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O7-0017-01
摘要: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形式,傳統教學中,學生少主動參與,少自我意識,其創造性、創新意識受到壓抑。現代教學提出:學生是教學的主人,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故應采取有效可行的課堂教學策略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高中數學 教學策略 課堂效率
伴隨著素質教育的廣泛推行,新課標,新課改理念在教學中的貫徹落實,打破傳統因循守舊的應試教育模式。注重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改變應試教育傳統模式下,輕講解重練習,缺乏對學生學習數學進行有效的科學引導。新課標下的高中數學教學,必須以新的思維模式,結合教學大綱的規定,加強互動性教學,引導學生學習高中數學。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教學中采用生動的、適應學生心理特征的手段和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全心投入到學習中去,是學生學好數學的前提和保證。學生能否對數學產生興趣,主要依賴于教師的教學實踐,與教師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選擇和應用密切相關。首先,教師必須在教法和(學生的)學法上多下功夫,狠下功夫,注重用學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展開數學教學,注重學生的親身實踐,多角度、多層次地編排數學課堂教學的內容。其次,課堂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功能。只有當學生有了學習興趣,思維達到“興奮點”(即“臨界點”),才可能帶著愉悅、激昂的情緒去面對和克服一切困難,執著地去比較、分析、探索認識對象的發展規律,展現自己的智能和才干。這無疑是讓學生體驗成功的重要舉措,這無疑是提高學生數學興趣的有效途徑。另外,數學公式的識記過程往往是枯燥無味的,學生容易產生厭學、怕學的心理而直接影響學習的效果。這時,教師可適當的利用口訣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幫助學生學會如何識記及運用公式。
二、深入解讀研究新教材
新課程標準下的新教材與以往的老教材相比有很多優點。新教材中教學內容的安排以及例題和課后習題的設計都更加符合高中生的認知規律,也將學生的興趣考慮在內,它不僅著眼于教學思想的滲透和良好思維品質的養成,也注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倡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借助實例引入新知識的思路也給數學教學的實施提供了參考。因此,高中數學的教學要立足新教材,教師要花心思對新教材加以研究,吃透教材內容,領悟其中滲透的教育理念,及時更新自己的觀念,改進教學方法,以適應新課改的要求。教師不僅要從新教材中升華自己的教育理念,更要重視教材中的例題和練習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們很容易發現,相當一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輕視教材的例題和習題,錯誤地認為課本所給習題難度不夠,解題思路不夠新穎,不愿意認真研究教材的題目,反而把大量精力放在課外資料上,其實這是典型的舍本逐末。教材中所提供的例題和習題都是經過專家們千錘百煉后的精華,不僅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代表性,還與日常生活較為貼近,便于學生理解和應用知識。
三、提高知識應用能力
創設“生活化”情境,提高學生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大多數學生不愿意學習高中數學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高中數學相對比較抽象,在實踐中沒有太大的用處。這種思想的存在,勢必限制學生學習高中數學知識的興趣。因此,教師需要善于創設“生活化”的情境,調高學生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例如: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學生都非常喜歡電腦游戲,而電腦游戲程序的設計與數學知識有著天然的聯系。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提高高中數學知識的“生活化”色彩,提高學生學習高中數學知識的必要性。從而促使學生產生學好高中數學知識的強烈動機,促進學生數學知識應用能力的提高。如果教師能夠緊緊圍繞人機對話的需要,引導學生自主探索電腦程序框圖轉化為算法語言這一知識點生成的過程,那效果會更好。總之,只有現實性、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才能夠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的實用性和生活性,進而促進學生學習效果的提高。
四、教會學生分析問題
進入高中以來,不少原本初中數學成績很好的學生對數學的學習感到一籌莫展,認為數學難學,覺得課堂上教師講解的一些完美的解法和絕妙的證明好似從天而降一般,聽的時候很過癮,不住地贊嘆,大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但真的到自己動手解題的時候卻依然是山重水復,毫無頭緒,一團亂麻。這便是學生在高中數學學習中普遍存在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現象,它嚴重地束縛了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影響了數學成績的提高。要想改變這種現象,教師就要改變講題的方式,將原本單純的只為尋找答案的講解變成一個全新的探索過程,教會學生怎樣從問題的條件出發,找出解題的突破口,提煉出解題思想,循著一條明確的思路導出結果來。讓學生不僅知道題目的解法和結果,更要明確為什么要這么解,再次遇到此類問題該如何下手,讓學生掌握解題思想,真正做到“授之以漁”。在講題的時候,教師不妨首先請學生說說自己的解題思路,對其觀點進行恰當的評價,對于正確的思路要予以充分肯定,并分析其能夠得到正確結果的關鍵所在;而對于不正確的思路更要分析其思路跑偏的癥結所在。在這種師生的有效互動中,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解題思路的探索中去,漸漸培養他們的數學思維,讓他們掌握解題技巧,提高學習效果。
總之,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要深入領會課改精神,立足于新教材,注重基礎,將學生解題能力與創新能力并重,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培養數學思維,達到構建有效數學課堂的目的。常思考,常研究,常總結,以科研促課改,以創新求發展,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以構建數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與運用為重點,努力實現數學教學高質量,課堂高效率。就能做到讓學生愿意學數學,喜歡學數學,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謝國棟.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效率[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0(7).
[2]賈玉娟.淺談新課程理念下的中學數學教學策略[J].學科教學探索,2005(7).
[3]羅文杰.指數函數的教學設計[J].廣東教育,2007,(7).
[4]高文.現代教學的模式化研究[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3.
[5]張麗珍.淺析優化課堂教學的若干措施[J].中學數學研究,2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