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堂提問是閱讀教學的主線,是實現教師、文本、學生之間對話的橋梁,也是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焊接點。在教學中教師問題的設計要做到:整合性、情感性、啟發性、突破性、過程性、開放性。
【關鍵詞】整合;情感;啟發;突破;過程;開放
課堂提問是教師根據教學要求聯系課文重點,向學生提出問題,并引導學生經過思考,對所提出的問題得出結論,提出自己的看法,從而獲得知識,發展智力的教學方法。新的語文課程標準里對課堂教學評價中最重要的一條是:是否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我矯正,發展反思能力。由此可見,要推動課堂教學的改革,首先必須實現課堂提問的改革,下面我結合教學談談自己在“問題設計”中的一些認識和做法。
一、問題要具有整合性
當前閱讀教學中,問題提得過多、過碎是常見的現象。一堂課下來,少則十幾個問題,多的有幾十個問題。一個問題用于學生思考的時間,多的分把鐘,少的只有幾秒鐘,這些零碎的問題把語文課堂分割得支離破碎,學生根本沒有自主讀書,自我感悟的時間和機會。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根據教材的內容、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進行綜合考慮,多設計一些類似于自讀提示的問題。如在教學《大江保衛戰》 這篇課文時,只用設計這樣一個問題:文中哪些地方讓你感動,從課文中畫出有關語句,讀一讀,并說一說理由。這樣,學生按照這個提示讀書、勾畫、思考、感悟,雖然只是一個問題,但有關的課文內容盡含其中。這些問題的提出,就是自主學習的提示。
二、問題要具有情感性
情感是人對事物的態度。學生在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對文本中的人或事物會產生喜愛、厭惡、贊賞、痛恨等情感。教師由此設問,有助于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操。因此教師在設計問題時一定要注意問題的情感性,要讓學生愿意讀書,愿意動腦,愿意表達。如在教學《海倫·凱勒》這篇課文時,我設計的問題是:如果你是海倫·凱勒,你雙目失明,雙耳失聰,你會怎么想?學到這兒你想對海倫·凱勒說什么?你從海倫·凱勒身上體會到什么?這些問題情味濃濃,問題中所強調的“你會怎么想、你體會到什么”,要求學生說的不是現成的答案,而是學生自己的感悟,自己的見解。學生就不用考慮會不會與老師的答案不同,與同學說的不一樣。同時,學生有了想法就不能不說。這樣,學生就有了思考的動機,有了表達的愿望,對問題就會產生強烈的情感。
三、問題要具有啟發性
啟發性提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勾起學生的求知欲望,促進學生積極思考。
教師要明白語文教學不是教師向學生“奉送”知識,而是要學生自己去“探究”知識。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要使學生達到“疑難能自決,是非能自辨,斗爭能自奮,高精能自探”的境界。教師的責任就是將教材中具有啟發性的問題揭示出來,開啟學生的心扉,使他們獨立思維,深入學習,以嘗試成功的喜悅。如我在教學《二泉映月》這篇課文時,我設計了一個問題:“為什么阿炳小時候去聽泉,他只聽到了淙淙的流水聲,而多年以后再去聽泉,他卻聽到了深沉的嘆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學生通過深入讀文以及小組交流,終于明白了,這是阿炳悲慘的遭遇所帶給他的獨特感受。
四、問題要具有突破性
問題具有突破性是指教師設計的問題要有利于教材重點的突出,難點的突破。問題的數量應在解決重點難點的前提下,越少越好。如在教學《哲學家的最后一課》時,前面的內容很簡單,關鍵是讓學生理解文章最后具有一定哲理的話語,這是文章的重點,也是文章的難點。教師可以設計這樣幾個問題重點突破:除去曠野里的雜草最好的方法是什么?靈魂里的雜草指的是什么,靈魂里的雜草該怎么清除呢?通過這樣的幾個問題,使學生明白除草最好的方法是占據,同樣靈魂里的雜草也應該是占據,那就是用美德。由曠野里的雜草引申到靈魂里的雜草,學生通過類比推理,就比較容易理解和接受“要鏟除靈魂里的雜草,必須用美德去占據它”這一觀點。
五、問題要具有過程性
要使學生能夠與文本充分對話,在自主探究性的閱讀中有所感、有所悟,就必須給予學生充裕的時間、成塊的時間。學生的學習時間基本呈兩大塊:一是學生根據問題自主學習,即與文本和作者對話。二是匯報交流自主學習成果,即與教師和同學對話。
六、問題具有開放性
問題的設計落腳點并不是在問題的答案上,而是通過問題的提出,指導學生讀書、思考、領悟?!墩Z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要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問題設計也要具有開放性。開放性的問題答案是多方面的、多角度的。如學完課文《愛因斯坦和小姑娘》后,教師可以問:“你覺得愛因斯坦是一個怎樣的人?”學生依據愛因斯坦的衣衫不整可能會說,他是一個不拘小節的人;依據愛因斯坦對待小姑娘的態度,學生可能會說他是一個和善可親的人;依據愛因斯坦的改變,學生可能會說他是一個謙虛好學的人。總之,學生對課文的不同內容感興趣,就會有不同的見解,即使對同一內容,同一詞句,由于角度不同,知識背景不同,學生產生的情感、得出的答案也會不同。答案的開放性,讓學生有話可說,拓寬了學生的思維空間,關注學生獨特的個人感受,提高了閱讀質量。
課堂提問是閱讀教學的主線,是實現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文本之間對話的橋梁,也是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焊接點。在教學中,教師必須真正轉變觀念,把學生的學放在第一位,充分地尊重學生,平等地走近學生,民主地對待學生,才能夠設計出深受學生喜愛,能使學生潛能得到更大發揮的問題。也只有這樣的問題才能使課堂閃爍著智慧的光芒,洋溢著生命的活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關廟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