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O7-0173-01
摘要:初中化學是化學的入門基礎。如何引導學生入門呢,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做到結合學科特點,激發興趣;指導學習方法,引導入門;注重人文關懷,幫助入門;培養高層次興趣,為化學注入強勁動力。要充分利用初中生的好奇心強,接受新事物能力好的特點,利用學科特點,使學生們對化學產生濃厚興趣,學會自己學習,進而學好這門課。
關鍵詞:化學 入門教學 興趣
化學是初三學生新接觸的一門學科,同學們對它充滿了好奇與迷茫。有調查表明,經過兩個月的教學后,由于學習方法、升學壓力以及自身惰性等原因導致接近1/3的學生放棄學習化學。然而初中生對新鮮接觸的事物不僅極易產生興趣,而且也極易失去興趣。如何把握好時機引導學生入門,使之熱愛化學,是擺在化學教師面前的一道難題,筆者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提出以下看法。
一、結合化學學科本身特點,激發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是把教學大綱對學生的要求轉變為學生的求知欲望。而初中生好奇心強,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強,此時正是激發學生學習化學興趣的好時機。化學本身就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與日常生活聯系緊密的來提示世界事物無窮奧秘的自然學科。我們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緊緊抓住其本身特點,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首先,設計好新課導入;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緒言課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猶如戲劇的“序幕”,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興趣。在講述緒言課時,除了簡單介紹一下化學是學什么的,怎么學以及有什么用之外,還可以適當穿插一些“神奇”的現象,設計一些富有啟發性的語句,巧設疑問,讓學生有種在觀看魔術表演一樣的感覺,緊緊抓住學生的心弦,激發興趣。比如開始上課時可以向學生演示酸堿性檢測實驗。首先在無色酚酞試液中加入堿性溶液(如氫氧化鈉溶液)后變紅,再加酸性溶液(如鹽酸)褪色。同時問同學們在“水”加“水”為什么會產生這種現象呢?學生無法回答。此時,教師向學生說明那幾種“水”分別是什么液體,通過我們今后的學習可以簡單的回答這一問題。然后引入正題,那么化學是什么呢?它研究什么?
其次,實驗激趣;初中生對新奇的事物有很強的好奇心,因此教師可以根據這一特點,用實驗激趣。每次講述新課時,可以通過實驗導出主題。課堂開始時,首先讓學生們觀看一個小實驗,有可能的話可以邀請同學一起參與做實驗,讓同學們觀察實驗現象,并回答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實驗結束后就問為什么呢?通過此次課的學習希望同學們能給我一個滿意大答案。一句輕松的開場白,頓時吸引了同學們的注意力,大家帶著疑問學習,快速地融入課堂的學習之中,化傳統的“灌輸式”教學為“自主式”教學,激發興趣,事半功倍。
再次,聯系生活,激發興趣;化學中雖然實驗很多,但是并不是都能激發學生的興趣,除了實驗以外,還要將我們的日常生活帶入到化學課堂,比如肥皂是怎么制造的,大氣污染的物質有哪些呀,如何解決呀,如何制造氧氣,鋼鐵為什么會生銹,色素和防腐劑是什么原理制造的,如何探測二氧化碳含量等一系列生活中的問題。讓同學們具體地感受到化學無處不在以及如何運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奧秘,做到學以致用,激發興趣。
二、指導學習方法,引導入門
擁有良好的學習方法是學生熱愛學習的重要因素之一。化學以“繁”著稱,它的知識點多而且分散,并且大量的知識需要識記。初三學生剛接觸化學,沒有適合的學習方法,就根據以前的一些方法來學習化學,結果發現很困難,由于畏難情緒,對化學的興趣逐漸下降。所以,要引導學生入門,必須要教會他們學習方法。
首先,學會觀察,動手實驗;化學是一門源于實驗又依賴實驗的學科,讓學生學會動手做實驗、觀察實驗現象并準確的描述出來是很重要的。然而很多初中生喜歡實驗課,僅僅因為有趣,與學習無關。更嚴重的是受日常說話影響,語言表述十分不嚴謹,例如,“燃燒”學生們會習慣說為“燒著了”,“有淺藍色火焰”會習慣說成“藍色小火苗”等等。因此,教師在做實驗時,應鼓勵同學們踴躍發言,說出自己觀察到的現象。并讓學生們比較自己與其他同學的語言描述的區別,最后老師給出完整性的描述并讓同學們評出描述最嚴謹完整的同學。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思考,還能活躍氛圍。經過長期的訓練,同學們會養成敏銳的觀察力以及嚴謹的語言描述能力。實驗完成后,鼓勵學生拓展思維,比如說還可以通過怎么做實驗得到相同的效果呢?引導同學們思考。每周布置一個關于化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家庭小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完成的比較好的可以在課堂上演示,交流感想,促進學習。
再次,指導學生整理知識;化學以“繁”著稱,每種物質有元素符號、顏色、氣味、沸點、酸堿性以及化學反應式等一系列的知識,雜而散。學生面對如此繁雜的知識分不清主次,只是胡子眉毛一把抓,反復記憶所有知識,結果花費很多精力,成效卻不明顯。因此,老師應該教會學生整理知識,理順知識組織線索,引導學生入門,使學生學會自己整理和學習。整理知識,就是給所學的知識設計一個知識網絡結構圖,告訴學生學習的線索,然后來進行歸納總結。例如,每種物質的基本信息就可以按元素符號、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以及主要化學方程式與化學反應現象來記憶。在講述空氣這一章時,就可以根據以上結構,列出一種氣體的結構,讓同學們試著寫出其他的氣體的知識結構,并比較異同點,幫助學生入門。并且在課后布置一些相關作業,鞏固練習,加深印象。使同學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就記住,而不需而外花時間死記硬背。
三、注重人文關懷,幫助入門
初中生的心里尚不成熟,很多學困生會覺得自己其他學科學不好,就認為自己化學也學不好,從而破罐破摔,遇到一點困難就止步不前,對自己失去自信心,認為自己一無是處。這時,諷刺和打擊只會使他心灰意冷。然而,由于升學壓力,部分教師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學習優異的學生身上,對這類學生幾乎不關注。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很深的,由于此,很多學生就自我放棄了。作為一名優秀的老師,面對這類的學生其實我們應給予更多的關懷,幫助他們解決生活學習中的困難,指導學習方法,經常給予鼓勵和贊揚,教他克服心理障礙。讓學生感覺到老師對自己的重視,感覺到“我能行”,使學生恢復自信,好好學習,幫助學生入門。
四、通過化學史教育為化學學習注入強勁動力
在學習的同時,向同學們講述一些我國的化學發展史。了解我國化學的輝煌成就。比如,古代的火藥,造紙術聞名于世。在現代,我國人工合成了世界上第一個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質——結晶牛胰島素。還可以講述一些化學史上的名人事跡,激勵學生奮起。比如著名化學家盧嘉錫,以優異的成績赴美留學,潛心學習,他的“毛估”本領讓世界人嘆服。還有侯氏制堿法的創始人侯德榜,結束了中國使用洋堿的歷史。應該讓學生認識到化學對于人類生產、生活的巨大推動力。了解到中國化學的現狀,認識到“落后就要挨打”,從而增強責任感,樹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遠大理想。只有這樣,才能以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意志力投入學習,為化學學習注入強進的動力。
總之,在學生接觸化學之初,教師要利用化學學科的特點,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欲望,對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學習也會變得自覺、輕松愉快;并要采用多種形式,讓學生掌握化學學習的方法,才能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當然,如何引導學生入“化學之門”,使學生熱愛學習,學會自己學習,不是件容易的事,還有待于進一步的探索實踐。
參考文獻:
[1]呂永山. 淺談化學入門教學[J]. 中國科教創新導刊, 2008, (18) .
[2]陳建中. 化學新課程理念下的德育[J]. 陜西教育(教育教學版), 2004, (06) .
[3]李平. 與初中同學談化學的學習方法[J]. 中學教與學, 2000,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