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教學中,最佳的教學效果需要情感的參與。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有了情感,才有積極性、主動性,才不感到疲勞,才能把學習行動引向合理的軌道。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學效果。在語文教學中怎樣促使學生激發情感呢?
一、動之以情,以情激情
教師的教學過程,不只是傳授知識的過程,還是進行感情交流的過程。如果一個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不能創設一定的情境去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不能引導學生進入文本情境來體驗作者情感,而是照本宣科機械地傳授知識,那么學生就不會產生愉悅的情感,自然就毫無學習興趣,這樣的教學至少效率不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用自己豐富的神情和生動的語言去感染學生、燃起求知欲的烈火、點亮他們熱愛生活的理想之光。“仁愛產生仁愛”這是英國教育家斯賓塞的論斷,教師向學生傾注愛的情感主要靠教學過程來完成。情感是溝通師生關系的紐帶,是教與學的橋梁。文學是人學,人是有感情的,沒有熱情,沒有激情,沒有感情,怎能講出作品的情調,何談以情感人?首先,教師要充分調動自己情緒的感染力,召化學生。其次,給知識、文本附加情感色彩,把課文中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見解、優美的語言、生動的情節等帶著濃烈的感情去教,讓學生閱讀、思考,那么學生的心田必定得到滋潤,主動學習的勁頭就會增加,學習自然就成為學生樂意參與的事情。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將自己的情感和作品的情感注入到教學中去,其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二、巧設問題,引入情境
教學的過程是師生共創共生的過程,是師生平等參與教學的過程。教師要在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中引導學生自由表達、自主探索,提問是教師組織課堂教學的基本手段之一,其目的在于啟迪學生的智慧。教師在教學設計時應合理安排提問,讓學生以一種積極的心態,調動原有的真實經驗,嘗試解決新問題,獲取新知識。這樣,學生的思維才有可能迸發出創新的火花。同時,教師還要始終關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注重問題情境的創設,鼓勵和啟發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隨時隨地提出問題,并允許學生在回答中出現錯誤,給學生質疑、釋疑提供較為廣闊的空間,引導學生自由探究。
三、教給方法,激發熱情
讓學生“會讀”。馬卡連柯說:“教師永遠是兒童模仿的典型。”作為一名語文教師,首先必須嚴格要求自己的語言具有示范性、準確性、嚴謹性和主動性。教學時應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朗讀方法的指導,注意克服毫無感情地唱讀。當大多數學生對讀書產生了興趣時,整個班級就會形成一種濃厚的讀書氛圍,這時,教師要趁勢交給學生讀書的“金鑰匙”,變“我要讀”為“我會讀”。范讀引領法是教學中常用的方式,包括老師的范讀和錄音帶,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形成一個基本的朗讀“模式”,迅速捕捉到朗讀的基調和語氣。特別是教師動之以情的范讀,定會撥動學生的心弦,產生“老師為什么能讀得這么好?我也要努力!”的念頭。這時,教師不失時機地告訴學生,有恰當的表情,就能讀出抑揚頓挫的語氣來。
例如在教學《十里長街送總理》,第一段開頭第一句“天/灰蒙蒙的,又陰/又冷。”指導學生用低沉的悲傷的語調朗讀,讓學生體會環境描寫側面烘托了人們對總理的哀悼,以真摯、深沉、壓抑的基調,以輕而緩的語言,將學生帶入那無限哀思的情景中。第二句中的“擠滿”“長”“多”三個詞應該讀重音,使學生在感情朗讀中也和人們一樣沉浸在對總理的崇敬、愛戴中。
四、積極評價,促進情感
讓學生品味成功的喜悅。學生需要體驗成就感,他們總希望自己的知識技能得到表現,得到認可。為了及時鼓勵學生的積極性,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自己的活動作出評價,相互鑒賞活動成果,或者老師對學生的活動成果從個性發展、心理品質等方面做出評價。在這過程中,教師要特別重視對富有創新作品給予熱情的肯定、評價;對學生的標新立異、異想天開要加以保護;對學生的點點滴滴的創新都要給予重視。教師肯定評價,對促進學生的創新意識、增強創新信心,有著不可估量的力量。“你的理解是個創造”“你有獨立的見解”“老師還沒有想出來,你已經想出來了,真了不起!”等一聲聲的贊揚像一股股暖流流入學生的心田,使學生不僅得到極大的喜悅與滿足,還能無形地鼓勵學生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下一次的創新活動中去。如此良性循環,學生的創新精神定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五、注重實踐,激活情感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后,接下來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于這個思想,筆者經常搜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在教學《墨梅》后,引領學生閱讀背誦了《竹石》、《馬》、《青松》等十余首古詩,使學生們了解了更多有關借物言志方面的古詩,而且無形中又積累了許多古代詩歌。另外,將《安徒生童話》、《唐詩三百首》、《格林童話》等書籍推薦給學生閱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總之,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教師讓學生通過“說”和“讀”把感情表達出來,課堂在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進入高潮。
總之,語文課要教出情趣來,教師要做到聲情并茂,要體味作者之情,細察作者之意,把濃厚的情感傾注于教學的全過程,要從感情上打動學生,開啟學生心扉,才能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才能打開學生思維的門戶,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產生激情,從而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金沙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