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寫作素來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難點,多學生甚至教師都感到比較困難,筆者結合自己多年教學經驗,總結出以情感、結構、文采為切入點,以真情實意以情動人、結構精巧匠心獨運、文采斐然揮筆華章為教學方向標的教學方式。
【關鍵詞】初中語文;寫作;教學
語文教育家黃光碩說:“學生的語文學得怎樣,作文可以作為衡量的重要尺度。”作文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它是學生觸碰、感悟、領會語文的重要方式。但是對于寫作,學生常有“作文、作文,聽見頭疼”的哀嘆,許多教師也感到無從下手,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出以下三點。
一、真情實意,以情動人
清朝的張問陶在《論詩十二絕句》中道:“天籟自鳴天趣足,好詩不過近人情。”文章的根本目的是表情達意,若流于空泛,情感生硬,那么這篇文章就一定不能成為佳作。而且初中作文尚以記敘文為主,記敘文重記事抒情,所以在指導學生寫作時,一定要注意強調真情實感,以情動人。
在課堂上講解的時候,我以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為例。我:“看父親本是打算讓茶房陪著朱自清去,他說,‘不要緊,他們去不好!’實際上是擔心——”生:“擔心茶房照顧得不周到。”我:“到車站兒子勸他回去,他又囑咐道:‘我買幾個橘子,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他這樣說是擔心——”生:“擔心車站人多復雜出問題。”我:“還有嗎?”生:“擔心兒子在車上饑渴。”我:“父親買橘子了下車又回頭囑咐:‘我走了,到那邊來信。’這又是在擔心什么?”生:“擔心兒子在旅途中的安全。”我:“父親走了幾步后又回頭說:‘進去吧,里頭沒人。’又擔心什么呢?”生:“擔心兒子的行李丟失。”最后我總結,這幾句話都是平常父親會說的話,讀起來親切自然,父親對兒子的呵護和愛在字里行間自然而然的流露出來。
與此相反的是有些學生在這上面犯的錯誤,把情感空洞化、口號化、標語化。一位同學在寫“親情”的習作時,先寫自己犯錯誤被父親毆打,結尾的時候卻是“爸爸是多么愛我啊!我要好好學習報答他!”這樣寫,首先是前后情感轉變沒有合理的過渡,顯得十分的牽強僵硬,然后在最后的抒情上,口號式的句子顯得十分空洞,看不出作者真的有“愛”在其中,像這樣的習作就明顯是編造的。所以,在平時的習作訓練中,教師一定要注意要求學生將情感寫入文章,在字里行間流露出來,而不是流于表面,喊喊口號,這樣會使文章大大減分。
二、結構精巧,匠心獨運
如果說情感是文章的靈魂,那么整篇文章的結構就是文章的骨骼,把握好文章的結構,可以使之看起來脈絡清晰、開合有余、詳略得當、收放自如。其實要做到這一點并不難,例如,我要求學生在下筆之前先列好提綱,規劃好文章共有幾個部分,每一部分主要內容是什么,明確各個部分之間的關系,理清整篇文章的脈絡,使自己下筆流暢,保證文章緊扣中心,也使讀者一目了然。這個要求在反復的訓練中是比較容易達到的。在這個基礎上要注意一些小訣竅,比如照應,照應能夠將使文章前后內容緊密地聯系起來,使得文章的結構更加緊湊,中心表達更加鮮明。還能更好地引起讀者的思考與回味,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我向學生們介紹了幾種容易掌握且行之有效的照應技巧:
1.文題照應。通俗的說,就是要在文中記得照應或解釋標題。這在標題比較含蓄或者含義較深刻的文章較為常用,因為這類文章的標題需要一定的說明或注釋。比如魯迅先生的《為了忘卻的紀念》。
2.對話照應。多次重復出現典型的人物臺詞。如魯迅先生的《祝福》里祥林嫂的口頭禪:“我真傻.真的,我單知道下雪的時候野獸在山坳里沒有食吃,會到村里來;我不知道春天也會有。”文章中反復多次的出現了這句話,兒子的死亡對祥林嫂的打擊之大清晰可見。
3.細節照應。生動細膩的細節描寫會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生動細膩而又多次出現的細節描寫留下的印象就更加深刻,細節的典型意義就能加倍突出。例如茹志娟所寫的《百合花》中四次出現小通訊員的衣服破洞,小戰士淳樸羞澀的升格躍然紙上。
4.關鍵詞語照應。一篇文章中常常有一些點明主旨明晰主題的關鍵性詞句,關鍵詞語照應所指的,就是這些詞句在文中的不同部分遙相呼應。
三、文采斐然,揮筆華章
孔子曰:“言之無文,行而不遠。”沒有文采的文章,內容與結構再出彩,也如明珠蒙塵,難彰其光。《考試說明》將“有文采”的標準定為“詞語生動,句式靈活,善于運用修辭手法,文句有意蘊。”“詞語生動”主要體現在細節描寫上,從動作、語言、神態、心理、肖像五個方面入手,例如《孔乙己》中對孔乙己的肖像描寫:“他身材高大……也沒有洗。”他窮困潦倒的形象躍然紙上。“句式靈活”就是要求考生使用的句式富有變化,對偶和排比都是很好的選擇。修辭比較簡單,故不作詳細闡述。需要注意的是“文句有意蘊”。要使文章達到這個水平,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是引用名句、民諺俗語、詩詞佳句等。在表達對祖國河山的熱愛時,一位學生寫到:“我愛那‘奔流到海不復回’的黃河九曲;我愛那‘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的泰山極頂;我愛那‘日出江山花紅勝火’的秀麗江南;我愛那‘秦時明月漢時關’的古樸塞北。”名句會給人深度感、厚度感。富有感染力能夠有效沖擊閱卷老師的視野。
【參考文獻】
[1]彭世珍.淺談作文結構提綱教學[J].湖南教育學院學報.1994.03
[2]夏秋豐.作文從模仿結構開始[J].教育教學論壇.2010.01
[3]林綿坤.情感培養是提高作文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J].福建質量信息.2007.06
[4]胡英林.作文教學應重視培養學生的寫作情感[J].黃山高等專科學院學報.1998.04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