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F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O7-0063-02
摘要:人民幣升值越演越烈,我首先闡述了匯率的影響因素,從而說明人民幣升值的原因,進而分析人民幣升值對經濟的影響,然后提出自己對于人民幣匯率改革的幾點措施。
關鍵詞:人民幣匯率 國際收支 市場利率 通貨膨脹 外匯儲備 人民幣匯率升值預期 浮動匯率制度
一、匯率相關知識介紹
匯率是一個國家的貨幣折算成另一個國家貨幣的比率。匯率表示的是兩個國家貨幣之間的互換關系,這種貨幣之間的互換關系被稱為名義匯率。
世界上的匯率制度主要為固定匯率制度和浮動匯率制度兩種。我國的匯率制度改革經歷了五個階段,自1994年實行外匯管理體制重大改革以來,特別是2005年7月21日出臺了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之后,人民幣匯率穩定升值。
目前,人民幣匯率一直穩定上升,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中間價突破6.50,再創匯改以來新高。進入4月份后,人民幣升值突然加速。本月19個交易日累計升幅已達0.82%,其中14個交易日創下匯改以來的新高。
二、匯率的影響因素
人民幣持續升值,其原因有哪些呢?下面我首先分析一下人民幣匯率形成的影響因素。
第一,國際收支。一國的國際收支情況是影響匯率變動的一個重要因素,這一影響是通過外匯供求狀況的變化實現的。當一個國家的國際收支出現較大數額的順差時,外國貨幣在外匯市場上供過于求,導致外幣對本幣匯率下降或本幣對外幣匯率上升。
人民幣升值的原因來自于國內和國外兩方面的因素。從國內的原因來看,我國的國際收支出現持續的巨額順差,本國貨幣日趨堅挺,勢必成為國際金融市場的搶購對象,人民幣的需求壓力劇增,形成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從國外的原因來看,我國長期保持國際收支順差,意味著必然存在長期處于收支逆差的國家,如美國。而美國持續性國際收支逆差會引起美國本國的國際收支危機,因此為維護本國利益,美國會長期施壓于我國,迫使我國實現貨幣升值的措施。。
第二,市場利率。市場利率對匯率的影響主要通過影響國際短期資本的流動實現的。在開放經濟條件下,利率差異對匯率變動的影響尤其重要。當一個國家緊縮信貸時,利率會上升,與國際市場上形成利率差異,將引起短期資金在國際間移動,資本一般總是從利率低的國家流向利率高的國家。反之,如果一國松動信貸時,利率下降,如果利率水平低于其他國家,則會造成資本大量流出,外國資本流入減少,資本賬戶收支惡化,同時外匯交易市場上就會拋售這種貨幣,引起匯率下跌。
第三,中國經濟高速增長。中國經濟持續高速穩定發展,由于是在08年全球金融危機中,中國經濟的穩定和高抗風險能力在全球經濟衰退的大背景下猶如一面旗幟,為全球經濟的穩定和恢復發揮了重大作用。隨著中國經濟的蒸蒸日上,人民幣也必將堅挺。
第四,通貨膨脹。通貨膨脹作為影響匯率變動的重要因素已得到世界各地的普遍接受,西方匯率體系中最具影響力的相對購買力評價理論學說就說明一國通貨膨脹與本幣匯率之間的反方向變動關系,此關系可用公式表達為E=E0*(P1/P0)/(P1*/P0*)。其中,E0表示舊的購買力評價,P0和P1分別表示基期和計算期本國的一般物價水平,P0*和P1*分別表示基期和計算期外國的一般物價水平。由公式可以看出,當本國物價上漲幅度大于外國時,則本國貨幣的匯率趨于下降。然而我國出現“人民幣國外升值、國內貶值”的經濟反常現象。后面將解釋原因,這里就不再贅述。
第五,央行干預控制。我國目前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我國央行對匯率波動進行管理,保持匯率在宏觀經濟目標的范圍內平穩,促進國際收支中長期平衡,避免短期投機性波動,維護相對穩定的金融環境。
第六,心里預期。近年來我國經濟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居民收入、企業利潤和財政收入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時國際收支雙順差,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增強,推動了人民幣匯率升值。
三、匯率與相關經濟因素的關系
(一)外匯儲備
在我國,貿易的雙順差和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資被看作是外資儲備的直接來源,國際收支的經常項目和資本賬戶的持續順差是外匯儲備迅猛增長的直接原因。
然而人民幣升值的預期是外匯儲備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一般而言,它們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一方面,外匯儲備的迅猛增長會加大人民幣匯率的升值壓力,這種升值壓力會轉化成人民幣匯率升值的預期。另一方面,在人民幣匯率升值預期的推動下,FDI、熱錢等都有可能流入我國市場,從而促使外匯儲備進一步的劇增。
(二)凈出口
影響凈出口的因素很多,在宏觀經濟雪中,匯率和國內收支水平被認為是兩個最重要的因素。n*x=q–r*y+n*E*Pf/P為凈出口函數,式中q、r、n均為正參數,參數r被稱為邊際進口傾向,即凈出口變動與引起這種變動的收入變動的比率。
從公式中可知匯率上升會增加凈出口。但匯率上升或者說本國貨幣貶值能在多大程度上增加出口減少進口,從而改變國際收支,取決于該國出口商品在世界市場上的需求彈性和該國國內市場對進口商品的需求彈性。因此,本國貨幣貶值能否改善一國貿易收支狀況,取決于出口商的需求彈性和進口商品的需求彈性。如果兩者之和的絕對值大于1,則本國貨幣貶值可以改善一國貿易收支狀況,這就是“馬歇爾-勒納”條件。
(三)資本流動
匯率是影響資本流動的主要因素之一。匯率變動對資本流動產生的實際影響要與對匯率變動的預期相結合考察。當一國出現國際收支持續性逆差,人們預計該國貨幣即將貶值,則資本將流出該國;當一國貨幣已經變質,且人們預期這個國家的貨幣將繼續貶值時,資本就紛紛的流出該國;當一國資本已經貶值了,但人們預期該國貨幣已達到匯率均衡水平,甚至預期該國貨幣會有反彈升值的可能性時,資本將流出該國。
(四)通貨膨脹
我國出現了人民幣“對外升值、對內貶值”的怪圈。
眾所周知,中國有豐富而廉價的勞動力資源,使中國產品的生產成本小,物美價廉的中國商品在國際市場上十分暢銷。這樣中國出口額大大高于進口額,多年來中國保持巨額的國際收支順差。因此,中國持續的國際收支順差,導致外幣在外匯市場上供過于求,外幣貶值,人民幣升值。同時,由于中國有巨大的潛在市場,外國資本也源源不斷地流入。中國經濟持續多年的雙順差,但是由于中國的資本市場沒有完全開放,民間不能持有外幣。中央銀行買入外幣,同時為了保持人民幣匯率的相對穩定,必須投放相應的貨幣,這樣發行的貨幣(名義貨幣)遠遠超過實際流通所需要的貨幣(實際貨幣),所以產生通貨膨脹,人民幣對內貶值。綜其原因,中國的資本市場未實現完全開放是導致人民幣“對外升值、對內貶值”反常經濟現象的主要原因。
四、人民幣升值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升值對本國經濟的有利影響:(1)進口商品物價下跌,有利于緩和國內通貨膨脹,使國內物價水平趨穩;(2)進口原料成本降低,有利于一些企業降低生產成本,增大經濟利益;(3)促進我國產業結構變化,使勞動生產率低,不能降低出口商品成本和價格的產業趨于縮小,推動產業升級,提高經濟效益。(4)升值表示本幣持續堅挺,提高人民幣的地位和威信,為實現人民幣的國際化奠定了基礎。人民幣升值從一個側面也反映出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快速增長,在世界經濟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當然升值對我國經濟也有一些不利影響:(1)人民幣升值使出口依賴型企業的利潤直線下滑,嚴重影響我國的外貿和出口;(2)出口型企業利潤下滑,定會導致大量的人口失業,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3)破壞中國經濟的長遠發展。升值也可能葬送我國多年辛苦造就的良好投資環境,新增的海外投資則會減少,中國經濟增長的原動力將被大大消減,因為這種投資變得相對昂貴。
但總體上來講,人民幣升值還是利大于弊的。
五、有關人民幣匯率制度的一點思考
1.“蒙代爾三角”理論。
美國經濟學家蒙代爾認為,資本自由流動、固定匯率和貨幣政策三者不可能兼顧,只有犧牲其中之一而保證實現另外二者。
作為一個大國,中國必須保持獨立的貨幣政策,這是毫無疑問的。所以,在“蒙代爾三角”中,我國政府選擇了固定匯率制度和貨幣政策獨立(我國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實際上屬于固定匯率制度的范疇)。
在維護固定匯率制度的前提下,央行為消除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巨額雙順差給人民幣升值帶來巨大壓力的做法,反而使國內面臨著通貨膨脹和人民幣升值的兩難處境。
2.人民幣匯率改革的措施
繼續做好對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宣傳解釋工作,幫助市場準確理解和把握匯率改革的目標、原則和核心內容。
(1)密切關注市場反應和匯率改革對各方面的影響,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的調控機制。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2)加快發展外匯市場和各種外匯衍生產品,盡快開辦銀行間遠期外匯交易,為客戶提供更多更好的避險工具。
(3)繼續完善匯率改革的各項配套措施,進一步深化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完善銀行結售匯頭寸管理。
(4)建立健全調節國際收支的市場機制,促進國際收支平衡。
(5)應逐步完善我國的金融市場,加大金融制度的創新和相關法律法規的建設。
參考文獻:
[1]陳文政.流動性過剩、超而外匯儲備與通貨膨脹關系的研究.經濟經緯,2011
[2]唐素梅. 試析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經濟研究,2005
[3]悉君羊,譚文. 影響人民幣匯率制度的若干因素的實證分析[J].上海財經大學學報,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