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O7-0035-01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和歸納重點介紹了網絡課程的特點以及網絡課程的主要構成,并以實際示例《電工電子技術》網絡課程的結構進一步加以說明。
關鍵詞:多媒體 資源共享 虛擬 合作交流
Abstract:This text passes the analysis to anticipate the network course with the point introduction that induce characteristics and curricular and main composing in networks, and further take into the elucidation with the curricular construction in network 《Technology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Energy》 as actual example.
Key words:Multi-media Resources shares Conjecture Cooperation Exchanges
隨著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和現代教育技術廣泛的應用,現代教育的方式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信息媒體的制作表達、存儲和傳播,以驚人的速度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式、教育理念和學習手段。以計算機多媒體交互界面等更為先進的綜合媒體逐漸滲入教學過程中,成為現代教育技術的重要手段和內容。網絡課程被視為現代教育技術中應用最為廣泛的手段之一,因此,實現網絡課程的方法和策略直接影響到教育的質量。
1、 網絡課程的特點
網絡課程是通過網絡表現某門學科的教學內容及實施等教學活動的總和,它包括兩個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學目標、教學策略組織起來的教學內容和網絡教學支撐環境[1]。它具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對象、和豐富的課程內容。其主要特定有:
(1)資源共享。教育網絡資源包括網絡環境資源、網絡信息資源、網絡人力資源。任何人只要通過網絡即可享用這些資源,擴大了使用范圍,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最大限度的為學習者服務。
(2)時空限制。傳統的教育模式則受到時間和空間的制約。通過網絡課程教育,對于學習者時間和空間是完全開放的,自由的。任何時間、任何地方通過網絡可以享用網絡課程帶來的信息。
(3)多向互動。雙向互動是傳統教學所追求的目標,而網絡教育可以做到多向互動。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甚至網絡上的任何雙方都可以實現互動。
(4)個性化和合作化。學生是學習的認知主體,學習的過程是學生通過主動探索、發現問題的建構過程。網絡課程體現學生個性化學習的特點,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首創精神。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和學生的合作,學生和教師的合作,即計算機支持的合作學習(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Learning 簡稱CSCL),則更能夠提高學生獲得知識的樂趣,達到學習的目標。
2、 網絡課程的構成
網絡課程與一般的多媒體教學軟件不同,它是學生利用網絡進行學習的教材,并根據網絡教學的特點和人才培養的需要,完整的網絡課程應由如下幾部分構成。
(1)教學內容。利用多媒體技術具有多樣化的、豐富的教學內容是網絡課程的主要特點。比傳統的教材包含知識面更寬、信息量大的內容。一般應具有課程簡介、目標說明、教學計劃、知識點內容、典型實例以及多媒體素材等。
(2)虛擬實驗。學生可以通過虛擬實驗驗證鞏固學習內容。一般應包括實驗情景、交互操作、結果呈現和數據分析等。
(3)學習工具。在學習過程中,可以隨時利用工具進行幫助。一般應包括字典、詞典、資料庫、電子筆記等。
(4)合作交流。通過合作交流,共同探討,交流學習體會。一般應包括聊天室、電子公告、疑難解答、在線交流、電子郵件等。
(5)診斷評價。學生可以通過自己診斷和測試學習內容,掌握知識的程度或直接通過計算機進行考試。一般應包括習題練習,單元測試、自測題、網絡考試系統、結果分析等。
(6)學生信息。存儲學生的基本信息。一般應包括學生密碼、個人賬號以及其它相關資料。
3、網絡課程設計案例
網絡課程設計不能簡單套用傳統課程設計的思路和方法,一是根據教學對象和教學目標組織教學內容,二是充分利用現代計算機技術,體現網絡的特長。以筆者設計的《電力電子技術》網絡課程為例,該網絡課程的基本組成如圖1所示。本網絡課程的設計方案吸收了信息化教學的理念和網絡教育的最新技術成就,其主要特點是:
(1)根據教學對象和教學內容組織資源。本網絡課程按照河南職業技術學院的教學對象和教學內容組織成若干模塊。各模塊采取網頁結構,并且與資料庫、媒體素材庫及工具庫等相關內容相連接。
(2)多向交互與合作學習。允許學生利用網絡進行實時在線合作學習,或者與在線教師和在線專家進行信息交流,并且可以進行異步信息存儲交流。對于學生時間、空間完全開放。
(3)信息量大和多種形式并存。根據《電工電子技術》課程的特點,本網絡課程收集了大量信息,包括基本電路庫、常用元件庫以及其它相關知識。采用多種形式介紹各知識點,包括VCD錄像、PowerPoint 幻燈片、動畫演示等媒體技術。
4、結束語
本課題完成了《電工電子技術》網絡課程的整體架構、實現了教學資源、課程模塊、虛擬實驗等的建設,通過測試運行,實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
從學生反饋結果看,達到了預期效果,發揮了優質資源網上共享機制,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通過不斷地完善本網絡課程,使“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成為優質精品課程。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現代遠程教育資源建設委員會.現代遠程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范,2000.05.
[2]沙景榮.教育技術學專業教育技術理論系列課程改革研究.電化教育研究.
[3]丁興富.媒體教學功能分析以及媒體的選擇.中國遠程教育,2000,11: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