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O7-0200-01
摘要:在數學教學中,我們體會到,凡是能積極、主動地參與獲取知識過程的學生,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濃厚,求知愿望強烈,數學素質會得到較快發展。因此數學教學必須從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情感入手,使學生由機械、被動學習轉變為創造、主動學習。
關鍵詞:小學生 學習數學 興趣培養
“興趣”是孩子各種創新能力、創造力,求知欲望的原動力,只要孩子對某種事物發生興趣,產生愛好就會無止境地去追求、去實踐、去發展。在我多年的數學教學中,體會到凡是能積極、主動地參與獲取知識過程的學生,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濃厚,求知愿望強烈,數學素質會得到較快發展。因此數學教學必須從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情感入手,使學生由機械、被動學習轉變為創造、主動學習、積極參與。古人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的知識和能力來源于自身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引導他們自主發展,是培養學生具備各方面能力的需要。我們只有順應孩子們的心理特征,循序漸進,導其志趣,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主動、積極的學習。在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本人深刻地體會到,如果讓學生學好數學,就必須讓學生愛上數學。興趣是學生渴求獲得知識、探索真理而帶有情緒色彩的意向,是推動學生認真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那么,怎樣才能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呢,收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呢?
一、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
在教學中,首先教師要轉變觀念。以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的角色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之中,從而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學生,把他們看成知識的主動探索者,創設和諧的氛圍,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我認為給學生關愛,就是增強他們學習興趣、學習信心,提高學習效率。因此,在教學中我努力做到尊重學生的異見、寬容學生的誤見、鼓勵學生的創見。鼓勵他們獨立思考,善于持贊賞的態度正確地評價學生,以表揚、鼓勵為主,使學生感覺到課堂就是我成長的地方。我們在課堂上的一句不經意的話,一個不經意的眼神都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心理。對能順利完成訓練的學生,給予表揚和鼓勵,成功的喜悅讓學生更有自信。對待那些在訓練中遇到困難的學生,也不能選擇批評,不要挫傷他們的信心,而應給予啟發開導。我們多給學生關愛、鼓勵,還有什么困難能讓學生望而卻步呢?把關愛獻給學生,把信心還給學生,這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感情基礎。
二、運用各種直觀手段,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我們都知道,由于應試教育的原因,使得很多孩子認為數學是枯燥無味的。一提起數學課,仿佛就是無休止的計算。其實,數學應該是小學階段最容易吸引學生的有趣的科學。因為它不僅具有工具性,而且還有較強的人文性,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關。在教學中,我就靈活運用各種手段,如形體語言,課件、錄音錄像,簡筆畫,故事表演等等,再現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涉境體味,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如在教學《商不變的性質》《面積和面積單位》等課時,我借助教學課件,分別以生動的小故事、有趣的小游戲導入新課,孩子們在娛樂的同時復習了舊知識,產生了新問題,接下來便主動地投入到探究學習中,教師和學生很自然地找到了自己的角色,學習效率很高。
三、鼓勵探究,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每個學生是個不相同的個體,一千個讀者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們教師不應用“唯我獨尊”的威嚴壓抑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而應創造一個能讓學生百家爭鳴,各抒己見的寬松的學習環境,在爭論之中,尋找自我價值的體現,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的內驅動力,培養開拓創新精神。
在教學中,我注意抓住契機,適時點燃爭論的“導火索”,盡量給學生一些表現自己的機會,盡好引導者的職責。事實證明,學習效果是極好的。因為,他們是在主動學習,有自我價值的體現在等著他們。所以,鼓勵爭辯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需要。
四、激發求知欲,增進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育之父赫爾馬特說過,任何個體在獲取知識時,其興趣都要發生四個階段的變化即:注意、期待、探究和實踐。可見最后要真正獲取和鞏固學習數學的興趣只有通過學生自身實踐。我們的數學教學要在立足課堂教學這個主戰場的同時,建立一個開放似的課程體系,從學生出發組織教學,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我通過開設數學活動課等形式,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教學《統計知識》時,讓學生統計學校內的事物;在教學完《年、月、日》知識時,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2011年的年歷;在教完《長、正方形面積》時,讓學生動手測量生活中的長正方形面積……通過一系列的實踐數學活動使學生感覺到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消除了對數學的厭倦感,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我在教學小數除法的時候,我把枯燥的除法題編成了一道學生們最熟悉的購物的問題。今年由于物價上漲,老師買豆角7元才買回2斤,同學們知道多少元一斤嗎?這是一道小數除法題,很多學生馬上就能猜出3.5元,可是3.5元是怎么算的呢?一下就激起了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注意身邊的數學,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樣一來學生感興趣了也就愛學數學了,課堂效率就提高了。現實中,對學習有厭倦的學生,往往對體育活動、生產勞動、課外活動等興趣濃厚,我們應因人而異,因勢利導,把參加各種課外活動的動機與學習數學聯系起來,去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的教學將會事半功倍。作為新時代的小學一線數學教師,要堅持不斷地更新教育觀念,提高業務水平,勇于實踐,敢于創新,為了學生的終身發展,踏踏實實地上好每一堂數學課。小學數學教學,要把生活情境引入課堂,放飛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給學生一雙探究生活的眼睛,讓他們感到“數學有趣”、“數學有理”、“數學有用”“數學有魅力”。正如荷蘭數學家、教育家弗賴登塔爾所說的那樣:數學教學就是要源于現實、扎根于現實。教師要關注課堂信息,把握有利時機,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的生命之液在課堂中自由徜徉,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讓課堂更精彩!
數學來源于實踐,又服務于實踐。因此,我們應聯系生活實際,就地取材,選擇貼近兒童生活題材充實到教材中,讓學生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其旺盛的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