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O7-0006-01
摘要:根據我國當前高校的教學和科研的關系上存在著不協調的現象,本文論述了教學和科研的關系,以促進高校教學和科研的融合,提高高校教學質量,培養國家建設的棟梁人才。
關鍵詞:教學 科研 融合
1、高校教學和科研關系現狀
教學與科研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兩項主要任務。雖然我們的高校確有一大批學術與教學雙肩挑的優秀大學教師。但在目前的高校體制條件下,政策導向明顯傾向科研一方,基于“推動學校發展”對科研的政策保護的原因,教師專事于科研也有“為校爭光”的味道時,教學便無形中必然“邊緣化”,高校普遍存在重科研、輕教學,脫離教學搞科研,為了科研而科研的現象。大多教師的主要精力也放在課題的申報、經費的申請、論文的發表、專著的出版以及獎勵的獲得上,而對于自?己的教學本職工作,則相對關注不夠。甚至一些教師為了有更多時間和精力從事科研工作??,對教學工作漠不關心,敷衍了事,不愿意從事基本課堂的教學,不愿意探討教學方法、?成果、教學業績的得失,不愿意從事基礎教材的編寫。教學內容陳舊乏味、教學方式照本?宣科等現象。這不但對于培養人才無益,環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了學術風氣,形成不良的循環。全國大學學習研究會編發的《大學會員通訊》第15期(2004年4月25日)刊發了“湖北十所高校大學生學習情況調查與分析報告”,該報告依據問卷調查披露,教師在教學方面的精力投入近年來嚴重下降。教師對待教學工作的懈怠態度,除了不利于學生的專業學習,其最嚴重的影響并不限于智育方面,更體現于德育方面。這是由于對許多大學生走上工作崗位以怎樣的態度對待他們工作,老師的表現則是最鮮活的榜樣。 而恰恰高校許多教師在這一方面的榜樣作用出現了大問題。可以說,高校的教學和科研處于嚴重的失調狀態,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2、高校科研和教學諧調的對策
無論從理論和實踐上,科研與教學都應該是一致的的。高水平的大學教學必須是在知識創新基礎上的教學,而知識創新全賴科研。在當代知識和信息快速發展和更新的時代,不具備科研能力的大學教師很難滿足教學的要秋。但是在時間、精力的分配上,教學與科研有又矛盾的一面,加上當前高校的政策導向明顯傾向科研一方,教學便無形中必然“邊緣化”,“此”與“彼”也會嚴重失衡。但從大學的發展史和大學在社會中的本質功能,大學的根本意義還是人才培養,而人才的培養必須經過教學環節。目前高校如何聯系社會實際和聯系教學搞科研,以教學帶科研、以科研促教學,真正實現教學與科研的良性互動你?下面就這個問題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2.1改革高校人事制度
2.1.1嚴格高校教師進入考核機制
高校必須建立一套嚴格的教師進入機制,使進入高校的教師既具有較高的科研能力,同時有很強的教學能力。這樣就從源頭上為建立一支科研和教學能力較強的師資隊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1.2 改進教師職位的編制制度
在目前,只要那些“離崗”教師仍然占著編制,在編制總額不變的情況下,就無法聘任新人,學校的教學科研任務便也無法按照預期目標完成。因此,人事制度,具體來說就是編制制度,成為關鍵制約因素:只要不把離崗者計入總編,問題便可以得到解決。當然這里還涉及工資總額、勞保制度等等許多問題,但為了高校的良性發展,這些問題想辦法總是能解決的。
2.2借鑒國外發達國家處理教學與科研關系的經驗,制定既保護教學又鼓勵科研的政策
在美國所有大學都以教學為第一要務。所謂“第一”是指,首先,聘任教師時,職責中只有教學任務,即所有在職教師都只因承擔教學任務而存在,不管你名氣多大,年齡多長,只要受聘為教師就必須上課,基本不存在什么科研編制。其次,既然教師受聘于教學,那么學校就只考核教學,且考核極為嚴格,教學中稍有懈怠,便有被解雇之虞。那么美國高校是不是不重視科研?并非如此,至少研究型和教學研究型大學并非如此。在這類美國大學任教,沒有原創性科研成果是很難站穩腳跟的。再說,美國是大學排名的發源地,科研成果是決定名次的重要指標,哪個學校敢掉以輕心?與中國不同的只是,美國大學并不給科研任何政策保護,也不把科研成果作為平時考核教師的項目,因此也就沒有給科研“沖擊”教學留下空間。美國大學對教師的科研要求只在聘任和晉級時體現:一個教師如果科研不行,或被解聘或休想晉級。所以說,美國大學教師的科研壓力并不比中國教師小,但是他們必須在保質保量地完成教學工作的前提下來面對這一壓力,而不像中國教師那樣,把這個壓力變成荒疏教學的或堂而皇之或心照不宣的理由。這個例子說明學校在制定政策可以做到對科研和教學應同等重視。
2.3建立科學完善的高校教師評價指標體系
高校教師評價的指標體系是教師聘任、晉升和績效評價的前提。應包括以下幾方面的評價系統。第一,是建立同行評價體系。采取同行評價和教授會議評價,淡化行政評價的色彩,尊重學術評價的權威性。雖然在我國許多高校越來越重視同行評價,但在教師評價制度的建立和改革工作中,還存在許多問題,需要進一步借鑒國外同行評價制度的經驗,不斷提高教師評價的專業化水平。第二,是建立學生評價體系。在美國、加拿大高校非常重視學生對教師的評價意見,學生評價在教師評價方法體系中占有獨特的地位。在高校,部分教師輕視教學,教學態度不認真,課堂教學流于形式,引起了學生的強烈不滿,教學質量便無從談起,培養學生的目標便無法實現。通過學生評價可以有效地預防這類現象的發生。第三,將競爭機制適度引入教師評價體系,建立真正“能上能下”、“非升即走”的教師聘任制。將競爭機制引入教師評價體系,就要把競爭全面引入到教師的聘用、晉升和績效考核機制中,面向全社會進行招聘和選拔,并在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等方面對教師進行定性和定量地考核,評價不合格的不得聘任或晉升。同時對于確實不適合高校教學的教師可使其改行從事非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李德菊.高校教學與科研關系的探析.中國電力教育, 2011( 25)
[2]袁漢民.處理好教學與科研的關系.教育與職業,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