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是文化重鎮,承擔著傳播文明和創新文化的歷史使命”。
“海淀的成長有我們付出的辛勤勞動,海淀的發展離不開我們的無私奉獻,把海淀建設得更加文明、美麗和現代,更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作為駐區高校,北京交通大學師生當以高度的自覺和高尚的行為示范投入爭創首都文明區的建設中。要充分發揮學校首都文明單位標兵的示范作用,全面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打造優美校園環境,培育優良校風、學風,構建高雅校園文化,培養高素質有用之才。”
2011年10月,北京交通大學全校師生員工的郵箱中收到了來自學校黨委宣傳部發來的關于開展“做文明有禮的北京人”主題實踐活動倡議書。
不管是剛來不久的新生,還是已就讀幾年的老生,抑或是偶然來此地的觀光者,在這所百年老校的校園里,都隨處可見學校為創建首都文明區營造的積極和諧的氛圍。
全面部署文明創建主題
實踐活動
今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也是海淀區爭創首都文明區的創建之年。近年來海淀區作為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綜合經濟實力、城市形象面貌、區域文明程度不斷提升,城市的知名度、美譽度不斷提升,成為了代表全國、全市科技創新水平和教育水平的窗口地區。
為了調動廣大駐區單位參與海淀精神文明建設,為創建首都文明區奠定基礎,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區創造條件,海淀區創新工作機制,著手打造文明委的各個系統工作平臺,依托這幾個平臺實現信息互通、資源共享、交流互動,高校系統工作平臺是重中之重。
9月21日,海淀區文明委組織駐海淀區近30所高校召開了共建首都文明區座談會。討論審議了駐海淀高等院校開展“做文明有禮的北京人”主題活動的實施方案,廣泛征求了各高校的意見建議,并希望高校為海淀爭創首都文明區貢獻力量。
在現有成績下,努力打造優美的校園環境;培育優良的校風、學風;構建高雅的校園文化;培養高素質的有用之才;當好海淀駐區單位精神文明建設的榜樣;并通過組織開展文化宣傳、社會教育、志愿服務、結對共建等各類活動,發揮出高校的輻射作用。
參加會議的北京交通大學黨委宣傳部藍曉霞部長回到學校后,將會議精神向學校領導做了匯報。學校對此非常重視,一周之內,就在學校黨委統一領導下,成立了“創建首都文明區,做文明有禮的北京人”主題實踐活動領導小組,各機關職能部處、學院和直屬單位積極參與,各負其責,共同開展好活動相關工作。
截至9月底,學校宣傳部已經在充分征集相關部門意見的基礎上制定出了文明創建行動的實施方案。
9月30日上午,學校召開了主題實踐活動工作部署會。校黨委副書記高福廷在會上介紹了海淀區開展創建首都文明區工作和“做文明有禮的北京人”主題實踐活動的相關背景和重要意義,對學校開展主題實踐活動進行了全面部署。
他指出,做好此項工作需要全校上下群策群力,形成合力。校內各單位要按照活動主題,結合工作實際,豐富載體,注重實效,突出亮點特色,精心設計好活動內容,切實提高活動在師生中的知曉率與滿意度。他強調,此次活動是事關海淀區創建首都文明區的重要工作,各部門必須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在行動上扎實推進,切實發揮好“首都文明單位標兵”的示范作用,當好海淀駐區單位精神文明建設榜樣。
會議還下發了《中共北京交通大學委員會關于開展創建首都文明區 做文明有禮的北京人主題實踐活動的通知》。
根據安排,此次主題實踐活動從開展文明創建活動、建設文明校園環境、培育高雅校園文化、開展社會服務活動等四個方面展開,涵蓋了18項具體措施和工作。學校還將適時對主題實踐活動進行總結,對在活動中取得優異成績、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
深入挖掘百年交大文明精神
在文明創建四項主題實踐活動中,學校一系列培育高雅校園文化活動最先脫穎而出,點亮了人們的視野。
正如高福廷副書記所說,“高校是文化重鎮,承擔著傳播文明和創新文化的歷史使命”。
學校將以建設一流研究型大學為己任,深入挖掘學校歷史積淀和文化內涵,凝煉形成師生廣泛認同、獨具特色的北京交大精神;進一步夯實交大文化平臺,著力打造一批覆蓋全校不同群體、體現學校特色、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校園文化活動品牌;更好地建設校園形象識別系統,充實交大特色文化符號,提高學校文化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努力打造北京交通大學一流的文化軟實力。
10月上旬,當本刊記者致電學校宣傳部李世珍老師時,他告訴記者,學校上下正忙著為慶祝學校建校115周年做準備,與此相關的校園文化活動也大手筆地呈現在全校師生的面前。
10月13日,“最美交大”文化系列原創作品的所有獲獎作品在天佑會堂旁的林蔭小道面向全校師生開放展示。在本次征集活動中,“尋找我最美的交大”、“設計我最美的交大”、“描繪我最美的交大”分別為攝影、校園文化、文學作品三個項目。該活動由校團委聯合學校教育基金會共同開展,旨在讓全體師生能夠飲水思源,愛國榮校,深入挖掘百年交大文化底蘊,激發創意,鼓舞精神,激發對校園文化的濃厚興趣。
經過為期兩個月的征集和評選,100多個優秀作品在近600個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展現了交大學子濃郁的校園情結以及對學校的感恩情懷,成為交大學子對母校115周年校慶最真摯的獻禮。
為慶祝北京交通大學建校115周年而舉辦的系列文化產品發布會則集中發布了包括《北京交通大學百年圖鑒》、《曾鯤化》、《北京交大賦》、《鉛字的力量——北京交通大學報六十年作品精選集》、《翰墨飄香 光影流韻——北京交通大學建校115周年師生員工書畫攝影作品選》等文化精品。
以《百年圖鑒》為例,該書選用歷史圖照逾千張,成為圖文并茂地詮釋學校百年發展史的又一力作。
10月15日,北京交通大學第四屆國際文化節拉開序幕。60個國家特色展位為中外學生及友人展示了獨特的異域文化,中外學生在享受一場別開生面的國際文化盛宴之余,也拓寬了他們的國際化視野,加強了不同文化的交流。
除培育高雅校園文化活動外,開展文明創建活動、建設文明校園環境、開展社會服務活動等主題實踐活動也紛紛提上了日程。
研究生部印制了《交大研究生》雜志,繼續舉辦“與大師面對面”名師講壇,特別是辦好“院士校園行”名師講壇活動,邀請知名院士、學者及企業精英進校園,使研究生從大師的人生經歷中受益。
10月下旬,后勤集團飲食服務中心在二餐廳與電氣工程學院“青年志愿團”同學開展了“共建文明食堂”聯誼活動。餐廳聽取了學生們的意見,改進了食堂工作,提高了服務質量。后勤集團提出,還要在綠化、美化、凈化、優化校園環境方面下功夫,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人居環境和諧。
截至10月末,學校家屬區垃圾分類試點工作順利進行,原有的普通垃圾桶全部更換為分類垃圾桶,桶上面還分別用圖標表示各自回收的垃圾種類。
據了解,僅家屬區就更換分類垃圾桶188個,學校對垃圾分類工作的投入力度可見一斑。
下一步,學校還將開展一系列科學素養與學風建設活動、優秀班級體評選活動、安全文明宿舍建設活動等。在校外,學校還與一些公益組織合作,讓學校學生積極投入到幫助孤寡老人、殘疾人朋友的志愿服務活動中去,同時為貧困山區的孩子捐衣捐物,為他們送去溫暖和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