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學生經過三年的奮力拼搏,伴隨著中考勝利的喜悅,跨入了高中的門檻。他們剛進門時,一個個都躊躇滿志,有著旺盛的求知欲和非把高中數學學好不可的強烈愿望,但是不長的時間以后,不少小學、初中數學的佼佼者,成績大幅度下降,甚至不及格。至于普通學生,學習更是困難重重。漸漸地,為數眾多的同學對數學產生了神秘感和畏懼感,他們原有的那一份信心也開始動搖甚至蕩然無存了。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認真分析、探索其成因,積極研究相應的對策,得到了如下的一些體會:
一、教材問題——正本
這里主要指教材的銜接問題,高一教材內容和初中相比,似有跳躍上升的缺憾。為了適應九年制義務教育的要求,現行初中數學教材在內容上作了大幅度的刪減和調整,對于那些在高中后續(xù)階段學習中要經常用到的知識,如:對數、二次不等式、解斜三角形、分數指數冪等問題,都轉移到高一階段去介紹了。而且,初中數學相當部分內容的難度、深度和廣度,都大大降低了,較多地注重直觀、理解及運算。這樣,初中數學教材就明顯地體現了“淺、少、易”的特點。
相比較而言,高中數學從高一第一堂課開始,就概念抽象、定理嚴謹、邏輯思維強,習題類型多,解題技巧靈活多變,計算繁冗復雜,明顯地凸現出“深、多、難”的特點,與初中“板塊知識”相比,存在明顯的跳躍性,加之高中標準課程的設置與執(zhí)行,使得數學教學課時太緊,因而教學過程一般都比較快,這樣客觀上增加了教和學的難度,不可避免地促使了學生數學成績的兩極分化。
為此,在高一數學教學過程中必須確立“低起點、小步幅”的指導思想,設計并上好“過渡課”,幫助學生溫習舊知識,恰當地進行“鋪墊”,以減緩坡度,分解教學過程,分散教學難點,讓學生在已有水平的基礎上,通過努力,能夠理解和掌握知識,做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這樣更切合高一學生的認識結構實際。
二、學生問題——清源
1.“基礎”問題
“十指伸出來,十指各不同”。何況一個班級的學生呢?近年來,擇校生人數的增加,更使得同一個班級學生的基礎差異越來越大,出現了“好、中、差”學生差不多的狀態(tài)。在數學這門學科上的體現尤其突出,光是卷面分數,就足以說明問題。但不少學校總是平均分班,同吃一鍋飯,使得教師在教學中很難做到全面兼顧,往往將著眼點放在中等生身上。這樣,既抑制了優(yōu)生的進一步發(fā)展,也導致了有學業(yè)障礙的學生越來越多?!皩W困生”的具體表現為缺乏學習興趣;缺乏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決心,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有的聯想散漫,思維貧乏,想問題往往想不到路子上;有的同學概念不清,邏輯錯亂,生搬硬套公式、定理。針對這樣一些突出的情況,教師應該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學困生”身上。教師首先要幫助學生去掉自卑心理,在上課時多提問、勤輔導,課外做好查漏補缺工作。對于一時不見起色的學生,不要抱怨,而要多給些鼓勵,并及時做好跟蹤輔導工作。對于每次考試有點滴進步的學困生,都應給予表揚、鼓勵,從而激勵他們從成功走向新的成功。
要想全面提高學生的成績,首先要采取分層次教學的模式。這里所說分層次,并不是我們一般意義上的純粹按入學分數進行分類,而是從心理學、生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等多角度去全面探索“學困生”的成因,單就數學這門學科具體來說,是基本的問題,是興趣、思維問題,還是想象能力的問題,按對癥下藥的原則進行適于整體最優(yōu)發(fā)展的分類,有針對性地進行分層次有特色教學,從而大幅度提高教學質量,培養(yǎng)適應后續(xù)學習的種種優(yōu)良學習習慣。
當然,在講究課堂上的分層次針對性教學的同時,教師應幫助全體學生順利完成整個高中階段的數學學習任務,使得所有學生的數學才能均能得到充分發(fā)展和提高,使這一階段變?yōu)槌錆M希望的“起步期”。
2.興趣問題
心理學研究表明:推動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是學習動機,而興趣則是構建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份,濃厚的學習興趣無疑會使人的各種感官尤其是大腦處于最活躍的狀態(tài),使感知更清晰,觀察更仔細,思維更深刻,想象更豐富,記憶更牢固,能夠最佳地接受教學信息,不少學生之所以視數學學習為一種苦役,是因為在學習過程中形成了各種各樣的心理障礙,如依賴心理、厭煩心理、恐懼心理、滿足心理等,總之,無一點興趣而言。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著力培養(yǎng)和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鬃诱f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知樂之者?!闭f的是傳授知識教會學生學習,不如啟發(fā)學生愛好學習,而愛好學習還不如讓學生在學習中親自體會到學習的興趣。
在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層次教學時,要創(chuàng)設新穎有趣的難易適應的各種情境,基礎好的學生梯度大一些,要求高一些,基礎差的學生適當地作些鋪墊,使梯度小一些,要求低一些,讓各種類型的學生都能不同程度地體會到成功,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對一些解題方法新穎、思路獨特的學生給予肯定,甚至于當面介紹給全班同學,那樣,學生自己高興,班上的其他同學也會受到鼓舞,從而無形中起到激勵作用。另外,教師還要通過生動的語言,精辟的分析有機的聯系,來挖掘和展能示數學的“陽剛”之美,讓學生從行之有效的數學方法和靈活巧妙的解題技巧中,感受和發(fā)現數學美、體驗數學美,領略數學的無窮魅力,產生熱愛數學的情愫,乃至最終從枯燥無味中解放出來,進入其樂無窮的境地,以保持學習興趣的持久性。
誠然,高一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一個“困難期”,困難也決不僅止于上述種種,但這決不是一個不可逾越的“過渡期”。只要我們認真分析成因,積極尋找對策,就一定會把這一階段的數學教學工作做好。
(作者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崇實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