,促使學生更積極的去思考新問題。如在上題的講解過程中,筆者為了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維,進行了信息的補充。
因此,當學生產生了關于S3、S4、S5分別是多少的問題后,筆者進一步提出如下拓展性的問題:六邊形的外角和S6是多少?十邊形的外角和S10是多少?S10與S6有何大小關系?其實,這只是一些有關六邊形和十邊形的問題,它們在原有條件的基礎上得到拓展(即S3、S4、S5),都是關于多邊形外角求和運算的問題。顯然,通過拓展原有條件的方法,可以刺激學生對新的問題有新的看法,對問題的產生也有更深入的了解,可以開發學生信息觀察和轉換能力。
四、小結
巧設疑問,是引導學生走向自主探索知識導入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途徑之一,教師還應從實際教學出發,結合學生的興趣點,來巧設問題,形成問題小組,一起來探討問題,這樣才能有效提高教學的效率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參考文獻】
[1]呂傳漢、汪秉彝.論中小學“數學情境與提出問題”的數學學習[J].數學教育學報.2001年04期
[2]呂傳漢、汪秉彝.再論中小學“數學情境與提出問題”的數學學習[J].數學教育學報.2002年04期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邳州市岔河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