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立定跳遠是《國家體質與健康標準》的測驗項目之一,也是中考體育的必測項目之一。在立定跳遠數學過程中,教師要針對初中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采用了新穎多樣的測量和練習方法,對提高立定跳遠成績才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小學體育;有效教學;思維想象
一、案例背景
體育課堂教學與其他學科相比,有其明顯的特點,多數是在室外進行的,活動場地大,練習器材多,人員分散和組織指揮難,還面臨著季節氣候等等問題。課中可能突變的因素增多,能否及時,機警有效地作出決策,在體育課中顯得至關重要。
對于28歲的我,現在覺得記憶力貌似衰退許多,轉個身就忘了事的事情還真經常發生。那時,且不論這樣的說法是否有科學依據,全當為自己的遺忘找個冠冕堂皇的“借口”來寬容地下個臺階吧。
但那天的體育課,因為遺忘,卻成就了一次意外的“美”。
二、案例過程
那天,匆忙著出去上課,只帶出去了一只粉筆,卻忘了帶尺子,哎!
原先設計著的立定跳遠的教學思路是教師先示范講解立定跳遠的動作要領,然后分組去練習,再是按學號順序到我指定的地方參加小測試,達到一定成績后給予“大拇指”獎勵。
可現在尺子沒有,測試是否依舊?
“逼”出來的點子:我鞋子是38碼,也就是24厘米,按三年級孩子的水平,跳120厘米應該是努力后就能輕松達到的,所以5腳也就可以標出分隔線,6腳將近140厘米,7腳就有168厘米,階梯目標輕松搞定,相信孩子們在一定的目標刺激下,再有“大拇指”進行肯定和表揚的誘惑,學習的勁頭一定十足。遺忘的過失有了應急方案彌補,心中一喜,便開始賣關子。
“今天的小測驗,老師忘了拿尺子,怎么辦呢?哪位同學幫老師想個主意。”
“老師,那就改天測試吧。”
“老師,我幫你去拿尺子吧。”
“同學們,老師突然想出了個省時又省力的好辦法,想聽嗎?”
“想!”(聲音震耳啊!調皮的聲音背后也透露著孩子們對答案的渴望吧。)
“先教你們一個關于鞋碼和長度的換算方法,鞋子碼數的十位減去1,個位除以2,結果就等于腳的長度。聽明白了嗎?”
“那老師的鞋碼是38,長度應該是多少呢?”
“3-1=2,8÷2=4,老師腳的長度是24厘米。”
“恭喜你,換算成功。老師再考考你,老師一腳的長度是24厘米,那5腳呢?6腳、7腳呢?”
“120,144,168。”
“再次恭喜你,封你心算大王吧。”
我幽默地祝賀,引來了一陣快樂的笑聲,就讓測試伴著快樂的點綴開始吧。
“那今天我們就把這三個成績作為分割線,看看你能達到第幾關。同時,也讓我們把鞋碼和長度的換算方法大聲地回憶一遍吧。”
“腳的長度=鞋子碼數的十位減去1,個位除以2。”
接著在已定的四小組基礎上,我立馬在練習地——防滑地毯上標出分隔線(防滑地毯:食堂門口的地毯,就地取材,為孩子們的安全加上一層保險護攔。),并請每組一名組員擔當組長進行評價,跳過分隔線的同學到我處領取“大拇指”一枚,凡自我超越的再領取一枚。我呢,四處巡視著了解各組的情況,還對個別孩子進行了單獨指導。可謂一舉兩得!
三、案例反思與分析
我感激自己的“遺忘”,也激動于突發的靈感。
嘗試著將兩次教學進行比較,發現原教學設計一:優點,教師能全面了解每個同學立定跳遠的水平。欠缺點,在測試時學生都圍擁過來,測試時秩序有點亂,而且教師只注意到測試的同學,其余同學到底在觀看還是自己在玩,教師無法很好地掌控。新教學設計:優點,增加了學生學科外知識,練習密度大,學生挑戰分隔線的機會多,興趣高漲,分組測試也使課堂效率較高;另外小干部的作用能充分發揮,教師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各組巡視和指導。缺點,只能大致了解孩子們的立定跳遠水平,無法記錄每個孩子的具體數值。在兩個班的比較教學后,我還是選擇了新教學設計作為另兩個平行班的教學設計。
馬卡連柯說: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隨機應變能力,有了這種品質,教師才可能避免刻板及公式化,才能估量此時的情況和特點,從而找到適當手段。教師隨機應變能力是教育機智的集中體現。運用好教學機智來處理課堂偶發情況,我覺得必須掌握三原則:冷靜原則、誠懇原則和靈活巧妙原則。在此三原則的基礎上,伺機而動,投情入境,合理應變,逐漸累積經驗,相信自己在教學中將變得更沉穩更有味。本節課,還使我重新認識到了很多。
1.目標過程的統一性
在體育教學中目標和過程應該是統一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明確最終要達到什么目標,或者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后應具備哪些特征,應會做什么,并且通過采取各種教學手段使學生朝著這個方向發展。如果教師在教學的全過程中無視教學目標或者不依據教學目標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就很難保證教學任務的完成和教學目的的實現。
案例中,測試環節的目標就是為了檢測學生學習立定跳遠后的初水平。新教學設計雖然沒有原設計中記錄測試成績那么具體詳實,但通過小組測評后的統計,學生的初水平教師還是可以大致了解到,學生對于自己在哪個水平線上也可以得到了解,也激發了后續學習中挑戰自我的積極性。
2.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隨著教學理念不斷更新,“讓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學會學習”、“將課堂的主體交給學生”等越來越被師生認可,因此,我們要努力改變自己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為主導地位,重點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案例中改變了原先教師控制測試的場面,轉變為小組測試,不僅把課堂中更多的時間還給了學生,讓學生在更多時間練習的基礎上,也有了更多的機會去挑戰自己,小組測評,也鍛煉了小組長的綜合能力。同時,教師巡視,及時幫助指導有需要的同學,也使課堂的效率和質量變得更高。
3.學習方法的多樣性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一節課中,各類教學方法可以靈活、交叉、綜合運用,讓學生始終保持學習的新鮮感和興奮感,在課堂中躍躍欲試,積極投入,學習的效率將大大提高。
案例中以身試法,告訴孩子測量長度,我們既可以用尺子,還可以融合數學知識,在成功換算鞋碼和長度的基礎上進行大致的測量,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也體現了方法的多樣性。同樣我們的測試可以是老師測評,也可以下放權利變為小組測試,測試的氛圍變得相對輕松,同伴間相互比試的機會和信心倍增,成績也得以正常和超常發揮。
4.場地器材的靈活性
孔子云:因材施教。相對于體育學科而言,“材”既是“人材”,根據學生的學情來具體展開教學,還應包括“場地器材”,因地制宜地展開教學。
案例中有尺沒尺,同樣可以測量,巧用食堂門口的防滑地毯,就地取材,更是為孩子們在練習中的安全加上一層保險護攔。因此說,場地器材的靈活運用連同“改進場地器材,提高場地利用價值;合理布局學校場地器材,合理使用場地器材”連同“開發器材的多種功能和簡單器材的簡易制作”都值得我們體育老師的好好思考和好好追求。
5.體質心理的互動性
空余時,我也經常在思考:我們的體育課除了讓孩子在體質方面有所提高外,還可以提高些什么?生理和心理是相互聯系和相互促進的,利用我們體育課的活動優勢,在達成運動參與、運動技能和身體健康目標的同時,注重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目標的達成,努力提高孩子的情商又是一種教學境界。案例中讓小組在小組長的組織下完成測試任務,不僅鍛煉小組長的綜合能力,也考驗著小組間的配合能力,同時學生在一次一次的測試中自我挑戰,挑戰成功時的興奮和暫時失敗時的心理調整均不斷沖擊和歷練著孩子的心理素質。
教學機智是教育科學理論和教育實踐經驗熔鑄的合金,考驗著教師知識的全面性、觀察的敏銳性、思維的深刻性和靈活性,意志的果斷性等等,所以挑戰著自己,和孩子們一起經歷在課堂中,成長在課堂中,享受在課堂中,讓自己的教育藝術更機智更敏銳,我將不懈追求!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孝陵衛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