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O7-0170-01
隨著計算機應用的日益廣泛和深入,信息技術的高度發展,網絡正在逐步進入人們的生活,許多學校都在努力普及電腦,鼓勵學生在信息時代占據有利地位,許多家長給孩子購置電腦,參加各類網絡學習班,讓孩子到網絡上學習新知識,接受新信息。而另一方面,卻又出現了許多學生上網癡迷,接受不良信息,導致一系列問題的發生。社會各界輿論紛紛,有的認為中學生在網上可以學到更多知識,支持他們上網,而有的則認為網上不健康東西太多,不應該讓學生上網;有的不了解網絡,聽之任之。我們到底應該如何正確對待網絡,使網絡真正可以行之有效的為我們的生產、生活服務。下面我談一下我個人的看法:
一、認識互聯網
什么是互聯網,所謂互聯網就是我們平常所講的internet,從某種意義上講,internet可以說是美蘇冷戰的產物,他起源于上世紀60年代,當時其主要用于美國國防部搞軍事指揮,90年代初,一些企業開始逐步參于,并于1991年組成“商業internet協會”。商業機構的加入,很快發現它在通訊、資料檢索、客戶服務等多方面的巨大潛力,繼而有越來越多的單位和個人都加入到了這個行列之中。它可以為我們提供以下服務:
1、用來收發信件的電子郵件服務
2、進行用戶交流的網絡新聞服務
3、信息查詢服務
4、遠程可視會議服務和多人講座的實時上網交流
5、網上購物
二、人們對網絡的一些看法
1、不是洪水猛獸,但會“玩物喪志”
一位在IT業工作的陳先生認為,現在學生學習壓力較大,生活圈子也比較小,網絡的出現無疑是擴大了學生的交際圈,但學生的交際能力也會因沉迷網上聊天而降低。一位學生家長則態度明確,他說:“如果視上網玩游戲為洪水猛獸,一味阻止子女去玩游戲,是偏激的做法。當然,學生若是過分沉迷,沒日沒夜地玩個不停,結果只會導致成績下降,玩物喪志。”
由于網絡具有高度開放性、跨地域性等特征,加上社會對網絡缺乏有效的監督、管理,任何人都可以網上傳播信息,包括許多西方敵對勢力利用網絡宣揚錯誤價值觀,這些都不利于中學生的健康成長,給中學生身心健康造成極大危害。
三、我國目前上網的現狀
據觀察,在周圍網吧上網的人大致有3種,一是看新聞,或者是獲了以信息,這當然是比較積極的一種人,能夠比較好的利用網絡資源,為自己服務;二是玩游戲,游戲對智力以及反應能力的培養是有很大好處的,但是如今游戲的逼真與刺激,非常容易讓人沉迷而欲罷不能,這就會影響正常的工作學習;三是網上聊天,OICQ又是一種非常盛行的聊天工具。而為什么同學們會對聊天情有獨鐘呢?當問及這個問題 ,一部分同學回答是“交網友”,其他的同學是和朋友聯系,一位熱衷于上網的同學說:“一般只要有時間我就上網,有時上課我都情不自禁地想著上網。”的確,在我們同學中,為上網,廢寢忘食者,甚至逃課上網者大有人在。
當然,并不是所有學生上網都以聊天或玩游戲為目的,在網絡上獲取信息、進行網上寫作的學生上網族也不乏其人,但是這樣的學生遠沒有我們想象的那樣多。當筆者問及一些學生上網都做些什么時,他們中的很多人都回答“搜集資料、瀏覽信息”等等,但當進一步問他們如何搜集資料以及經常瀏覽的網站有什么特色、有哪些欄目時,他們往往一臉茫然地回答不出來。這說明,大多數上網的學生把大數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了聊天交友和游戲娛樂等“旁枝末節”上了,他們沒有很好地、充分地利用網絡這個工具增長知識、提高能力、開闊視野,為自己的工作,學習服務。
四、正確認識、看待網絡
就上網本身而言,當然并沒有錯,關鍵在我們應該如何正確使用網絡,在某些方面,上網也就類似鴉片,適量自然可以治病救人,但多了就容易產生依賴性,影響工作學習。
唯物辯證法認為,任何事物都存在著既對立又統一的一面,我們要如實地反映事物的本來面目,就必須堅持一分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這就告訴我們,對待中學生上網問題要一分為二,全面分析。
首先,我們應該看到中學生上網的利,肯定網絡給中學生帶來巨大幫助。互聯網具有高度的開放性,跨地域性,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在網上查找他所要的信息。這大大方便了中學生的學習,因此,就出現了遠程教育,我們可以在網上學到更多的知識,感受遨游學海的樂趣。而信息技術時代的來臨,中學生作為未來社會的主人,更需要盡快掌握信息技術,占據有利地位。可見,網絡對中學生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鼓勵上網是全社會都在抓的一項工程,鼓勵學生上網的意義更是不言而喻。不斷有統計數字表明我國的上網人數達到了多少多少,我們也曾為這些數字而備感欣慰。但是,上網之后做些什么呢?那些沉迷于聊天和游戲的學生,不僅耗費了金錢、時間和精力,還影響了正常的學業和人際交往。他們往往通宵達旦上網之后,第二天有的逃課,有的到了課堂上也是睡大覺。癡迷于虛擬的網絡世界的他們,平時懶得跟同學或都朋友交往、交流,跟家長、老師的交流更是少得可憐,還總是覺得家長和老師不理解他們的世界。
網絡在很多學生眼里還只是一種時尚之物,上網只是一種娛樂和消遣,他們還沒有完全理解網絡的本來意義。如果說他們如此上網是“玩物喪志”,也許有些過分;但是說他們上網是掩蓋在亮麗泡沫下的“不務正業”,恐怕一點也不為過。
對于學生上網問題,我們應當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并采取一些措施,來引導學生正確地理解網絡、充分地利用網絡。如今,網絡已成為我們身邊最熱門的話題。我們也充分感受著網絡為我們的生活學習帶來的巨大便利,我們廣大同學對網絡的依賴也越來越強,甚至有些過度,這不得不令人有些擔憂。
現在,學校機房甚至于周圍網吧時常是人滿為患,網絡的便利與發達由此可見一斑。但任何東西都有其兩面性,魚龍混雜的網絡更是包羅萬象,良莠不齊。對于學生而言,雖然我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鑒別能力,但不得不承認,網上仍然有著太多的誘惑與隱患,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高度警惕。
網絡以飛快的速度迅猛發展,將越來越多的人網入其中。網絡讓我們縮短與世界的距離,讓我們了解世界,網絡以最快的速度為我們提供信息,信息時代不讓學生學習和利用網絡是不明智的。然而網絡不是天堂。現實生活中,中學生上網所引發的各種問題已到了觸目驚心的程度,受到社會各界特別是家長和教育界人士的廣泛關注。許多媒體將網絡稱為“電子毒品”實不為過。網絡不是天堂,網絡也不是地獄,利用好網絡,關鍵在于使用者自己,提高自身素質,增強免疫力,自覺抵制不健康的思想意識,學習網絡知識,進一步挖掘網絡的新用途。
總之,在網絡這個大染缸里,中學生要做到“出污泥而不染”,需要國家、社會、家庭、學校幾個方面共同努力,更需要中學生加強自身修養,不斷提高自己的鑒別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做到“近朱者赤,近墨者未必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