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言行舉止,都會受到學生的監督與學習,甚至還會在學生身上產生積極或消極的影響。因此,在日常工作學習中,教師不僅要重視提高學生的身體健康,還要愛護學生的心理健康,使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新型社會人才。下面是我在體育新課程標準實施下的幾點感悟:
在日常師生交往過程中,人際關系主要有幾個方面的需要:理解需要、尊重需要、情感需要、德育需要。體育教師在教學中主要注意學生的這些需要,并培養和滿足他們,使這些需要引起學生的情感反應。
理解需要是人際交往中一種必不可少的社會需要。在教學中,互相理解顯得尤為重要,這是因為學生到了一定的年齡,有自己的判斷和理解,師生在交往過程中會對對方的形象產生評價,第一印象的評價往往會成為以后交往時的依據,但是在以后的交往中,這是可以改變的。這是由于通過相互理解,使彼此的認識更為透徹。在平時的教學管理中,時常會遇見違紀的學生,但是在處理學生違紀的行為時,也要注意尊重學生本人的意愿。教師在整個過程中都應懷著一顆愛心,仔細分析具體情況與學生的實際心理活動,以便作出正確的處理。此外,對于體育課上不好動的學生和身體素質差的學生,體育教師應該對他們進行全面的了解,了解學生的具體內心想法和情感波動。當學生體會到教師能準確全面地了解自己,并經常關心自己的時候,他們往往會與教師同甘共苦,配合默契。
尊重需要在教學中的情感運用。一個人的姓名在其自我意識的最初發展中就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而在隨后的發展中,它又不斷加深與自我的聯系。對一個人尊重或鄙視,親近或疏遠,往往都會在他的態度中體現出來,因而,學生對教師如何稱呼自己這一細節,是十分敏感的。在體育課教學中,學生時常會犯錯誤,比如在一次籃球教學中,一個同學的上籃動作不是很標準,老師就會用親切的口吻說:“某某同學啊,你其它的動作都很好,就是上籃動作還做的不太好,仔細看我做一遍動作,記住動作的節奏與要點。”然后,老師糾正了他的錯誤,并讓他在同學們面前示范了運球上籃的動作。這種教學方法使這位同學產生某種程度的興奮,并且使他從中得到了尊重,從而對老師產生親切感。相反如果教師很少喊到某些同學,這樣就會使學生產生失落感,情緒低落,毫無積極性,大腦活動能力下降,隨意重復練習,錯誤動作增多,難以完成教學目標,甚至傷害事故還會時常發生。
情感需要是一個人的基本社會需要,其表現為需要他人對自己的關心和愛撫。在體育教學中,各小組的身體素質訓練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心理距離越來越小,相互之間的情感越來越深,彼此之間的配合越來越默契,團隊意識越來越濃。由于團隊影響力,可促使每個學生以教師或團隊中的某個人為榜樣,努力學習與實踐,特別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經常運用眼神來與每個學生進行心理交流,及時了解學生的情緒狀況,用眼神注視學生的練習,或提醒學生,或警告個別學生,或拍拍學生的肩膀,表示肯定,鼓勵,贊賞等暗示,或發出提醒,警告,停止練習的信號,或運用生動幽默的言語,優美的示范引起學生的興奮感,好奇感,使之始終渴望學習而不松懈。在各小組中,進行頻繁的情感交流,目的使每個學生都把自己融入集體,成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員。例如,在球類項目的教學中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進行投籃、運球、比賽等相互配合影響的活動,同學們之間相互支持,相互關心與配合,并且得到鼓勵與幫助,最終使情感需要在快樂的學習中得到滿足,得到升華。
德育需要在教學中的情感運用。教師首先要為人師表,以身作則,使自己有以道德標準評價自己和評價學生的能力;其次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并信任學生,尤其對身體素質較差,性格孤僻的學生,應當給予更多的幫助、鼓勵和信任。如果以粗暴的態度進行指責和糾正,勢必會給學生帶來心靈上的創傷,使他們不僅厭惡體育課,甚至還使他們討厭體育老師。有的學生還會因教師的這些舉動,將對教師的逆反思想轉化為自己對別人的態度,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與成長。再次,對學生要公平合理,實事求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無論是在教新動作,還是在記分、評判、考察、處理學生間的一些矛盾沖突時,教師都要實事求是,公平合理的正確處理,以求博得每位同學的信賴,最終讓每位同學都形成良好的道德標準,建立正確的人生觀。
總之,在新課程標準的引領下讓學生自覺的“動”起來,由育“體”向育“人”全面發展,培養出社會需要的新型人才,這才是我們所有體育工作者所追求的目標。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州市民興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