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O7-0151-01
摘要:文章運用文獻綜述法,闡述了體育教學評價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與對策,為主管部門決策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教學評價 體育 對策與建議
教育評價研究是當代世界教育科學研究的3大領域之一。國際上已組成了“國際教育成就評價協會” (簡稱IEA),并開展世界性的教育評價和研究工作。在我國,教育評價的研究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視,教育評價觀念比較落后,體育教學評價更是如此,多年來我國體育教學評價理論和方法受傳統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習慣于沿用競技體育的評價方法對體育教學活動以及教學對象進行評價,偏重于體質、體能等易于測量的方面,忽視體育教學中的學生心理素質、人際交往和參與意識等方面的評價,在體育課程改革的今天,重新認識并合理制定出一系列的體育教學評價方法和標準,顯得尤為重要。
1、當前體育教學評價存在的問題
1.1對體育教學評價目的的認識有偏差
體育教學評價的目的有兩個:一是檢查教師的教學情況.幫助教師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二是為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進步情況和需要改進的地方,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但是,在實際工作中,體育教學的評價卻存在著為評價而評價的做法,把評價作為體育教學的目標對待。體育教學仿佛就是為了考試而進行的,考什么,就教什么。
1.2重視終結性評價,忽視過程性評價
在體育教學中,以終結性評價作為主要評價方法的做法較為普遍。但是,終結性評價有諸多局限性;對學習反饋的滯后性、對學習進程的激勵促動性、提高學習效果和幫助學生改進學習的有限性等等,而過程性評價在發揮評價對教學的反饋、修正作用方面具有終結性評價難以替代的作用。所以只有終結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相結合,才能有效地幫助學先及時發現和解決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從而不斷改進教學過程,不斷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有效性。
1.3 重視絕對評價,忽視自我評價
一是片面強調絕對性評價標準,如身體素質測驗、達標、體質測試等成績的評定,不重視乃至完全放棄以被評價對象的進步為參照標準進行評價;二是過多強調共性和一般趨勢,忽略了個性的發展和個體間的差異性;三是評價關注重心過分集中在結果,忽視被評價者在各個時期的進步狀況和努力程度.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形成性評價,不能很好地發揮評價促進發展的功能。因此,在處理這類體育學習問題時要加強個體自我評價,淡化一般標準評價,主張以個人的進步程度來評價學生的體育學習。
2、對策與建議
2.1轉變觀念,將素質教育思想貫徹到體育教學評價中
建立科學的體育教學評價機制,首先要研究素質教育的內涵,抓住素質教育全面性、全體性、機動性的特點,確立學校體育在素質教育中的地位,明確學校體育的具體培養目標,使評價目標與教育目標一致,并以此為依據來設計體育教學評價的指標體系。要淡化考評的選拔功能,強化全面教育、反饋、激勵的綜合功能,徹底根除考什么,教什么,練什么的弊端,既要注重教學效果,又要注重教學過程,既要重視學生的身體發展和運動能力的培養,又要重視學生體育人文思想的灌輸以及意志品質、求知程度等,
2.2由重視結果向重視過程轉變
傳統的體育教學評價觀將評價視為一種目的與結果,無法保證體育教學評價的全面性、客觀性和科學性,而素質教育背景下體育教學則從發展的角度出發,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而評價,為了全面提高體育教學質量而評價。不僅重視評價對象的參與意識,更重視評價對象的未來發展和個人價值,這種評價更重視評價對象的參與意識以及評價主體與客體的關系.在這樣的評價過程中,所有的學生獲得的是鼓勵,都能體驗成功與進步的快樂,從而使學生形成自我認識、自我教育和自我進步的能力,促進學生自覺主動她學習。
2.3多種評價方式的綜合運用
體育課程的特點及個體的差異性決定仟何單一的教學評價都無法保證評價結果的準確性和真實性。每種教學評價方法都有自己的特點,結合各種教學評價方法的特點,發揮優勢,彌補不足成為我國體育教學評價發展的新趨勢。如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終絎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他人評價與帛我評價相結合;標準化評價與個體化評價相結合;
3、結束語
體育教學評價由于體育目標的多元化,需對眾多的內容、因素等做出全面、客觀、公正、有積極意義的綜合評價,不進行改革是無法適應素質教育要求的。必須在確定評價指標、制定評價標準等方面提出既科學又行之有效的方法來.否則,體育教學評價的作用難以實現,體育課程改革也將半途而廢。
參考文獻:
[1]劉曉.論教育評價的科學性與科學化問題[J].教育研究,2001(6)∶22--24。
[2]張華.課程與教學論[N].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