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O7-0027-01
想象是在頭腦中改造記憶的表象而創造新的形象的心理過程,也是過去經驗中已形成的那些暫時聯系進行新的結合的過程?!跋胂罅Ρ戎R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的源泉。”現代科學巨匠愛因斯坦的名言道出了想象力在知識獲取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總目標中也提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若能立足文本,巧妙設計,通過激發學生的想象,使學生把對文本的感悟表達出來,就能使得閱讀與寫作相得益彰,促進語文教學成為一個讀寫結合的整體。
一、 鑒賞“想象”,模仿訓練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閱讀文章可以得到啟發,受到教育,獲得間接經驗,而在真正理解的同時,對文章的寫作技巧必然有所領會,可以作為寫作的借鑒”。 葉老的《 荷花》一文編排在蘇教版三年級課本中,對處于習作起步階段的學生來說,真正是一篇經典范文。作者觀賞盛開的荷花,不知不覺沉浸其中,“穿著雪白的衣裳”,與一池的荷花在微風中“翩翩起舞”, 聆聽蜻蜓和小魚訴說“清早飛行的快樂” 、“昨夜做的好夢”……學生感情朗讀課文,在感知、贊美多姿多彩的荷花這一鮮明的表象后,陶醉其中,仿佛跟著作者身臨其境,也同荷花融為一體,從而深深體會到了作者豐富的想象力,以及語言詩意表達的效果。同冊的《廬山的云霧》一文,“作者創設了哪些或生動優美,或壯闊豪邁的畫面,聯想到哪些栩栩如生的形象,來表現廬山云霧的美麗神奇?”教師以此引導學生感知、品味“想象”在語言表達中的作用。在理解、領會何為“想象”的基礎上,教師指導學生借鑒范文,在生活中捕捉形象,再層層拓展,對學生進行想象訓練。如:花——煙花(雪花)——空中綻放的煙花(空中飄舞的雪花)——空中綻放的朵朵煙花(空中飄舞的片片花),有的像 ,有的像 ,還有的像 。繼續深入:看著空中綻放的煙花(飄舞的雪花),你想到——。學生想到了煙花是天上的仙女撒下的花瓣;煙花是在祝賀節日,祝福新人;煙花是為了裝點黑暗的夜空;雪花在空中翩翩起舞;下大雪了,明年莊稼會大豐收;雪花是春天的使者……如此有坡度地模仿訓練,拓展了學生的想象空間,提高了學生的想象能力。
二、激發想象,改寫詩文
所謂改寫,就是在忠于原文的基礎上進行豐富合理的想象,改變文章的體裁、結構或敘述方法等,對原文進行重組、加工的一種訓練形式。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古詩,有許多貼近兒童生活,是改寫成現代散文的好材料。執教《宿新市徐公店》,圍繞“生機盎然的春天”和“天真活潑的兒童”的主題,我指導學生抓住富有特征的景物“籬落”、“徑”、 “黃蝶”、“菜花”及飽含生氣的動作“急走”、“追”、“無處尋”,讓學生通過想象寫一段話,描繪出詩句的優美意境。對于生活在揚州鄉村的我班孩子們來說,一花一蝶皆唾手可得,他們不就是詩中的主人翁?僅從“樹頭花落未成陰”之“花”,有的看到的是淡紫的泡桐花,有的見到了粉紅的桃花或杏花,還有的觀賞著雪白的梨花,展現出清新活潑的鄉村風光和一股濃濃的生活氣息?!霸姛o達詁”,學生用一種創新的形式對古詩進行詮釋,加深了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引發了和詩人情感的共鳴。
曾看過一節《普羅米修斯盜火》的教學實錄,頗為受益。“普羅米修斯因為替人類盜取天火,被宙斯狠狠地懲罰。高加索山的懸崖峭壁上,他承受了什么樣的痛苦,又是怎樣面對苦難的呢?你能用下面的句式說一說嗎?”教師出示課件:
鐵鏈,緊鎖你的四肢,
烈日,炙烤你的皮膚,
暴雨,_______________
鷲鷹,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但是你,
不___________
也不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篇神話故事雖然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久遠,但課文的語言文字淺顯易懂,品讀中學生不難被普羅米修斯的堅強不屈和獻身精神感動。改編成小詩,目的不僅是為了讓學生像詩人一樣去吟誦,更是情感的熏陶和語言的訓練。
這樣的改寫,關注整合,追求創新,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詩文的理解,而且融理解、想象、表達、創造一體,使學生品嘗到創作的快樂。
三、發散想象,填補空白
有些文本,作者在創作中根據表達的需要,有意留下了一些藝術的空白,使之“句中無其辭,句外有其意”。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挖掘已有的知識儲備,大膽發揮合理想象,進行“補白”式訓練,這樣不但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豐富了學生的體驗與感悟,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創作興趣與能力。
如課文《第八次》中,屢戰屢敗幾乎失去信心的布魯斯王子受到蜘蛛第八次結網終于成功的啟示,召集軍隊,動員人民起來繼續反抗。他是怎么動員的呢?剛開始,學生都不好意思說,有一兩個發言的也只是簡單復述前文中磨坊所見,缺乏內容和鼓舞力。于是我先讓他們回想電視劇中常見的抗日游行、演說等場面,再于小組內交流,該站就站,想舉起拳頭就舉,學生很快進入了情境,變得慷慨激昂起來。后來我又提示學生聯系熟悉的《義勇軍進行曲》,唱一唱,思考哪些歌詞可以略加修改后使用,如此一來,學生語言豐富了,動員也更有激情了。
又如教學《掌聲》一文時,我讓學生閉上眼睛想一想(播放音樂):同學們的掌聲雖然不能改變小英的走路姿勢,但是改變了她的心情。當小英在掌聲里“一搖一晃”地走下講臺時,她的臉上會流露出什么樣的表情?然后讓學生小練筆:當小英一搖一晃地走下講臺時,我發現__________。同學們的答案異彩紛呈:小英的眼睛亮晶晶的,閃爍著自信的光芒;原來小英笑起來這么甜,這是我第一次看見她的笑臉;小英笑了,還露出了兩個小酒窩呢;兩行淚水從她的眼角流下來;小英幸福地笑了,眼睛瞇成了一條縫……
其實這篇課文可挖掘的空白點特別多。通過這樣的“補白”,不僅讓學生走進了小英的內心世界,而且讓他們真切地感悟到掌聲的魅力,賦予掌聲深深的情意。閱讀也因此充滿個性與靈性。
另外,補白還可以利用課文中一些意味深長的省略號激發想象,對意猶未盡的結尾延伸續寫。充分利用文中“空白”,對學生進行寫作訓練,既豐富了文本內涵,又深化了學生對文本的感悟。
總之,教學實踐中,老師們要依托文本,精心選擇切入點,展開想象的翅膀,智慧地融合“讀”與“寫”,實現最優化的語文閱讀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