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O7-0090-01
摘要:教學活動是師與生之間互動交流的活動。這種活動不僅包括知識的傳遞,還包括情感的交流。教師應關注情感交流在教學中發(fā)揮的重要作用,提升自身素質,關愛學生,理解學生,以情動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提高教學效果,達到教書育人的最終目的。
關鍵詞:課堂教學 情感交流 師生關系 尊重 理解 素質
完整的教學過程是師生之間的交流過程,這其中不僅包括知識的交流,也包括情感的交流。教學活動是在知識和情感兩條主線相互結合,相互補充下完成的。傳統(tǒng)的教學只注重知識的傳授,忽略了情感交流,缺乏情感交流的知識傳授會變得冷漠、枯燥,不利于走入學生的內心,無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眾所周知,情感是建立在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一種積極的關系和紐帶。老師和學生之間除了教與學的關系,還有一條情感的紐帶。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師生之間的情感關系是否融洽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情緒,而學生學習情緒的好壞又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積極的情感關系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消極的情感關系則會打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產生抵觸情緒。學生是教學的“主體”,一切教學活動都應圍繞學生展開,當然對情感交流問題的論述也應該從學生和教師兩個方面展開,但本文主要從教師的角度入手探討,如何發(fā)揮情感交流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一、教師要熱愛學生,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從情感上打動學生
細心觀察會發(fā)現,受學生青睞的老師一定是一個懂得如何關愛、尊重、理解學生的老師。現代教育理論都倡導要建立良好融洽的師生情感關系,徹底改變高高在上的傳統(tǒng)觀點,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真情付出,要真誠的去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不僅要做學生的導師,更要做學生的朋友,沒有對學生真正的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只有深愛學生,才能無微不至地關懷學生的成長,竭盡全力地去教育好學生。
人是需要關心和尊重的,處在發(fā)育期的學生更是如此,他們需要理解和尊重,他們需要傾聽和交流。教師要理解學生,寬容學生,要以真誠的愛理解、尊重、呵護、開導、激勵、喚醒學生,讓他們在感受到自我價值的同時,開闊思維空間,增強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創(chuàng)造力。喚起學生追求上進的強烈愿望,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滿意和欣賞,尊重和理解,可以發(fā)展和增強師生之間的情感關系。比如,如果學生在學習中的各個方面都使教師滿意,得到老師的表揚和鼓勵,則會產生一種成就感和積極愉快心理體驗,會心情舒暢,對未來充滿信心,進而愿意去親近老師,而不再是敬而遠之;反之,如果教師經常挖苦、訓斥、冷落學生,對他們的犯的小錯誤不是積極引導,而是無情的否定和諷刺,這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產生消極的抵觸情緒,比如苦悶煩惱、自暴自棄,玩世不恭等等,長此以往,就會對教師敬而遠之。
教學活動是師生對話的過程,“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教師應該從講臺上走下來,俯下身來跟學生對話,關注每一位學生,尊重理解他們的情感需要,引發(fā)師生間的情感共鳴,構建新型的民主、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
二、教師要為人師表,提升個人魅力,做學生楷模,從情感上吸引學生
教師的表率作用對學生有著特殊的教育意義,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但是很多教師認識不到這個問題,認為只要把知識毫無保留的傳授給學生就是完成了自己作為教師的任務。殊不知,這種只重知識傳授,不重與學生交流的教學會嚴重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積極性,這種枯燥的教學方式久而久之會拉開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
所以,一名合格的教師除了要具備淵博的知識、扎實的專業(yè)技能,還要從思想、道德、品格、情感、生活態(tài)度等各個方面加強自身的修養(yǎng),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教師應該善于尋找與學生情感交流的突破口,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感去陶冶學生的情感;以樂觀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去感染學生,打動學生;課堂教學時,以激情洋溢的語言,豐富生動的表情動作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以個人魅力贏得學生的信任和尊重,從內在情感上走入對方,讓接納對方的同時讓對方接納,形成一種建立在敬仰、欽佩為基礎上的和諧的教學氛圍。作為教師從各個方面提高自身素質,可以為師生間的情感交流打下堅實的基礎。
由此可見,師生之間的積極健康的情感交流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和動機,是教與學順利完成的重要保證。師生間良好的情感交流是教學成功的基礎,良好的情感關系會在無形中感染學生。所以,作為教師應該拿起“情感”這把鑰匙,走進學生,打開學生的心扉。讓知識的傳授猶如涓涓細流,在無聲無息中流入學生的心田,真正實現教書育人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