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喬布斯平靜辭世,“蘋果”失魂,“果粉”啜泣,全球哀思彌漫。“無窮無盡是離愁”,數(shù)碼時代失去了導航燈,“蘋果”還會不會那樣鮮艷?也許人們還會生發(fā)一種“自責”,當喬布斯在世的時候,我們?yōu)槭裁礇]有更清醒地對他關注!
“把靈魂從肉體中分離出來的是生而不是死”。喬布斯只是“移居到別一個星球”,因為他留給后人的不僅僅是“被咬了一口的蘋果”,更重要的是橫空出世的“創(chuàng)新瘋狂”。正如一位網(wǎng)友的描述,喬布斯的神奇經歷:1個神話,2次手術,3個孩子,8年抗病,11款經典產品,100倍股價漲幅,1000萬臺iPad,1億部iPhone,2億臺iOS設備……。喬布斯是“中關村人”的一面鏡子,照出我們的“短處”,給中國創(chuàng)業(yè)者深刻啟迪,正是我們科學發(fā)展中可資借鑒的“路線圖”。
“不同凡‘想’”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是藝術與科學的“混血兒”。喬布斯的靈魂中隱藏著一種叛逆精神,他曾被一句“不同凡‘想’”的廣告詞感動落淚。“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說到傷心處”。喬布斯的“瘋狂”不為人理解,其實,“正是他們改變一切,推動人類的進步。因為惟有那些瘋狂到極點并自認為能改變世界的人,才真的改變了世界”。喬布斯有一句經典語錄示人——畢加索曾說過,“好的藝術家抄,偉大的藝術家偷”,我們從不為竊取奇思妙想而感到羞愧。令麥托什電腦變得偉大的重要原因是,在產品身上傾注心血的是音樂家、詩人、藝術家、動物學家和歷史學家,而他們恰恰又是世界上最棒的電腦科學家。喬布斯的非凡設計只因有“不酷斃,寧去死”的執(zhí)著,才會有神奇“可觸摸玻璃”的問世,才會使品牌經過“顏色革命”、“音樂傳奇”、“模式之爭”而達到極致。“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教授晚年對溫家寶總理語重心長地說:“一個有科學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學知識,還要有文化修養(yǎng)。”“文理相通”往往是科學家和藝術家“天馬行空”的動力源泉。遺憾的是我們近年來的教育過于“功利”,這也正是“錢學森之問”的痛楚所在罷。
“求知若饑,虛心若愚”,聚集最有才華的人圖謀大業(yè)——喬布斯在斯坦福的演講令人難以忘懷。他年輕時最喜歡的一本雜志《全球概覽》,在出版最后一期的告別詞中說——“保持饑餓,保持愚蠢”——成為影響喬布斯一生的座右銘。他對學子們坦言,“今天,你們要離開校門開始新生活,我希望你們也能這‘保持饑餓,保持愚蠢。’”喬布斯“神一樣的傳奇”絕然不是靠“單打獨斗”,而是憑他特立獨行的人格魅力和超強凝聚力聚攏了一大批知識精英,志同道合,共克時艱而來。諸如,被稱為“蘋果雙雄”撬動地球的電腦奇才沃茲,性格與他迥然不同,卻走到一起來了;被一句“賣糖水還是改變世界”的驚人之語打動心靈的商業(yè)奇才斯卡利,踏上蘋果CEO生涯,演繹“活力二人組”的輝煌;喬布斯慧眼識才,結識了“星戰(zhàn)之父”的盧卡斯和“牛人”卡特穆爾,留下一幅“動畫總動員”的傳世畫面;有人說,“喬布斯的產品設計理念引領潮流,但離開了真正的大師艾維的幫忙,就什么也不是。”恰恰反證了喬布斯的惜才、愛才和用人之道。
“看成敗,人生豪邁,只不過是從頭再來”。喬布斯被他自己選定的接班人辭退,已成為歷史的誤會。當蘋果瀕臨滅頂之災時,喬布斯義無反顧,重出江湖,挽狂瀾于既倒,經歷鳳凰涅槃,實施“四格戰(zhàn)略”,毅然“斷腕求生”,遭遇“克隆戰(zhàn)爭”,表現(xiàn)出“一笑泯恩仇”的大度,贏得了“惟有喬幫主能救蘋果”的信賴……相繼推出蘋果系列產品,終于在2010年的5月“蘋果超越微軟”,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
喬布斯培育的“蘋果”永遠為人類提供精神食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