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O7-0156-01
摘要:杜威說:“學校課堂要有使學生能夠產生問題運用思想的情境,那就必須設置主動的作業和足以運用的資料。”創設問題情境,不僅可以使學生容易掌握知識和技能,而且可以更好地體驗教學內容中的情感內涵,從而使原本枯燥、抽象的知識變得生動形象,饒有趣味。可以從實際問題的需要出發,從概念的本質特征出發,從學生既有知識經驗出發,從趣味性的問題出發,從學生實踐操作出發創設情境。
關鍵詞:巧妙 初中 數學 問題 情境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初中階段的教學應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采用“ 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模式展開,這個模式也是新課程教材內容的主要呈現方式,因此,在新課程中數學問題情境創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問題情境是一種特殊的教學環境,是教師為了支持學生的學習,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有目的地創設的。創設問題情境,不僅可以使學生容易掌握知識和技能,而且可以更好地體驗教學內容中的情感內涵,從而使原本枯燥、抽象的知識變得生動形象,饒有趣味。從現代教學論觀點看,數學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為學生設計學習的情境,提供全面、清晰的有關信息,引導學生在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中開動腦筋進行學習。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討數學課堂中問題情境創設的技巧,以期對數學課堂教學產生有益的幫助。下面,就以新課程教學中的幾個問題情境的創設為例,簡要說明數學課堂中問題情境創設的技巧。
一、從概念的本質特征出發創設問題情境
任何一個數學概念都是對客觀事物觀察、分析、綜合、抽象形成的,因此在概念教學時應注意尋找概念在現實生活中的實例,在課堂上合理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在對具體問題的體驗中感知概念,形成感性認識,并進一步提煉出感性材料的本質屬性,從而認識并理解概念。
在掌握負數概念的教學實踐中,曾有教師利用如下的情境設計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000年足球甲A聯賽第一輪中,青島海牛與魯能泰山隊,哪一支球隊贏了,贏了幾個球?哪一支球隊輸了,輸了幾個球?問題一出,全場嘩然,那些球迷男生更是上勁。“海牛贏了,贏了兩個球;泰山輸了,輸了一個球。”趁熱打鐵,教師馬上又問:“如果我們用2表示海牛隊所贏的那兩個球,那么泰山隊所輸的那一個球又該如何表示呢?”經此一問,喧嘩漸止,學生們都用渴求的目光看著教師,教師也就順勢引出了負數的概念。
教師抓住了負數和正數是一對相反意義的量這個概念的本質,創設了學生熟悉又感興趣的問題情境,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記憶概念,使學生感到概念的引入不枯燥,從而產生積極的學習興趣。
二、從實際問題的需要出發創設問題情境
創設數學問題情境時,可把學科教學的具體內容與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結合起來,從具體的問題到抽象的概念,得到抽象化的知識后再把它們應用到新的現實情境中去,從而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新教材注意到了這一點,編排了大量的與現實生活有關的例題、習題,如貸款買房問題,電話或出租車的分段計費、公民的納稅、彩票中獎等問題,不僅擴大了學生的眼界,還激發了他們思考問題的熱情,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數學的積極性,使他們真正感受到身邊處處皆有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聯系教材與學生的實際,設置生動的現實生活問題情境。
三、從學生實踐操作出發創設問題情境。
作圖、度量、計算和剪圖等活動便于學生操作,并能引起學生積極猜測,深入思考問題。通過實驗觀察和度量計算等得出有關數據,進而根據這些數據,猜測出結論,這是數學發現的重要方法。如果按照這個程序創設問題情境,既能啟發學生積極思維,又使學生嘗試到模擬數學家發現結論的方法,增強學習的興趣。
案例:筆者在上浙教版八年級下冊《菱形的判定》一課時,設計如下問題情境。
取一張長方形紙片,按下圖方法對折兩次,并沿虛線剪開,把剪下的部分展開,平鋪在桌面上。
議一議:
1、剪出的這個圖形是哪一種四邊形?一定是菱形嗎?
2、根據折疊、裁剪的過程,這個四邊形的邊和對角線分別具有什么性質?
3、一個平行四邊形具備怎樣的條件就可以判定它是菱形?
經歷了相關的手工剪裁操作及合作探究,學生不僅初步感受到“數學家在建立一個可觀的結構之前經歷的艱苦漫長的道路”,而且很自然地得出了“四邊相等的四邊形是菱形”和“對角線互相垂直的平行四邊形是菱形”這兩個菱形判定定理。
四、從學生既有知識經驗出發創設問題情境
以處于學生認知結構范圍內的富有啟發性的常規問題或已知的數學事實為材料,可創設鋪墊型的問題情境。這種問題情境可為學生的聯想探究提供有效的啟發和可靠的基礎,產生聯想式的探究學習。學生往往從原問題出發,通過由淺入深、由此及彼、由正及反等不同方式、不同層次的聯想,變化發展出不同類型的新問題,從而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廣闊的思維空間,這對培養學生思維的開放性和合情推理能力有重要作用。比如學習《概率》時,首先遇到的一個概念就是隨機現象。其實隨機現象在日常生活中大量存在,比如降雨概率、感冒指數、體育彩票、各種保險、風險與投資等等,這實際上是人們對客觀世界中某些現象的一種描述,其中都涉及大量的數據。學生結合具體實例,學習概率的某些基本性質和簡單的概率模型,加深對隨機現象的理解,能通過實驗、計算器(機)模擬估計簡單隨機現象發生的概率。
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問題情境創設是一門創造性的藝術,問題情境的創設技巧并不局限于以上幾種,還待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總結、探索、創新和完善。總之,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時要多一些理性、少一些浮躁,讓問題情境在數學教學中發揮其應有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