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O7-0126-01
摘要:贊科夫說:“只要學生能提問題,這就是重要的條件之一,它有利于形成和鞏固學生對學習的內部誘因。”可見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的重要性。高中數學老師要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要為學生創設提出問題的情景,知道學生掌握提出問題的方法和方式。
關鍵詞:網絡 環境 高中數學 問題 提出研究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現代教學手段日益豐富。在高中數學教學實踐中,充分利用網絡技術,使教學更加深入和便捷。下面簡要談談基于網絡環境下數學問題的提出策略。
一、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
利用多媒體電腦向學生展示科技發展史尤其是數學發展史,讓學生意識到重要的問題歷來都是推動數學科學前進最重要的力量。“疑問是發現之母”,創新來源于“問題的提出”,“數學問題的提出是數學發展的源頭”,“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卻需要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愛因斯坦),“問題是數學的心臟”(赫爾姆斯),“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讓學生提問題。”(布魯巴克)。讓學生體會到:一個善于提出問題并表現出非凡的“提問”才華的人,其發展前景將是非常樂觀的。
二、創設“提出問題”的情景
要使學生能夠提出有價值的“好問題”,需要教師創設問題情景,讓學生會觀察、分析、揭示和概括。教師通過精心設計教學程序,利用以多媒體技術與網絡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在數學實驗室中創設與主題相關的、盡可能真實的情境,使學習能在和現實情況基本一致或相類似的情境中發生。創設多種教學情景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使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充分地交流,民主地、和諧的、理智地參與教學過程,這正是師生相互作用的最佳形式,因而也是發揮教學整體效益的可靠保證。
三、指導學生掌握“提出問題”的方法
1、課題質疑法。數學學習目標猶如指南針,為后面的學習指明方向,可從知識的產生、運用,以及知識的前后聯系上去質疑。
2、因果質疑法。任何事物的原因與結果之間都有必然的聯系,即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可以從“結論”入手提出問題,也可以從“條件”入手進行質疑。
3、聯想質疑法。根據兩個對象或兩類事物在某些方面(如特征、屬性、關系等)相同或相似之處,產生聯想,并由此入手提出問題:這些對象在其他方面是否也有相同或相似之處?為什么?
4、方法質疑法。當學生做完數學題時,引導學生對解答方法進行質疑:“有沒有更簡便的方法”、|“這種方法能解決哪些類型習題”等。
5、比較質疑法。高中數學課程中有很多僅一字之差而又聯系的概念,這些概念的掌握有一定難度,并且很容易混淆。可引導學生邊比較變質疑。
6、批判質疑法。進行批判性質疑就是不依賴已有的方法和答案,不輕易認同別人的觀點,而通過自己獨立思考、判斷,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其思維更具挑戰性。它敢于擺脫習慣、權威等定勢,打破傳統、經驗的束縛和影響,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學生的理解與思維的發展。在獲取初步探索的結果上,要培養學生對已明白的事物繼續探究的習慣,永不滿足,進行探究性質疑,這才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內在的創新欲望,培養學生探究性思維品質。
四、指導學生掌握“提出問題”的方式
1、學生自我設問。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經驗世界,不同學生會由此對同一種問題形成不同理解和看法,各人的接受能力也不相同。在數學實驗室中創設與主題相關的、盡可能真實的情境,并指導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獨立地提出問題。
2、學生之間設問。學生在數學實驗室進行自主學習數學課程的過程中,常常會遇到一些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這時候他可以網絡向其他學生詢問。對于某些方面的 數學教學內容,教師有必要組織學生通過網絡進行學生之間的互相提問。通過學生之間的溝通互動,她們會看到各種不同的理解和思路。而且在此過程中,學生要學會理清和表達自己的見解,學會聆聽、理解他人的想法,學會相互接納、贊賞、爭辯、互助,她們要不斷對自己和別人的看法進行反思和評判。通過這種合作和溝通,學生可以看到問題的不同側面和解決途徑,從而對知識產生新的洞察。
3、師生之間設問。
教師提問——發電子郵件。在數學實驗室,教室可以通過教師機的監看功能觀察每一位學生的學習進程,及時了解學生當時的學習狀況。并通過它的控制功能不離開座位對學生進行一對一的個別輔導,及時地發電子郵件給指定學生,向他個別提問,也可以發電子郵件給部分或全部的學生,向他們提出共同的問題。
學生提問——發電子郵件。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也會碰到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除了可以通過網絡向同學詢問,也可以發電子郵件給教師請教。
教學策略是對完成特定的教學目標而且采用的教學活動的程序、方法、形式和教學媒體等因素的總體考慮。對于教學來說,沒有任何單一的策略能夠適應所有的情況,而有效的教學必須要有可供選擇的各種策略因素來達到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學設計者只是掌握了較多的不同的策略,才能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出良好的教學方案。因此,在教學時要靈活運用“提出問題”策略,并匹配最適合學習者學習的網絡技術,充分利用交互技術和網絡的多維性來優化學習過程和教學過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社會培養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