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電子商務到視頻再到移動互聯網,馮波看得比誰都準。如今他投資的3家公司都已上了市,但這只是一個開始,馮波投資的凡客、PPS、UCweb等公司也都將上市列進了日程表。
馮波和他的聯創策源正在開始擁抱屬于自己的“秋天”。經過6年多的沉寂,他們準備好了“秋后算賬”:僅僅今年上半年,策源收獲了3個項目:奇虎360、世紀佳緣和網秦。
這并不是故事的高潮。如果說上述幾個投資項目只是IPO前的臨門一腳,那么,真正體現功力的早期項目,比如凡客誠品、蘭亭集勢、豆瓣……儼然已成為聯創策源的下一波明星企業。從電子商務到視頻,再到移動互聯網,用一位投資人士的話說,幾波熱點,馮波都已布好局。而且是在幾年前,大多在天使階段就已“下注”。
一位剛剛投資聯創策源的LP(Limited Partner有限合伙人)評價,“如果這些企業最終相繼上市,聯創策源毫無疑問將是近年來回報表現最好的早期基金。”
其實早在1997年,美國《福布斯》雜志做了一期關于新經濟的專題策劃,邀請了全球各個領域最為著名的商人撰寫評論,包括比爾·蓋茨、安迪·格魯夫和楊致遠等人,馮波是受邀的惟一在華代表,那一年他還不到30歲。
馮波和他的團隊始終堅持早期投資,把這當成一門“手藝”。他出身良好,但生性叛逆,在堅持原則與不按規則出牌之間尋求平衡感。凡客誠品的創始人陳年說:“馮波極聰明,但有彈性。”
第一個看好新浪
馮波,1969年出生于上海。由于對教育環境的不適應,18歲的時候馮波去了美國舊金山,而他的人生就此開始了新的轉折。1993年年底的時候,馮波到投資銀行羅伯森·斯帝文思應聘。于是他們說,談談我們雇你的理由。馮波就談了一個盲人摸象的典故,表示他才熟悉中國市場。
而當時王志東的四通利方剛剛成立了,還是個資不抵債的企業。用馮波一位同事的話說,“從財務上看,根本就不是個公司”。于是,馮波和他的美國同事們從中關村三小附近的四通利方辦公室出來后,紛紛表示不愿意為這樣的公司投資。
但片刻沉默之后,馮波卻開了口,“你們都錯了。這是一個非常好的Deal,這公司都已經成這樣了,這小子還覺得自己這么好,這一定是個好公司。”
繼而馮波開始說服了當時在艾芬豪風險基金的哥哥馮濤。“中國做軟件開發最牛的人都在這里了,你投了他們,基本上中國IT的半壁江山就在我們手里了。”馮波對馮濤說。
1997年,在Robertson Stephens的牽頭下,艾芬豪與華登給四通利方投資600萬美元,代表艾芬豪擔任四通利方第一個外部董事的就是馮濤。此后,馮波的眼光日益顯露,他又幫助亞信獲得了Warburg Pincus、Chinavest、Fidelity等3家投資公司18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并正式投身VC界。2005年,在北京秦老胡同35號,馮波與趙維國等創辦了聯創策源,開創了自己的早期VC。
投資的“活佛制”
做早期投資不可避免地需要與創業者承擔更多,“這種幫忙無非就是穿針引線,找律師、會計幫忙。我們也愿意在創業者身上花這些時間。到后來,他們跟大的資本市場接觸越來越近,我們的價值就越來越少。”馮波喜歡把聯創策源對創業者的這種幫助比作“活佛制”。
“創業者很聰明,他們要的東西自己會拿,不想要的塞到嘴里都會吐出來。”現在在聯創策源的合伙人里,趙維國和元野也都有各自的項目管理列表,比如前者跑UCweb較多,后者則經常負責與凡客開會。
不過,跟創業者的溝通成本很高。馮波說:“當時我們差不多每天花半天的時間在新浪,半天在亞信,晚上打地鋪,溝通內容沒有界限。”直到這2家企業上市,尤其是新浪結構的發明,才啟發了第一波中國互聯網企業,形成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創業投資循環,同時給后來的創業者提供了一個很重要的成長標桿。
馮波覺得,他們對風險投資人都懷有敬畏之心,充滿感激。“在這以前,都是從銀行借款或者給人打工,而VC是給你錢還不找你要利息,然后幫你打工,就賺你那么點兒股份,哪有那么好的事兒?”
現在在馮波看來,投資并不是給錢就算了,從某一個角度來看,聯創策源做的事就是,既要出錢,也要給創業者出力。如今凡客、PPS、UCweb等公司也都已將上市列進了日程表。
決策一定要快
據了解,盡管凡客目前還沒上市,但至少已有35億美元的估值粗算,而馮波顯然已經拿到200倍的賬面回報。
不過,說起當初投資凡客的決定,恐怕至今都還讓迅雷的雷軍捏把冷汗。用行業人士的評價,就是馮波做決定速度快得驚人。
雷軍說當初把凡客誠品介紹給馮波時,這個項目前后只談了半個小時,公司甚至還沒有名字,馮波連凡客誠品的創始人陳年都沒有見過,就拍板決定了投資。
即使不考慮成敗結果,看似胡亂砸錢的決定,聽上去似乎有點近乎瘋狂。
但如果還原一下馮波的決策過程,你又會多少理解他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要信人。
“陳年在卓越做過很多年電子商務,而且,他在這之間的創業并不成功,我想,他狀態不可能更差了吧?總會觸底反彈。而且,雷軍對陳年有很高的評價。我想,這幾個人湊一起也許可以像淘寶挑戰易趣一樣。”就這樣,半個小時之后,馮波便決定向陳年的公司投資100萬美元。
或許這個過程依然顯得過于草率,但在馮波這里,他真正需要回答的問題已經有了答案:商業模式有過半年的思考和考察,可信;創始人有此方面經驗且經歷過一次創業挫折,可信;有相對穩健的天使投資人扮演輔助性角色,可信。而如果你要花半年做完一個市場調研,再花幾年研究公司資質,恐怕項目早已成為了別人的“二手玫瑰”。
BOX:馮波基金投資寶典
首先,在做基金投資的時候,必須要了解清楚,這個基金是貨幣的還是股票的,或者是平衡型的還是成長型的。對于我們投資的產品有一個適當的了解是很重要的,但是大家往往考慮得很少。
第二,投資的時候一定要有一個適合自己的產品。今年股票型基金漲得最好,但是前兩年股票型基金跌得最多。基金的業績根據品種不同而波動。對于投資者來說,要了解自己適合哪類基金。
第三,投資的時候,人的心態很重要。今年大概有1/4的股票型基金差不多達到80%以上的收益率,但是實際上能賺到80%的投資者是很少的。所以,我們在做資產配置的時候要考慮到良好的投資心態,這樣才能獲得最多的收益。
最怕的是,在最高點投進去低點退出來,然后在高點再投進去。這種情況在股票市場很普遍,在基金市場同樣也有。我覺得,了解自己選擇的品種,選擇適合自己的基金是很重要的,而這方面是很多人考慮得很少的,也是一個誤區。
投資的時候,如果投資者對這個行業和市場很了解,那么他的風險相對是偏低的,對于不了解的人來說,風險可能是很高的。我覺得對于一個新的投資者來說,最重要的不在于他以前是否參與過某個市場,關鍵看他的風險偏好是怎樣的。風險偏好是決定投資成功與否的最重要的因素。