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摘要:中職《企業管理》課程內容多、課時少、實用性強。針對其課程特點,本文提出了提高中職《企業管理》課程教學效果的幾種措施與方法,希望能對教學起到一定作用。
關鍵詞:企業管理 課程教學 效果 方法
中職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的生存和就業能力為根本出發點的教育,培養的畢業生是針對某一類的職業崗位群的。《企業管理》作為中等職業技術教育經濟管理類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對學生進一步系統學習專業課程起到了重要的承上啟下的作用。為了不斷提高該課程的教學效果和教學水平,授課教師可在教學方法上努力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正確理解本學科特點
(1)學科綜合性強,內容豐富
企業管理學主要涉及的內容有:管理概念、市場調查與預測、經營與決策、產品開發、工程項目與評價、生產、質量、設備、能源、物資、人力資源、財務、信息等方面的管理,大致可分為生產管理和經營管理兩大塊。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類社會的進步,學科內容在不斷變復雜和深化。
(2)管理方法具綜合性
企業管理與其它學科一樣需要遵循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的哲學方法,同時還需要一套應當包含學科內容的各個方面而形成的綜合方法體系現代的管理方法,企業管理在行為過程中,除應用行政、法律法規、經濟與基礎方法外,還運用到了社會學方法、心理學方法,自然科學方法、系統論方法、控制論方法、協同論方法和信息論方法等應用方法。
(3)解決問題具發散性
企業管理所涉及的問題一般是與“環境與人”緊密聯系的。就環境因素而言,往往因環境的不同而使得同一問題解決的方法發生變化。同樣由于認識的差異,必然導致處理與解決問題方式的差異。這種解決問題方法與途徑的不唯一性,也正是企業管理藝術性的一面。
二、精心組織,活躍課堂氣氛
《企業管理學》的課堂教學,應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學的中心,通過老師的精心組織,形成活躍的課堂氣氛。
(1)通過有序的教學進程,引導學生盡快進入學習狀態
《企業管理學》的教學進程主要包括:集中注意與提示教學目標—引發學生回憶原有知識—呈現經過處理的信息—闡明新舊知識的關系和對新知識的理解—師生互動—提供攝取知識的線索或技能運用的情境。通過教學進程的有效實施,使學生盡快地轉入學習狀態,保證教學目標的實現。
(2)合理利用教學模式,開展教學
《企業管理學》課程教學應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根本上構建有效課堂教學。在教學過程中,主要利用啟發式、案例式與討論式、講授式、自學式等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3)采取多樣的組織形式,活躍課堂氣氛
《企業管理學》的課堂教學要獲得明顯成效,就需要多樣的課堂組織形式,才能將教學任務、教學內容、教學程序與方法緊密聯系在一起。組織形式主要有全班上課、分組學習討論、集體討論、實踐教學等。
(4)采取靈活的講課方式
理論授課除了要合理運用語言藝術以外,還要采取靈活的授課方式,才能增強吸引力。在《企業管理學》課程教學中,主要采用理論—案例、案例—理論、理論—案例—理論、自學講授相結合等方式。
三、提高職工素質,從源頭上提高教學效果
要取得人才優勢,在于留住人才、引進人才,更在于培養人才。培養人才的重點是徹底改變素質水平停留在第一次創業階段的狀況,關鍵在于職工素質的創新,培養更多的高素質人才。
(1)政治素質的創新
在各種素質的創新過程中,要以政治素質的創新為核心,帶動職業素質、技能素質共同全面發展。政治素質的創新,重點是加強理論學習,創建“團結、廉潔、開拓”的好班子;把學理論與整個思想政治工作的傳統優勢結合起來,為改革和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
(2)職業素質的創新
職業素質的創新就是要按國內、國際人才的標準,使管理人員擺脫傳統的管理模式及老一套管理辦法,接受、熟悉、精通現代企業理念,更多地參與國內、國際的競爭與合作,創出名牌產品和品牌企業。對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對癥下藥,對新人,可以派他們到基層鍛煉,加速其成長。
(3)技能素質的創新
要通過培訓等多種形式和各種強制性措施,促使各類人才普遍掌握外語和計算機等現代化工作技能,適應對外開放和提高工作效率的需要。
四、積極實施案例教學
現代企業的管理活動具有層次多、內容復雜、形式多樣等特性。中職《企業管理》的課程教育更要教學生運用系統化、科學化的方法了解企業管理活動的多元性、復雜性、動態性和全變性。案例教學是培養學生綜合分析能力的有效教學手段。
(1)《企業管理》教學案例的選擇要恰當
案例選擇是否恰當,能否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實現教學目標,是相當重要的。因此,教師課前要選擇出適用的、適度的、與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相吻合的案例。案例的選擇應以“普通而典型”為原則,選擇國內特別是本地區企業管理的案例,教學效果會較好。因為學生對發生在身邊的事比較感興趣,也比較容易理解。
(2)營造《企業管理》案例教學中和諧的課堂氛圍
在課堂上教師要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為主,給學生思維的空間,同時為自己留有發揮的余地,注重讓學生獨立探索獲取知識,能舉一反三,使課堂氣氛熱烈活躍、輕松愉快,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會學且樂學的境界。
(3)通過社會實踐提升管理案例教學效果
開展實踐教學要建立好實習基地,把案例教學與學生的實習結合起來,為學生提供較穩定的場所作為“管理案例”課程教學的重要環節。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實習期間注意觀察身邊實事和學習別人處理問題的方法,自行編寫案例,使學生的實習能真正理論聯系實際。通過實習,綜合運用和融會貫通所學的企業管理知識,使學生成為實用型的管理人才。
五、善于將信息技術用于中職《企業管理》教學
信息技術與教學實踐的融合是教學改革的發展趨勢之一。對中職《企業管理》的教學實踐,應該以豐富的教學理論為指導,積極把多媒體技術和課程進行有機整合,運用多媒體和信息技術向學生形象具體、生動活潑地多角度、多層次地提供感性的管理知識,使《企業管理》的教學內容由難變易,由抽象變具體、枯燥變有趣。企業管理理論之間滲透性強,往往在本學科中融進其他一些學科,這就使得企業管理理論呈現較強的綜合性。在信息技術條件下,通過超文本技術、網絡技術等是充分體現理論的交叉與滲透的,使學生對知識能靈活掌握和運用,同時能加以創新。
參考文獻:
[1]張海紅.淺談職業教育中實踐教學的意義和方法[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
報,2007,(4)
[2]韓風忠,馬麗紅.關于職業技術教育改革的探討[J].北方經貿,2007,(5)
[3]郭燕芬.企業管理案例教學的實踐[J].交通職業教育,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