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O7-0206-01
中學體育課教學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教學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使學生把握基本的運動技能,養成堅持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真正做到以體促質、以體輔德、以體益智、以體育美、以體娛樂的目的,提高學生主動參與意識,形成正確的體育態度,培養終身體育意識。高中體育教學改革是社會政治、經濟以及科技文化不斷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履行“教育為社會服務”這一原則的綜合要求。高中體育教師應以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思想為指導,創新體育的教學方法和模式,通過廣博的體育與健康理論知識以及堅實的體育技術技能,更好地適應新課標教學環境下高中體育教學發生的一些變化,指導學生掌握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鍛煉習慣。
一、體育教學中加強德育教育
通過體育教學培養學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的思想品質,樹立正確的體育道德觀,具有勇敢頑強、團結進取、活潑開朗的精神面貌,以及誘導學生養成維護道德規范、遵紀守法。
體育教學的德育教育是教學中結合體育課內容的傳授進行的,不能空洞說教和脫離教材生拉硬扯,要細心構思巧妙安排,以畫龍點睛的揭示,引導學生去感悟,使學生在鍛煉身體的同時,不知不覺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二、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因為體育教學獨有的教學過程和環境,即形式上以身體練習為主、方法上以示范把握為主、組織上以分組單練為主。這種傳習式的教學方式,易給教師的教育帶來有利條件,使教育能根據學生的顯性表現,因勢利導在寬松的教學氛圍中,在充分尊重學生人格的基礎上,使得學生的個性得到健康的發展。體育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教師要認真了解和研究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在時間和空間上得到平等的教育,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接受能力、個性差異、隱性適度地分層教學,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心理、生理的需求,激發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在教學中,制定教學計劃及教學步驟要適宜,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始終處于通過努力能摘到果子的發展區。教師不僅要關心優秀學生,更要關心后進生,要對每一個學生負責。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提出不同的標準要求,對優秀學生應擴充內容、增加練習難度、提高要求,并對他們進行超前教學;對后進生進行個別輔導,在練習方法、難度上進行簡化,但在練習次數上和時間上進行強化,給他們以信任和勉勵,加倍關心他們的學習進步,哪怕微小的進步也要及時給予表揚和肯定,使他們獲得不斷進步的信心,激發他們的自尊和上進心。教師要確立轉化一個后進生與培養一個尖子運動員同等光榮的思想,使后進生也能達到體育大綱的要求,讓所有的學生都愛上體育課,愛參加體育鍛煉。
三、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社會競爭日趨激烈,激烈的競爭性是現代體育的一個最顯著的特點。體育運動之所以被人狂熱崇拜,其原因之一,是因為它最直接,最不加掩飾的競爭方式,呼喚著人的本質力量。學校體育可為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教師可通過比賽和游戲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不斷進取,超越自我。在體育比賽中,勝利與失敗并存,對學生進行勝敗觀教育尤為重要。勝不驕、敗不餒,在勝利中找不足,繼續前進;在失敗中找教訓,以頑強的毅力去爭取勝利,使學生能正確對待學習中、生活中碰到的失敗與挫折,振奮精神,克服困難,做生活的強者。
四、改革課外體育活動,發展學生的特長
素質教育具有鮮明的個性化特征,是有效引導學生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自主性、獨立性、創造性的過程。體育教學的完整過程,應包括體育課和課外體育活動。課外體育活動的教學不是傳授體育知識和技術,而是引導學生根據計劃、要求、自身興趣、愛好進行各種體育活動項目的練習。教師在必要時進行示范、指示、輔導、總結。
課外活動的組織形式,應采用選擇性自由組合的形式。根據學校現有的條件、學生的需要和興趣打破原來的班級分組,實施年級分組開放和實施一些普及性和興趣性較強的體育活動項目,采用單項俱樂部制。各俱樂部由有體育特長的學生負責,為學生提供選擇的自己練習手段、練習難度、練習伙伴,創設自主練習的氛圍。聘請有體育特長的文化課教師進行輔導,幫助學生解決在體育活動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培養學生自發自主進行體育活動的能力和習慣,使學生充分理解參加體育活動的必要性,結合參加體育活動的樂趣,建立良好的體育生活態度,并獲得人際關系需要的滿足,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全面提高。
五、加強體育師資隊伍建設
體育教師要有科學的政治教育理論基礎和高尚的職業道德。要全面把握現代教學理論,能運用先進的教學理論開展體育教學,深化體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體育教師要有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熱愛學生,為人師表,能正確處理各種人際關系,具有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和團結協作精神。從理論到實踐能全面把握體育教學的各種專業知識和技能技術,具有較強的科學研究能力,不斷的學習和探索,努力把握一切最新的體育教學理論知識、技術和技能等。體育教學還應遵循素質教育的要求以學生的全面素質提升為宗旨,使學生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發展,并能更好地把握運動技術、技能。同時在教學內容的選擇與組織教法的使用上應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使學生能在教師的指導幫助下,積極主動地學習體育知識,體驗到運動的樂趣。
綜上所述,如何在素質教育形勢下開展高中體育教學,需要我們每位體育教師共同探討研究,體育教學的素質教育實施目前還處于起始階段,許多理論以及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問題還有待于進一步地探討。讓我們共同努力,師生共勉,使我們的體育教學盡快的步入素質教育的軌道,為實現終身體育打好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賴天德.素質教育與學校體育[J].素質教育與體育,新世紀出版社,2000(39).
[2]張志方.新時期高中體育教學改革探討[J].考試周刊.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