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作為中國歷史上一次偉大的革命運動,對中國的命運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從1911-2011年,在這一百年間,不論是政治、思想、理念上,都對中國帶來了很大的沖擊,使人們的認識得到了解放,讓民主共和的觀點深入人心。以辛亥革命為節點,中國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朝著新的革命道路繼續前進。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
1840年鴉片戰爭成為我國歷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清政府在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下,簽訂了一連串的不平等條約,開始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狀況。一些愛國人士為抵御外侮、救亡圖存,開始了“自強”、“求富”的洋務運動,代表人物有:奕、李鴻章、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等,這些洋務派企圖通過引進西方的技術和設備,使清朝富強起來,在洋務運動期間,洋務派興辦了中國近代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奠定了中國近代工業的基礎,而通過實踐證明,“師夷長技以制夷”的道路是行不通的,不從根本上改變腐朽的封建制度,就無法走向富強的道路。甲午中日戰爭的戰敗,也代表著洋務運動的結束。
洋務運動失敗后,一些知識分子看到單純地依靠技術和設備不能救中國,必須改良現有的封建制度,結合資本主義的政治制度,對現有體制進行改良,這些資產階級改良派代表人物有: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他們發動“公車上書”“百日維新”等運動,期待依靠沒有實權的皇帝來進行政治改良,仿照西方資本主義建立君主立憲制,但最終被強大的頑固派殘酷鎮壓,“戊戌六君子”的慘遭殺害,歷時僅一百零三天的戊戌變法終告失敗。這樣標志,企圖通過改良封建制度進行強國富民的道路是走不通的,必須通過暴力革命,從根本上摧毀封建制度,建立符合中國發展的政治制度。
一些海外華僑也在關心著中國的走勢,他們對西方的資本主義制度認識比較深入,認為清政府和封建制度應該徹底被消滅,主張自下而上以暴力手段推翻滿清,前期建立了“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等革命組織,后來又成立了“中國同盟會”,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這些革命組織的領導者主要有孫中山、黃興、宋教仁、蔡元培、章炳麟、陶成章等,他們主張通過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民國。前期這些革命黨人策劃“廣州起義”、“黃花崗起義”等,讓中國民眾看到了一種新的希望,這也是辛亥革命的前聲。
二、辛亥革命的過程
1911年10月10日晚,熊秉坤打響了武昌起義的第一槍,起義士兵首先攻占了楚望臺軍械庫,受革命團體影響較深的新軍共同響應。起義軍在次日黎明前,占領總督衙門。11日凌晨,起義軍聚集商討組建軍政府和推舉都督人選,會議通過了以黎元洪為總督,上午武昌全部光復,并以軍政府的名義發布《布告全國電》、《通告各省文》等文告通電全國。武昌起義的勝利,震驚了清政府,也震動了大江南北。清王朝的統治頃刻間土崩瓦解。
1911年底,獨立各省代表云集南京,謀劃籌建全新的政府,公推孫中山先生為臨時大總統,1912年元旦,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宣告中華民國成立。因該年為辛亥年,故稱為“辛亥革命”。
三、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初中歷史新課程標準》對辛亥革命的評價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全新的資產階級共和國,通過頒布《臨時約法》,使人民獲得了一些民主權利,加深了民眾對民主共和的觀念。對當時的政治、思想、經濟、社會、民風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1.政治影響。辛亥革命被稱為“中國歷史上一次偉大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徹底推翻了帝制,建立起新的政治體制——共和制,但由于革命黨人沒有充分的準備,只能借鑒美國的政治制度,實行總統共和制,再加上當時封建殘余思想沒有得到徹底的根除,頒布的一些法規也沒有按預想實施,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凱等“偽革命”所竊取,但辛亥革命對中國民眾影響頗深,尤其是革命青年們,對后來的無產階級革命起到了啟蒙作用。
2.思想影響。辛亥革命也可以看作是一場深刻的思想啟蒙運動,通過這場革命的洗禮,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對中國傳統的“君君臣臣”等儒家為主的諸多思想產生了嚴重的沖擊,孫中山先生倡導的“三民主義”成為了當時大批知識分子的精神信仰,也導致后期出現新文化運動,使“民主”、“自由”的觀念在民眾的心中再一次升華,對以后的“五四運動”等無產階級革命,做好了前期準備。
3.經濟影響。從辛亥革命開始,中國出現了長期的分裂混戰的局面,經濟凋零,由于沒有統一的政府,長期的分裂及戰亂,導致社會經濟建設滯后,近代工業遭到很大的破壞,雖然出現了一個愛國實業家,但并不能從整體上提高我國的經濟建設水平,對經濟的發展和現代化建設都造成了很大的阻礙。
4.社會影響。辛亥革命的參與者多數為軍人、舊官僚和各地士紳,可以看出辛亥革命中的封建殘余也非常嚴重。從大方面看,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王朝,但一些舊官僚和各地士紳,也因投身革命而獲得地位,反而更加鞏固了他們的地位。如黎元洪,本人就是一個舊官僚,通過辛亥革命,地位反而更加提升。可以看出,辛亥革命并沒有重新建構社會結構,從根本上解決人民的生存問題。
5.民風影響。辛亥革命之后,對人民的日常生活習慣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男人不再留長辮,不再穿長袍,女人不用再裹腳,實行新陽歷,消滅跪拜禮等,都給當時的社會帶來了種種新氣,促使著人們思想的改變。
四、辛亥革命的反思
辛亥革命從根本上來說是一場成功的革命運動,但由于當時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及時代的局限性,導致革命的成果以袁世凱為代表的封建軍閥所竊取,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無論如何,辛亥革命在中國近代史上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我們不僅要了解辛亥革命的歷史經過,還要認真分析和總結革命留下的經驗和教訓。可以看出,只有穩定的社會環境,才能真正實現國富民強,只有正確的思想方向,才能走向美好的未來,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走符合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才能使我們生活更加美好。
(作者單位:金壇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