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H0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O7-0148-01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培養學生的質疑意識及能力,已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重中之重的責任及任務。這并非時髦,而是把學生看作是活生生的人,語文學習的主人,發展的主體;把課堂視為在教學情境中師生共同創生的能夠豐贍精神世界的魅力場,是師生開放的、動態的、生成的生命體驗。質疑,正是使學生活動處于一種開放狀態的課堂教學實踐機智,它賦予學生學習的自主權,使之邁向交流、合作語探究;它搭建了學生知識探索與精神建構的平臺 ,使生命的責任感與豐富性歸于學習。
課堂中師生本三者彼此精神相遇相擁,情致飽滿,課堂才是成長的樂園,培養健全人格的基地。但當我們冷靜地思考以上課堂現象時,深知追尋質疑有效性的道路還很漫長。當前關于此話題的諸多論述,沒有提升到追尋有效性的高度,因而本文提出論斷:克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質疑的弊端,提升其有效性,正確途徑應是尊重課堂是開放的、動態的、生成的生命體驗。具體論述如下:
一、展現開放的姿態為學生提供質疑的的最佳環境
如果學生保持積極向上的學習心態,有安全感和愉悅感,才敢真實地表現自己,充分地展現自己的個性,自由深入地思考問題,創造性地發揮潛能。和諧民主的課堂環境有利于激發學生的獨特見解,有利于學生大膽質疑的創新行為。因此,課堂要展現開放的姿態,創設良好的質疑環境,意味著我們教學觀念的更新,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營造一種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讓課堂成為真正寬松自如,學生自由發表意見的天地。
教師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從內心深處對質疑能力強的學生及時肯定,寬容地對待那些質疑能力差的學生,允許學生出錯,鼓勵爭辯,讓他們的思維真正活躍起來了。教師要密切關注學生的主體發展,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為學生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提供參與教學活動的廣闊空間。
二、呈現動態的結構讓課堂的質疑具有價值
不同讀者(教師和學生)對文本的體驗和解讀是多元化的,但是教師的先知和厚積的生活經驗很容易在質疑對話左右學生的思維,形成假性的課堂質疑,就是局限于依賴教師的思維。“學生只有在他人的行動迎合這人行動以及他人的不斷插話這人的異議時,這種思維才具有創造性”。所以課堂必然要“呈現動態的結構”,教師重在引導、點撥,把“教”的過程變成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親歷實踐的過程。有位老師執教《蜜蜂》課近尾聲時,學生問:帶出去的蜜蜂有二十只,可只飛回來十七只,那還有三只去了哪兒,法布爾太粗心了,竟然沒有提到。我想它們是迷路了,我認為法布爾的實驗結果不一定正確。問題來得很突然,老師一時有些茫然,怎么引導呢?一是直接引導,節約時間;二是讓學生討論,在辯論中探究。沉思片刻,他決定采用后者。事實證明學生是充滿活力的,當把問題拋給學生的那一剎那,孩子們智慧的火花便點燃了,語文課堂的動態美便產生了。如果草草包辦了孩子尖銳的問題,那么精彩將失之交臂,質疑的價值無從體現。關注靈動的細節,我們的課堂教學才會充盈著靈動的智慧,洋溢著人性的光輝,這讓我們領略了學生的潛質,真正看到了學生綻開的童心,把我們的思維引向廣處、深處。學生在理解感悟的過程中自行發現,自主質疑,自行建構了文本的意義,這就是課堂教學不斷演進的動態課程資源,我們老師就應該用心引導。
三、運用生成的策略推進學生深度探究
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預見到課的所有細節,在于把握當時的具體情況。課堂質疑中,現時生成的超出教師預設方案之外的學生有價值的生成,教師要有效地應對。當學生發表精彩質疑時,教師要高屋建瓴地作精彩的評述,使其得到升華,從而提高課堂實效。如教《普羅米修斯盜火》,有學生提出:一味地把宙斯說成殘暴的是不對的,他也是為了管理好天神,而普羅米修斯畢竟是犯了天規的。老師首先表揚這位同學的勇敢質疑,接著學生在老師的積極引導下體悟到普羅米修斯盜火不是為自己,而是為了整個人類,就不應該去懲罰等自己的見解,從而促成了文本新的意義的生成,在潛移默化中達到了育人目的。
學生擁有了自主探究的空間和時間,質疑時思想才不會凝固,學習才富有個性,融合生成,學生語文技能和美好人格才得以提升。如教《天鵝的故事》,有位老師引導學生質疑:主人公到底是誰?在學生出現了天鵝、老人、獵槍、寒風和北潮、故事中的我等不同看法后,教者并沒有越俎代庖直截了當地給學生一一評判,而是讓他們充分展示自己的理由,呈現出潛藏在各種答案背后的思想認識。兒童的心是柔軟的,當其內心被觸動時,自然有感而發。教者對文本的更深層次的理解發揮其有效的引導作用了。師生對文本的質疑和理解差異使得課堂教學充滿智慧的精彩。如果教師自問自答,不知是沒有等待的耐心,還是對學生沒有信心,來一出自導自演,學生無所適從,課堂教學變得毫無生氣。另一方面,語文教師在課堂上不可迷失自己!由于片面理解了學生的主體作用,片面地理解了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見解,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的回答不敢作出恰如其分的評價,一味地用表揚和鼓勵,并認為這就是尊重學生,這種無原則的寬容只會導致學生價值判斷的失誤。沒有現成的答案,孩子的思維就具有挑戰性,在小學語文課堂質疑中,老師必須發揮自己對學生美好精神世界和正確價值領域的引領作用。每個學生都有屬于自己的豐富的感覺世界和多彩的經驗世界,我們在課堂生成中要注意準確把握,重視文本的價值取向,促使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只有做到這樣的平衡,我們在追尋質疑有效性的道路上,才會離理想的目標越來越近。
兒童的內心擁有一個富有真實和靈性的世界,作為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生命體驗,營造生命課堂。質疑,讓學生精彩,讓課堂精彩,演繹著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實踐智慧。愿我們在追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質疑有效性的道路上,早日到達本該屬于我們自己的地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