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認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強調了教師不光是學習的主導,更應是學習的合作者。教師應更新觀念,轉換自己的角色,才能適應新的形勢。
【關鍵詞】中學數學;教師角色;組織者
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體會談談中學數學教育中,教師應如何適應新課程改革的標準,轉換自己的角色:
一、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是導演
新的課程標準給教師一個更高、更明確的要求: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應在教學中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采用“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和拓展”的模式展開,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與應用的過程,從而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的意義,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發展應用數學知識的意識與能力,增強學好數學的愿望和信心。如:在教授“升冪排列和降冪排列”這一小節時,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任意交換x+x2+1中各項的位置,可以得到幾種不同的排列方式,在這幾種排列中,有哪幾種排列比較整齊?你認為是什么特點致使這種排列比較整齊?學生在這樣的問題的引導下進行看書和討論,就會發現x2+x+1和1+x+x2比較整齊。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結果呢?原來這兩種排列有一個共同的特點:x的指數是逐漸變小(變大)的。最后教師再作出總結,其實這樣排列除了美觀外,還會為今后的計算帶來方便。因而我們常把多項式按這兩種順序進行排列,這就是升冪排列和降冪排列。
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設置真實有效的教學情境
學習新的課程標準后,教師應轉換角色,讓學生主動動手,自己去探索、實踐、創新,這樣才能深刻地理解數學知識,從而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例如1盒中裝有紅球與黃球,共10個,每個球除顏色外都相同,分小組進行摸球活動。
(1)每位同學從盒中輪流摸球,記錄下所摸球的顏色,并將球放回盒中。
(2)做20次這樣的活動,將最終結果按球的顏色:紅色、黃色和摸到的次數統計。
(3)全班將各小組活動結果進行匯總,摸到紅球的次數是多少?黃球呢?它們各占總次數的百分比是多少?
(4)你認為盒中哪種顏色的球多?打開袋子看一看。
(5)如果任意從盒中摸出一球,你認為摸到哪種顏色球的可能性大?
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發現在概率中不確定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這樣學生不僅能主動地獲取知識,而且能不斷豐富數學活動的經驗,學會探索,學會學習。
三、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學會創造性的使用數學教材
編教材與用教材的人的出發點不同,編教材的人要從學科的特點出發,注重貫徹科學性、系統性、思想性等原則。而用教材的人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使知識和能力的傳授盡可能的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創造性的使用教材。
1.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師要刻苦地鉆研教材,掌握教材的重點。要認真地分析課本的內容,分清主次,從“多”中提煉出“少”,并以少帶多,這樣學生才能輕松地掌握所學知識。
2.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師要深人了解學生,按青少年的認識規律來組織教學。
3.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師要瞻前顧后。新的課程標準加強了初中與小學的知識的銜接,但課本受篇幅的限制,有時雖點到了,但不能展開,這方面的工作就需要教師從實際出發,決定鋪墊和孕育的內容。
4.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師要注意循序漸進地安排好練習。課本中的習題一般以章為單位,從易到難,按練習、習題、復習題三個層次編寫的,教師應結合本節課的內容,精心選取適當的例題、習題,這樣學生才能一步一個臺階,逐步提高。
四、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并能關注個體差異因材施教
學生的個性差異表現為認知方式和思維策略的不同,以及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的差異。教師要及時了解并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需要。教學中要鼓勵與提倡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不同水平。問題情境的設計、教學過程的展開、練習的安排等要盡可能地讓所有學生都能主動參與,提出各自解決問題的策略,并引導學生在與他人的交流中選擇合適的策略,豐富數學活動的經驗,提高思維水平。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給予及時的關照與幫助,要鼓勵他們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嘗試著用他們的方式去解決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要及時地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對出現的錯誤要耐心地引導他們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并鼓勵他們自己去改正,從而增強學生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五、教師要能跟上信息化發展的步伐使用先進的教學手段
隨著社會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教學要傳遞越來越多的信息,學生要掌握越來越多的科學知識,僅靠原有的教學手段、方法和課堂結構已不能滿足現代社會對人才培養的需求,必須轉變傳統思想觀念。在繼承傳統教學手段合理成分的基礎上,引進近、現代科學技術成果,運用現代教育媒體,并將兩者有機結合,以減輕學生負擔,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總之,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教師應依據新的課程標準,從實際出發,主動轉換自己的角色,這樣才能真正體現教育的“三個面向”,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作者單位: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建陵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